回覆列表
  • 1 # 社會生活博覽

    才10個的寶寶一般都還不會說話,所以平時寶寶通常都不會叫“媽媽”或“爸爸”,因為他還不具備正常的說話能力。

    但是,一歲之前是語言能力發展的儲備時期,而10個月左右時,正是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因此這時候的寶寶雖然看似還不會說話,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而這種語言能力在“著急”、缺乏“安全感”等的時候,往往會有所突破,於是也就出現了“寶寶為哭泣的時候會喊媽媽,平常都不叫”這種情況了;亦或者是,寶寶叫“媽媽”或“爸爸”,只叫幾次就不叫了,但一段時間之後,卻突然又會叫了,如此這般,其實都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寶寶正常成長髮展的生理規律。

    其實,10個月的寶寶,“呀呀學語”的能力已經變得很有長進了,他已經能夠將不同的音節組合起來,並且學著發音了,雖然他發的一些音節組合,還不標準,並且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已經可以表達一些意思了。這個時候,他在語言上能夠模仿大人,發1~2 個字音,比如“爸爸”、“媽媽”、“拿”、“走”等。

    所以,在這個時期,大人應根據這個階段寶寶語言發育的特點,來激發語言能力的發育。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透過在實際生活中配合動作學習語言,讓寶寶能夠理解日用品中的語言,要讓寶寶將“實物”、“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比如,“給我”,“拿來”,“放下”,“開開”和“關上”的含義,並還要讓寶寶知道什麼是“蘋果”,“餅乾”,“香蕉”,“杯子”,“帽子”,“衣服”等日常食品和用品的意思。透過類似的訓練,可以迅速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創業者一輩子都是創業者而成為不了創業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