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龍山人許立山

    臨帖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一為臨,即對照著帖來寫,一為摹,即描紅的意思,後者多用於青少年,入門之用,這裡要注意的是,摹寫切不可長時間的練習,有一些基本知識和認知後就要開始臨帖。我們講臨帖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將帖立起來進行臨,這樣的好處是看的比較全面,有人說平放在前面不也行嗎?是的,可以,但由於視線的問題,帖上的字,如果離的近就顯得大,遠就會小,這樣不利總體所得出的判斷。

      在臨帖過程中要注重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注意選擇常用字進行練習,這主要得意於,凡是常用字,古人在這方面下的功夫最多,裡面的法則也就最多,規範的東西,特色的體現也就最多,所以要注重常用字的多臨習。二是要注意筆劃少的字要多臨習,越是筆劃少的字,書寫起來的難度就越大,掌握的尺度就困難,也是最能體現書法家筆意,神情的,所以寫好筆劃少的字就容易掌握總體篇幅的深度。三是要注意臨習帖上比較清楚的字,就是說帖上只要是清楚的字你就可以臨,不清楚的字,最好不要臨,這是因為,帖上的字大部分是拓來的,由於碑文的長時期風化磨損,有些字己變得漠糊不清,字的結構、筆意己發生了變化,這樣你再去臨寫就容易被誤導,產生出錯誤的筆劃來,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我們說在臨帖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全身心的投入,一定要入靜,調整氣息,注意每一個的間架結構,筆勢走向,長短變化,筆劃特點,重點突破重要的字,舉一反三,是臨帖,第一就是要臨的象,先形似而後神似,否則就是錯誤,反覆臨寫錯誤就是鞏固錯誤,這點也要切記。要先專而後博。

  • 2 # 書法初犢

    書法臨摹從字面本身包含的意思有兩個方面:臨帖與摹帖。臨就是對著帖寫,摹就是描著帖寫,入門學習建議用摹,方便準確把握字型結構及筆畫定位走向,達到一定掌握程度後建議要放棄摹寫,時間久了會對帖有強烈的依賴性,不利於個人脫帖創作。學習了書法的基本知識並有一定認知後就要開始臨帖。

    個人認為臨帖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選擇適合的帖:應根據個人喜好及擅長來選擇適合的帖,包括選定篆隸草行楷等書體選擇,然後再根據書體選擇有代表性的歷代名家古帖,之所以千古流傳至今,定然有其高妙精髓所在、學習其法度規則、特點特色。

    二、多讀多悟多揣摩多領悟:學習書法,讀悟時間我認為大概要佔到70%,所謂意在筆先就是這個道理,未寫之前腦海已經浮現了該字寫完的形態效果。如果只是一味的臨摹而不進行歸納提煉總結,學習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歸納提煉總結就是透過讀帖、揣摩其精妙之處,可能是一點、可能是一個轉折、也可能是某種固定寫法。。。,需要仔細的逐個攻破,成為自己的東西。

    讀悟包括:

    1、對古帖筆法的變化領會(提按、行駐、絞轉、折捻動作表現出來的露鋒、逆鋒、藏鋒、切筆、裹鋒變化,筆毫中側變換等);

    2、對古帖結體的特點領會(比如整體字形特點、左右結構高低、主輔、字眼留白、筆畫粗細、長短比例、傾度走向定位、筆畫呼應映帶、向背、筆畫疏密、字勢正欹、虛實關係等);

    3、對古帖墨色章法的領會(包括字間聯絡、行間氣息、濃淡枯潤、行勢、篇幅留白、片語組合表意、區域性區域間對比、節奏疾緩、大小搭配、順勢而變的韻味等等);

    4、對古帖作者書時情緒的分析領會(學習掌握作品出當時的歷史文化、書寫背景,結合書帖理解領會其行筆的節奏、剛柔的表現、連斷的筆畫、濃淡虛實的變化,進而領會到作者的情緒變化及意蘊表達、或歡快、或憤激、或婉轉多情、或慷慨磅礴、或悲憐。。),比如王羲之《喪亂帖》、顏公《祭祀文稿》等等,當你充分了解學習了當時的歷史條件及寫作背景,可以看出書帖中對於情緒、意韻的表達真是酣暢淋漓、生動真切。

    三、勤練並形成肌肉記憶:在充分讀悟後,需加強練習、沉心精氣、不驕不躁、不激不厲、循序漸進,不斷積累並形成肌肉記憶,所謂達到指哪打哪的境界水平。

      所以我們臨摹時除了要領悟學習作品的高妙技法,還需要不斷學習書法發展歷史、朝代文化,不斷充實自己。在實際臨摹時應全身心投入,抓住特徵,逐個攻破,最終成為自己的東西,總結提煉、舉一反三。先形似而後神似、先專而後博。

  • 3 # 五朵山人gC

    找權威碑貼版本,先讀貼,記著字的空間結構,然後臨摩,一字多臨幾遍,然後再通臨,最後背臨。先取形似,再追求神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欲借糧官王垕首級時,他為何不學曹操割發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