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客生
-
2 # 襄平書痴
司馬光曾經說過:“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發生了什麼,以史為鑑,來規避不該發生的過失,同時總結出一定的規律,讓社會和生活更美好。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昨天、今天、明天是相連的; 歷史是現實的過去,現實是歷史的未來; 今天的過去是昨天,今天的未來是明天。無數歷史事實表明,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關於歷史功效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曾說過這樣幾句至理名言: “讀歷史是智慧的事”,“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由此可見,歷史在認識事物、把握問題、明辨事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毋庸諱言,今天的我們便是歷史的未來。因此,我們還是更傾向於歷史是可以進步的,學習歷史能夠讓人變得有勇氣、有智慧並且有擔當地去面對未來。相比於過去,我們的國家在積極地變化,儘管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我們不可沉溺虛無的自由,而是應該積極面對和積極參與。今天的我們仍然應該擁有與當年那些變革者一樣的毅力和智慧,把傳遞愛作為我們整個國家的信條。人類的墮落便是從停止對世界的渴望和愛開始的,也許明白了這一點就是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
-
3 # 東龍居士
歷史這門科目,其實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只是因為我們教學方法沒有重視歷史課的作用,所以很多人認為學歷史不重要。學歷史重點不是記年代,背事件,而是鍛鍊學生思辯的能力,鍛鍊批判性思維,主張個人的想法。而中國的歷史教學,不能說絕對,大多多數都是讓學生記年代,背事件,要麼就是故事會,像講故事一樣,歷史事件講得多,分析判斷講的少,而且分析判斷也是照本宣科,批判性思維鍛鍊和學生個人對歷史的看法幾乎沒有。所以歷史課在中國中學課程裡被認為是一門副課而已,沒有特別重視。
-
4 # 樂樂課堂
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成語也有“以史為鑑”。
學習歷史,不止是知道這件事,更多是從中獲得經驗,吸取教訓。
知道了,尚且不能肯定能避免。
如果都不知道,那又會遭到多少坎坷。
不要指望什麼事情都是別人告訴你的,只有自己領悟的才是自己的。
每一課學問都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學好工具類知識必然重要,也要認真學習如歷史、思想品德這種塑造人性格的知識。
回覆列表
在物慾橫流的現代,學歷史或者學哲學、文學之類的學科,往往會被大家以金錢觀來看待。在很多人的看法裡面,學歷史幾乎與賺錢不掛鉤,畢業出來之後不知去哪裡工作,即便找到工作很多也是不對口的,即便是對口的,工資往往也不高。
其實這些人的看法也沒有錯,對很多人來說,學了歷史的確不能為他的經濟起到什麼作用。但是對另一群人來說就不一樣了,比如考古學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等很多工作都需要歷史學的知識。
如果不是從事歷史相關的工作,學歷史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方法,古人常說,以史為鑑,鑑就是鏡子,經常看能反省自身,雖然古代、現代的環境不一樣,但很多人情規律實際上是差不多的,讀通曆史,並學會應用自身的話,其實是能開啟成功道路的 。
如果當一個人的家庭條件並不好,沒有資本的支撐,卻又非常迫切的想賺到錢的話,我覺得最好不要學這些純理論方面的學科,因為這些學科並不能給你帶來實用的技能,它們所能做的只是給你帶來人生的啟示。
如果一個人暫時還不用為金錢所奮鬥,沒有溫飽的掙扎,思想比較高屋建瓴、目光比較遠大的話,學一些歷史哲學方面其實是很有幫助的,在外國,有很多金融大鱷都是學哲學出身的。
我覺得哲學和歷史本出一脈,息息相存,當歷史瞭解到一定的程度,那你接觸到的將就是哲學,哲學以歷史為背景來展開,二者間關係重大。如果將這方面吃通透的話,那你便將擁有一雙Octavia的眼睛、能理解一切的智慧,對做人做事都將很有幫助。
所以我覺得學歷史學科,要見仁見智,分人看待,不同的位置決定你用什麼目光來看待事物,一個在思想頂端的人與一個為生活所拼搏的人,其實大家都無所謂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