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宏傑
-
2 # 加拿大溼版攝影會
溼版攝影法就是拿玻璃或者鐵片當底片的攝影技術,它是一門來自19世紀的古老攝影技術,在乾淨的玻璃上塗布火棉膠為主材的溶劑,再浸入硝酸銀,取出後在保持溼潤的同時進行拍攝,然後顯影,定影,根據喜好,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負片的攝影技術。亦稱為火棉膠攝影法。人們想得到的是既像達蓋爾法拍攝的照片那樣具有清晰的影像、細緻的影紋,又像卡羅法那樣能便宜、迅速地印出許多的照片,於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片基代替紙基製作負像片的設想。
溼版配方有很多種,我儘量用低毒配方,儘量不使用乙醚,另外也考慮到購買藥品容易,我使用雙鉀無乙醚配方,其實我有一個同名微博,裡面應有盡有,需要的話可以去找一下。
我在這裡簡單的解釋一下:把溴化鉀和碘化鉀溶進火棉膠和乙醇的混合液中,形成鹽化火棉膠,把它塗布在玻璃或者鋁板上之後再浸入硝酸銀溶液4分鐘,使溴化鉀和碘化鉀與硝酸銀髮生反應生成溴化銀和碘化銀,這兩種物質具有感光性,可以在相機中拍攝曝光,然後用硫酸亞鐵顯影,再用硫代硫酸鈉定影。由於以上步驟要在火棉膠乾燥之前完成,故名溼版。
攝影術自19世紀發明以來,首先經歷了達蓋爾銀版法和卡羅式攝影法的時代,但是達蓋爾銀版法有著曝光時間長、無法複製等缺點,卡羅式攝影法有著清晰度低、容易褪色的缺點。
1851年,英華人阿徹(Archer)在卡羅式攝影法的基礎上,成功研製了火棉膠溼版攝影術。使得感光度大幅提升、成像清晰,成本低廉,還可用相紙反覆印製(如蛋白印相、藍曬、範戴克等)。這種方法流行一時,直到1880年左右幹版攝影法將其取代。
溼版攝影術簡單來講就是將含有溴化物、碘化物和稀釋的火棉膠混合後均勻地塗抹在玻璃上,將玻璃板浸入硝酸銀溶液,形成敏感的碘化銀感光層,然後從硝酸銀中取出,趁火棉膠感光層在溼的狀態下迅速完成曝光、顯影、定影的過程。
具體配方有好幾種,常見的有Tintype錫板法、Ambrotype玻璃正像法、Scully&Osterman公司配方、John Coffer無乙醚配方。雖然含乙醚型配方對火棉膠溶解性更好,但是John Coffer的無乙醚配方由於配置起來更加安全簡單,應用最為廣泛。他的製作流程大致分為鹽化火棉膠、將鹽化火棉膠塗布在玻璃板上、銀浴、曝光、顯影、定影、烤版及上漆。網路有具體的時間與藥劑量。
2006年《美國攝影圖片製作工藝專業教程》引入國內,國內才有了溼版攝影術完整的資料。這本傳統手工影像的“聖書”,不僅分別介紹了多種傳統手工影像工藝的歷史、化學原料、操作指南,還囊括了針孔相機的原理與製作。
中國最早研究溼版攝影術的是香港的何敏基先生,現在在做溼版攝影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劉錚、於翔、駱丹、鄭雨、徐超等人。(上圖為鄭雨拍攝的成龍)
當代溼版攝影有了更寬的發展形式,多媒介、裝置藝術的應用給了溼版攝影更大的可能。
此外,再一起欣賞一些溼版攝影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