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影禪心瑜伽
-
2 # 滿心歡喜62
瑜伽最高境界者,傳說中擁有大智大慧,達到四肢百駭筋脈具通,身體柔軟,宛如無骨,辟穀斷食,更有甚者,身體懸空,穿牆過術(身體穿透磚牆,而牆安然無恙)。我記的小時候看到報紙上,報道過一位印度大師,擅長穿牆術,曾多次成功表演,但最後還是失手了,那次是因為分神,被困在牆體裡面,部分肢體露在牆外,人們以為大師故意露“這一手”,大聲歡呼喝彩,過了許久,牆那邊的人看到大師只是露出一個頭,不在動彈,慌忙營救,但為時已晚,高人已經遭遇不幸,命喪牆中.....
在印度瑜伽形成四大主流即:業瑜伽、智瑜伽、信瑜伽、王瑜伽
業瑜伽側重如法的行為,按照人行為的善惡性質,帶來相應果報,稱為業,指行為本身。
智瑜伽以智慧、知識、覺悟、怔悟為主
信瑜伽指虔誠的信仰。
而王瑜伽是所有瑜伽中最高階、最機密的。它主張透過對心理活動的控制和修持,從而實現解脫。特別關注對內在的精神活動、深層意識的控制,因此這種方法成為所有瑜伽中最穩妥、最有效、最迅速的解脫之道。
王瑜伽認為人意識的狂熱活動造成對內在靈魂的束縛,因為這些活動消耗了靈魂的能量,阻礙了靈魂的顯現與昇華,所以必須竭力抑制意識的活動,以禁慾、忍耐、鑑定、自制等手段控制感官與意識。
在瑜伽之祖帕坦伽利所注《瑜伽經》裡講述了修持的八支:禁戒、勸制、體位、收攝、調身、專注、禪定、三摩地。
第一支 禁戒:是外修受戒。叫人不做損害心靈和生活的事,例如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欲、無持有等戒律。禁戒又包括五大原則:不暴力、不欺騙、不偷竊、不放縱、不貪婪。
第二支 勸戒:是內修精進。積極去做有益身心、生活的事情。例如潔淨身心、樸素知足、奉獻犧牲、學習鍛鍊、參禪靜坐等。勸戒的五大原則:純淨、滿足、紀律、自習、奉獻。
第三支 體位法:是調息法,也叫禪。一般指瑜伽的姿勢,透過訓練各種身體的覺知力、來控制身體內部生命能量的方法。
第四支 收攝法:身體與能量的鍛鍊方法。由於每個人的分泌腺不同,脈輪中能量(生命力或氣)流動的平衡狀況也不同。那麼自己身心的狀況和選擇一位好老師是尤為重要的,這樣才能正確的鍛鍊身體與能量。
第五支 調身:是感官制欲,促使感官、心靈、生活不受外在世界影響,拜託世俗的誘惑,迴歸內心的平靜。
第六支 專注:以身心靈生活專注某一目標上,並與該目標合二為一,集中精力,收攝感官的七情六慾。
第七支 禪定:讓身心獲得最高的放鬆與淡定,並把心靈導向理念目標,不間斷的修持,心識集中,透過靜坐,凝神專注。
三摩地為修練的最高境界:(即三昧)把心靈融入理念目標,而進入純然喜悅忘我之境,注視身心合二為一,超意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