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殼影片
-
2 # 觀影俠update
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疫苗,都只能針對“毒株樣本”有效果,如果你攜帶的HPV出現變異,但還是叫HPV病毒,但相對的疫苗對這類的病毒的作用就相對的低,這也是為什麼疫苗只是對一些人有用,而某部分的人根本就無用了。
-
3 #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你們啊,總想搞個大新聞,今天來個hpv疫苗致死致殘,明天來個hpv疫苗打了不能懷孕,後天又要說hpv疫苗是個大騙局,你們到底是有什麼仇什麼怨?
就拿前陣子朋友圈特別火的一篇《重磅!美國接受 HPV 疫苗注射女性懷孕機率降低 25% 》的文章來說吧,作者分析時候考慮的模型變數有這幾個:是否接種過HPV疫苗,採訪時的年齡,種族,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懷孕史。 但是關鍵的是,並沒有把性生活次數納入考量範圍。
就我個人感覺,能夠有這個意識去接種HPV 疫苗的,相應來說自我保護意識會更強一些,那麼對於一些高危的,或者是不是太樂意的,可有可無的性生活,應該是可以做到更清醒,更好地拒絕。
同時,有沒有避孕的意識,在女性中導致懷孕次數的差異也很大。有的人壓根就沒想過避孕,有的人把體外射精和做完了就趕緊洗澡當做萬能避孕法,這類女性,相對來說出現意外懷孕問題的機率就更大。
而那些有避孕意識,能夠選擇全程戴套,或者服用短效避孕藥,甚至是在同房後知道買片緊急避孕藥吃的女性,她們意外懷孕的機率就會低很多,畢竟人家有這個意識,可以把沒有生育要求情況下的懷孕扼殺在萌芽狀態,因為這個時候懷孕也許是不合時宜的,或者是不需要的。
所以這篇研究的最大槽點就出來了,你光說接種了疫苗的人家懷孕機率下降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有的暫時並未打算懷孕,沒準人家是不想懷,想趁著年輕拼拼事業啊,多旅旅遊啊,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啊,過了30再生孩子呢。
忽視了這麼大的一個主觀影響因素,把鍋直接扣在了疫苗身上,對於真正科學的研究視而不見,拿出抬槓的精神來混淆視聽,你不想打你可以不打,但是本來可以預防的癌症,愣是被謠言所詆譭,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
4 # 馬友明79
HPV同乙肝一樣,沒有發病率下降大資料的支援,不符合簡單的邏輯推理,很可能就是一場騙局!是把免疫學過度延伸的騙局!
-
5 # 陌上郎中
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的致病因子已得到證實,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子宮頸癌,這是科學,不是騙局。
-
6 # 聶小風2017
關於HPV疫苗是騙局還是神話,在其上市10年後,在美國依然是個有爭論的。首先,美國的宮頸癌發病率一直是下降的趨勢。疫苗可以明確的減少HPV的感染率,但是能不能減少宮頸癌發病率卻需要20年左右來觀測。其次,打了疫苗也要進行宮頸篩查,而宮頸篩查會預防大多數的宮頸癌,再加上HPV感染著90%會自愈,所以怎麼樣來精確衡量疫苗到底有效沒效太難了。目前不管2.4.9價疫苗都沒有預防宮頸癌的資料,但是二價預防宮頸癌癌前病變的資料是明顯好於四價的。上圖是十年以來所有臨床試驗資料彙總。
樂觀的話在2018-2020年就會出來到底這幾種疫苗能預防多少宮頸癌的資料。
再額外多說,第一 ,四價的公司商業化太濃,在美國上市之初,他們贊助了很多錢給德克薩斯州州長,讓他在選舉時說有個疫苗預防宮頸癌,他上任怎麼做,云云,然後疫苗順利上市。後來這個州長在電視辯論時,被一個女幕僚當眾把收錢這事兒翻出來,全州直播。第二,最先上市的四價疫苗抗體持續時間不夠長,於是他們在2014年推出九價,除了範圍變大,16.18型劑量幾乎翻倍,並且有訊息稱計劃在2020年這個關鍵點來臨之際停產四價。這樣的話,結合前面所說的2020年才能知道疫苗效果,這樣一來 四價疫苗到底能多少宮頸癌就再也沒有爭論的意義了。所以我對這個公司沒有好感,美國玩商業掙錢太厲害,藥品疫苗在美國和飲料一樣純掙錢導向。歐洲的監管部門80%的資金也來自於各個醫藥公司的贊助。
另外所有的公司2.4.9所做的試驗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在中國9-15歲接種二價疫苗可以大概預防90%的宮頸癌癌前病變。20-25歲可以選擇二價或四價,根據各自資料,如果沒有感染過HPV,二價預防93%,四價預防66%的宮頸癌癌前病變cin3+。26歲以後再接種意義不大(美國不建議26以後的人接種,不管是2.4.9哪一種)
結論就是疫苗防宮頸癌可以,到底防多少暫沒有結論,但防癌前病變的數字已經在上面了。適齡女孩還是很有必要接種的,中年婦女做好篩查,資金充裕也可以考慮
回覆列表
文:悲催的鉈寶寶
在日本,HPV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預防宮頸癌)的覆蓋率 ,從2013年的70%下降到了如今的1%。好好的一份健康保障,怎麼這幾年偏偏這麼不吃香呢?
加上反疫苗團隊還一個勁地煽風點火,認為這種疫苗導致了慢性疼痛、心臟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儘管沒有證據來反駁反疫苗團隊的言論,政府還是決定暫時停止對HPV疫苗的積極宣傳。
這一系列的事件,導致女孩和家長們對HPV疫苗敬而遠之。
好在,京都大學的村中理子(Riko Muranaka)站了出來,和反疫苗者們對抗,為HPV疫苗正名。2015年,她開始寫有關HPV疫苗的文章。2016年,她開始研究小鼠接受HPV疫苗實驗的資料,結果赫然發現,這篇研究的作者池田秀一(Shuichi Ikeda),在媒體上傳播的實驗結果,並沒有在人體上進行過實驗。
更可氣的是,實驗結論中認為小鼠接受HPV疫苗後大腦發生損傷,而這個實驗一共只用了一隻小鼠,這隻小鼠注射的還不是HPV疫苗。而且,這隻小鼠,在接種前,就已經被轉基因,並且在自然衰老的過程中,產生了抗體。實驗者把這隻老鼠的血液抽取出來,噴灑在正常小鼠的腦切片上,並把這張腦切片的照騙稱為被HPV疫苗損傷的結果。
村中理子揭穿了偽科學!接種HPV疫苗,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組織和科學團體公認的、一種安全而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的措施。《兒科傳染病雜誌》上的資料,囊括了自2006年到2015年以來可用疫苗的安全資料,發現這種疫苗和所謂的一系列副反應並沒有關係。
村中理子因為與揭穿了反疫苗者們的偽科學、緩解了日本人對於HPV疫苗的恐懼,而獲得了2017年由《自然》雜誌授予的約翰·馬多克斯獎(John Maddox Prize)。
她在接受該獎項時說道:“我無法忽視危險的主張(反疫苗)來恐嚇公眾的健康。我希望民眾聽到真相,這也是我繼續寫作和發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