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解偉成
-
2 # 大李的媽媽團
孩子的童年要怎樣度過?無憂無慮、順其天性?
有位媽媽說:孩子在學鋼琴,開始還興致勃勃的,學的還不錯,家裡還給配了個昂貴的鋼琴,現在學了一年了,鬧著不學了。
媽媽很矛盾,想讓孩子堅持下去,哪怕以後不成為藝術家,陶冶情操也好呀。而另一方面,看著孩子這麼痛苦,覺得給孩子的童年增加了太多的負擔和壓力。不論是練琴還是學習,或者是任何一種技能的掌握,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幫孩子找到樂趣,放大練習中積極的感覺,減少負面消極的情緒。練習的過程是把思考過程自動化的過程,這也是大腦的工作原理。很多運動員看到球就會下意識的揮拍,游泳者下水就會有意識的協調水下的手腳。而在達到這樣的自動化之前,是經過大量的刻意練習的。
以游泳為例,只有最基本的水下呼吸掌握好了,才能去練習手腳,然後是仰泳蝶泳等。只有呼吸熟練到自動化、不需要大腦過多的做工,才能有腦力去思考手腳的動作與花樣。對於孩子的學習一樣,學琴亦或其他技能的學習也是一樣,需要刻意練習。而作為孩子,各項發展還不夠成熟,計劃能力、自控能力還不夠強,爸爸媽媽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援,增加孩子練習中的樂趣與成就感。對一件事物的樂趣消減,原因有兩點:一直在舒適區,一成不變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二任務難度太大,孩子暫時依靠個人的努力難以完成,無助害怕失敗導致放棄。
那這個時候,父母要充當讓孩子保持興趣的腳手架,和孩子一起突破舒適區,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刻意練習,完成挑戰,收穫進步和成長。當孩子做了,要給予反饋,及時反饋、具體反饋。父母要充當孩子的教練,當孩子做的不足,要給予具體的反饋,讓孩子知道不足之處在哪裡,如何改進。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正面反饋,讓孩子從挑戰中得到成就感。你會發現,當孩子掌握了新技能,跳過了不會的檻,會更自信、更快樂。 -
3 # 物理小金魚
聽課是有技巧的,想要讓孩子聽課時收穫大,除了教孩子養成專注聽課的習慣,還要教孩子聽課的技巧,否則整堂課的聽課效率依然不會太高。
第一,聽課時要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老師一般在開始講課前都會把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點出來,提醒學生接下來聽課的側重點在哪裡。有些學生想當然地認為開始上課時的前幾分鐘並不重要,其實這種想法不可取。儘管講新課前有時會回顧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但是重要章節的課還是會在開課時點出重難點的,學生一不注意就會錯過老師對這節課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提示。所以上課前幾分鐘老師所說的知識點要用點心留意,這樣聽課時會更有針對性。
第二,聽課不僅要聽重難點,還要著重聽老師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思路。聽課的目的,除了掌握知識外,還要拓展思維能力。所以聽懂不是最終目的,學霸上課時不僅會聽老師講重點和難點,還會注意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技巧,思維隨著老師的思路“起舞”,這樣就能將老師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消化、吃透,最終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正確的思路和方法是實現目標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我們在學習中也是如此,只有具備了正確的思路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第三,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和討論。聽課並不是單純被動地去聽,還要參與到老師講課的過程中才能將課堂上的每個知識點都理解消化掉。過來人都知道,如果只是單純地聽別人講要求很可能會記不住,但如果是我們親自參與進去,就能又快又好地講要求。同樣道理,上課聽講,只有親自參與到老師的講課活動中,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
另外,同學回答問題的思路很多地方值得借鑑。如果聽課時能認真思考同學的答案,當同學的回答不如我們得出的結論時,我們便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覺得自己的思路比較高明,上課熱情更加高漲;而當同學的答案比我們得出來的更妙更準確時,我們能從中學得更精妙的思維方式,取長補短,獲得啟發。即便有時別人的答案是錯誤的,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會給我們以啟發,值得借鑑。
總之,作為學生,在上課之前要多問問自己應該聽些什麼,這樣做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讓我們確定一個明確的聽課目標,讓注意力有方向性地集中在它該集中的地方。
回覆列表
只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動意識才能讓一個孩子成為聽課高手。 孩子會不會聽課其實是一種能力問題,父母在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去鍛鍊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