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上帝方程

    我覺得新制定的垃圾分類標準還是太複雜了!我們公司上上下下要花費幾個月全員學習,仍是不好把握,想想廣大市民會有多反感,真擔心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不生不死的政策。

    垃圾分類做得最成功的國家恐怕是日本了吧,他們從小教育,都經歷好幾代人了,人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早已深入人心。日本公共場所很少看到垃圾桶,有的話就是一排6個,甚至8個,連礦泉水瓶都要分開成瓶蓋、標籤、瓶身三部分放入不同垃圾桶。

    但是,你不覺得這種分類方式對華人而言是匪夷所思嗎?我們畢竟國情不同,日本的東西不能完全照搬,理由是:

    1、雖然我們也追求極致的環境乾淨,但我們國土遼闊,環境容忍度比日本要高得多。

    2、我們以往的的環境乾淨程度怎樣大家有目共睹,能夠不斷改善已經很好了。

    3、垃圾分類要從意識抓起,從學生抓起,可是垃圾分類政策現在才實施,哪能一蹴而就?物極必反啊!還不如循序漸進把事情做好了。

    4、宣傳教育都是成本。交通安全、防火防災、禁黃賭毒……哪樣不比垃圾分類更迫在眉睫,可是,這些知識宣傳花了這麼多時間和成本,效果夠理想了嗎?垃圾分類要深入人心,肯定也不容易。

    5、以往分類標準多變,沒有統一標準,讓人無所適從。很多拾荒人士會不斷地翻垃圾,使得垃圾分類形同虛設。

    我覺得,垃圾分類除了要持之以恆地宣傳教育,目前應當對分類進行簡化,最好先分成兩種(不要超過3種)。

    現在不是塑膠用品氾濫麼,很多家庭產生的垃圾主要也是各種塑膠袋、塑膠容器,不如就把塑膠垃圾獨立出來,其餘垃圾就歸為“其他”。當然,塑膠垃圾可以包括近似的橡膠、化纖等(統稱“膠料”),塑膠垃圾是比較難降解的東西,對環境危害性較大,而實際上塑膠垃圾是比較好回收利用的,可以回收重新做容器、工程塑膠構件、地毯,最後還可以做橡膠道路,需求量非常大。

    至於其他垃圾,原來都是混放的,繼續混放問題不大。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把金屬、紙張等獨立出來,但是這些東西拿給收破爛的行了,放到垃圾桶裡估計也會被人拿走,所以數量上是很少的。至於有毒垃圾什麼的,就不必設定一個專門的垃圾桶了,建立一套回收機制就可以,比如多到一定的量就拿到城市的某個回收點。要不然,垃圾桶大多數時候也是空置。

    有人或擔心鋰電池等的拋棄,大可不必,你想想自己拋棄鋰電池的頻率和數量,簡直九牛一毛!就算它是有毒的,跟隨垃圾填埋到大自然,絲毫不會有危害。何況現在的鋰電池都是“環保型”的,量大的話有專業公司回收。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把塑膠回收這件事先做好,其他的也都是小問題了。

  • 2 # 小崔聊收藏

    現在我們在路邊經常看到垃圾箱上寫著“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

    我們在處理垃圾時,知道的可以根據垃圾性質分類放進垃圾箱。這樣有利於相關人員集中處理。其實各地區的垃圾分管站也會做相應的分類工作。對於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拉到相關加工廠進行處理再利用。對於不可回收利用的危險性質的垃圾,可以拉到相關部門集中處理。對於一般不可利用的垃圾,可以進行專業的集中焚燒處理。

  • 3 # 方於圓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說的,不過從我們社會的發展來看,垃圾分類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把垃圾分類當成新生事物(不太恰當的打比方)就很好理解了,地球社會的發展到了這一步了,需要對垃圾分類了,以便資源再利用和減少不可再用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這是必然要進行的事情,環境的好壞關係著我們每個人,不過是關聯的程度深淺而已,比如,有人在你周圍扔了香蕉皮,似乎影響不大,但是不小心踩到了就容易滑倒。這就是關聯的程度,我們看見的、沒看見的、受影響淺的和受影響深的問題。

    所以,垃圾分類會在全國推行起來,當然這也是個商機,服務於環境也可以賺錢的。

    而我們自己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垃圾分類,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 4 # 街機中國網

    諸位,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若是你家裡忽然擺放了十幾個垃圾桶,每個都只能扔進規定種類的垃圾,你的生活因此增添的麻煩是你能忍受得了的嗎?

    如果連解讀君的這些高大上的粉絲們都對此表示壓力山大的話,那麼就不必論更廣大的城市使用者了。

    你當然可以說,觀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問題是日益增加的垃圾對環境的威脅與日俱增,這兩者正在進行一場“賽跑”。那你如何保證觀念改變和自律習慣養成的速度,比垃圾增長的速度更快呢?

    垃圾分類和垃圾丟棄的賽跑

    說到垃圾分類,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日本。沒錯,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獨步全球,其對垃圾的分類的細緻程度簡直“讓人髮指”,還有丟棄時間和位置也都有嚴苛的規定。與之相適應的是,日本關於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也堪稱世界之最。

    另外,相比中國,日本在推廣垃圾分類方面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優勢,那就是地方小,各地域的情況差異相對小。而中國各城市之間就已經是千差萬別,更何況,事實上,在目前中國大部分地方,垃圾清理工作的重點大概還在於讓垃圾進入垃圾桶,而不是進入“正確的”垃圾桶。

    從環保意識到垃圾分類觀念,再到“天大的麻煩也要守法”的法制觀念,最後再讓人克服惰性落實到行動中,垃圾分類在居民層面的最終普及需要的時間甚至不是“可預見的將來”就能搞定的。然而,垃圾數量的增長是不會靜靜等待居民觀念改變的,到底我們會先迎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完全認識和落實,還是會先碰上垃圾徹底把我們的生活環境毀掉的處境呢?誰也不敢打包票。

    垃圾分類 該由誰來做?

    因此,解讀君認為,日本模式顯然太慢,中國需要更快速的“捷徑”來實現垃圾分類。那麼這樣的“捷徑”有沒有呢?看過美劇的朋友們也許都會有印象,美華人扔垃圾可沒有分類的,都是一個大黑垃圾袋扔到門外,然後就會有人開著大型垃圾車過來收走了。這種模式看上去與中國的情況非常接近,但其實美國仍然實現了相當程度的垃圾分類,他們靠的是什麼招兒呢?

    美國垃圾管理

    如果說日本走的路子是“居民個體的垃圾分類”,那麼美國走的路子就是“拾荒者專業化”的路子。一個大袋子、一輛大車子拉走的都是不分類或者最多隻是粗略分類的垃圾,接下來的工作就會交給專業的垃圾處理公司,他們會對垃圾進行最專業和自動化的垃圾分類。由於有法律底線的嚴格執行,這個公司的垃圾分類至少肯定是符合政府的環保標準的;而更重要的是,因為有市場利潤的誘惑,這些公司會很樂意儘量把一切能再利用的垃圾儘量細緻地分離出來。

    美國洛杉磯郊區現代化園林化垃圾處理場

    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垃圾變廢為寶,分類處理從而達到分類重新利用,並由此減少垃圾存量。那麼,如果廣大居民暫時做不到,為什麼就不能把這件事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呢?至少,這能為居民環保教育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啊。

  • 5 # 稷易分廢說報廢

    垃圾分類何去何從,是強制垃圾分類的首要理論問題,關乎強制垃圾分類的成效和引導。垃圾分類是現代意義廢物或混合廢棄物處理的中擎之柱,部下可執行填埋、焚燒發電、有機物除臭腐化還田和養殖高蛋白蟲類,以及有毒害和土石沙,做到防汙染,做到趨利避害。講去從也要講下來由,垃圾是混合廢棄物這點應該確定,二個性質再確定: 一是乾溼廢棄物統稱,二是混合廢棄物,是對工業化開啟石油能源以來,廢物廢棄的一種名定。其中對於塑膠、餐剩及豐富有餘的生活用品置於廢棄,垃圾也改變了傳統意義,也使得性質難以制定。今天中國從上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既強制了垃圾性質,強制了垃圾意義,也強制垃圾往部下分類的標的要求,強制了垃圾的品種歸類。人類生活、環境生態和萬物依存,垃圾是不該存在其中,人的活動從生產到生活再到廢物,中國農業文明建設拉扱基本還田,和諧了天地人萬物的關係。垃圾演化到如此,與工業化、石油能源副產品塑膠以及環境承載和人口爆發增長需求的過度開發息息相關。今天,要回到過去農業文明時代不可能,減少人口不可能;替代能源和削減過度開發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最可行的是垃圾分類,以焚燒發電方式減量垃圾。

  • 6 # 六度摩訶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說的,不過從我們社會的發展來看,垃圾分類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把垃圾分類當成新生事物(不太恰當的打比方)就很好理解了,地球社會的發展到了這一步了,需要對垃圾分類了,以便資源再利用和減少不可再用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這是必然要進行的事情,環境的好壞關係著我們每個人,不過是關聯的程度深淺而已,比如,有人在你周圍扔了香蕉皮,似乎影響不大,但是不小心踩到了就容易滑倒。這就是關聯的程度,我們看見的、沒看見的、受影響淺的和受影響深的問題。

    另外,垃圾分來,有這巨大的經濟利益。有很多我們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商機都會圍繞這一塊展開,簡單的垃圾桶的升級、分類升級、智慧升級,從家庭到公眾場合,這一部是一個大的跨越;此外,垃圾分類必然催生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讓我們的生活更清潔;

    垃圾分類會從一個城市推廣到更多的城市,這是時代的召喚,有著很現實的關係,可能直接關係你我的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學號分類、從自我做起,當然瞭如果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那就更好了,凡是國家提倡的,都潛藏著巨大的經濟機會。

    垃圾分類會在全國推行起來,當然這也是個商機,服務於環境也可以賺錢的。

    而我們自己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垃圾分類,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歐美人面板白,髮質好,五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