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D—Kebius小金史記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投降清朝真的是為了自己的女人陳圓圓嗎?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色藝雙全,為“秦淮八豔”之一,但命運曲折,年幼喪母,後,由於美色,被外親田弘遇擄去京城。陳圓圓入京之後,成為田弘遇的家中樂姬,後來田妃去世,田弘遇勢力逐漸衰弱,為了鞏固勢力,便用陳圓圓拉攏吳三桂。
陳圓圓與吳三桂兩人也是兩情相悅,但李自成攻佔北京稱帝后,他的手下劉宗敏將陳圓圓搶奪而去,讓原本想要投靠李自成的吳三桂轉而投降清朝,上演了“衝冠一怒為紅顏”,憤而降清。吳三桂就真的為了陳圓圓而投降清朝的嗎?
明朝末年,國政衰敗,農民起義四處湧起,即將滅亡的明朝將吳三桂作為救命稻草,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火速帶兵入京,保衛明朝。吳三桂看到自己備受重用,興沖沖的前往京城,然而事與人違,吳三桂還沒趕到,明崇禎便自縊,吳三桂一下變成了“無主的家僕”,去了不是,留也不行,沒有了保護。
失去明朝的依靠,吳三桂為了存活,必須找到一個厚實地依靠,吳三桂一直在李自成和清朝之間猶豫。在猶豫之中,陳圓圓便被劉宗敏奪去,讓吳三桂又怒又惱,對李自成極度不滿,但自身薄弱,抵不過李自成,而多爾袞也是兵強力壯,對中原是勢在必得,吳三桂便更加偏向於清朝,但夾在兩大勢力之中,只能上演“碟中諜”,弱求生存。
陳圓圓在李自成手中,只能先穩住李自成,而私下便聯絡多爾袞,後在李自成率軍六萬向山海關奔去時,吳三桂就向李自成假意投降,實則,拖延時間,等待多爾袞帶軍到來。在吳三桂徹底投清後,多爾袞突襲李自成,大獲全勝,清軍入關,吳三桂也被封為平西王。
吳三桂投清,不僅是因為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所擄,而更多的是形勢所迫,明朝滅亡,吳三桂不得不尋找新靠山,而李自成有勇無謀,多爾袞所代表的勢力更強,吳三桂不得不投靠多爾袞,請清入關。
-
3 # 情緒策劃師
在浪漫的人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出於情感,所以他能接受的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但是吳三桂的智謀和理智明顯也做不出來這樣的事,所以水分很大,陳圓圓很冤。
-
4 # 訊飛快讀精選
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盡,大明王朝覆滅。
闖王李自成
在外征戰的明朝將軍吳三桂聽聞此訊息,問手下的眾將領,是否要為國捐軀,和李自成的軍隊決一死戰。得到的迴應是,“將士皆默然,三問不敢應”。當他作出投降的決策時,軍隊起而相應。
這位將領沉默了。
其時,邊境還有清王朝對國家虎視眈眈,歸順大順政權並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大順軍師對他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吳三桂決定投降李自成。
如果故事按照這個脈絡發展,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便不存在了。
歸順李自成的五天之後,吳三桂反了。
從決定歸順到憤然反抗,短短五天,怎麼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呢?
這便要說到在京城裡發生的事情了。
歸順的路上,吳三桂在西沙河驛站遇到父親派來的使者,得知了吳家在北京的遭遇。兩個要點,第一,吳三桂的父親在北京被捕了;第二,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將搶走了。吳三桂大怒,憤然反抗大順政權,這就是我們人盡皆知的衝冠一怒為紅顏。
這個故事,是市面上流傳最廣的故事,也是世人最津津樂道的故事。只說打仗,說鐵騎,說硬漢,說謀略,世人不愛聽。把戰爭的鐵漢錚錚,結合之美人的柔情,把原本晦澀的故事,點綴得花紅柳綠,世人才愛聽。
作為一個統軍大將,吳三桂真的會這樣感情用事嗎?真的會因為一個女人感情用事嗎?
這個事情,要從陳圓圓說起。
陳圓圓,歷史上確有其人。不但有其人,還是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豔之一。
《帝女花》中的陳圓圓
秦淮河,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晃盪著薔薇色的歷史。那個地方,流淌著水光瀲灩一般的才子佳人。文人愛扎堆,往美人多的地方扎堆,要麼揮灑重金,要麼舞文弄墨,留下千古流傳的詩句。秦淮河畔小樓林立,樓裡住的都是美人,連河上的船槳都漂著脂粉的香味,脂粉裡又混雜著美人的歌聲,吳儂軟語,唱作崑曲,咿咿呀呀,溫柔婉轉。有一個叫陸次雲寫的《圓圓傳》,誇陳圓圓是“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這是對陳圓圓最好的評價。
《江山風雨情》中的陳圓圓
《庭聞錄》裡記載,陳圓圓十八歲入了煙花場,扮了諸多角色,唱出了名聲。國舅田弘玉的女兒田貴妃去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全國遍尋美人獻給皇帝。然後便相中了聲名遠播的陳圓圓。陳圓圓被國舅田弘玉從煙花場裡買走,進獻給崇禎皇帝。
此時,國家內憂外患,崇禎帝焦頭爛額,哪有心思談什麼風月?便把田弘玉進獻的一眾歌妓遣散了,陳圓圓便成了田弘玉的私人歌妓。吳三桂進京覲見,田弘玉邀請吳三桂到家中做客,歌妓出場,貌美歌妓被年輕將軍看上,從此,陳圓圓成為吳三桂家中的歌妓,成為吳三桂的愛妾。
吳三桂叛變的真正的歷史,記載於1670年的《明季北略》。
李自成進京之後,手下的將領聽說吳三桂家裡有一美人叫圓圓,便向吳府索要美人。要而不得,捉拿吳襄,即吳三桂之父,暴打一頓。吳三桂聽聞,衝冠一怒,反了大順政權,幡然覆走山海關。
一個高階將領,會這樣感情用事嗎?一個運籌帷幄,有四萬精兵的將領,考慮事情當真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
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之後,從山海關出來,他一路在看,在聽,觀察李自成的政權。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逃難的人,這一批逃難的人,不是窮人,而是家產豐厚的富人,這批富人,是被打出來的。
引領農民革命的李自成對富人並不友善,甚至說是仇視的——他霸佔了富人的家產,並將富者殘忍拷打,其中就包括吳三桂的父親。
這是來自吳三桂代表的地主階級和李自成代表的農民階級之間的必然矛盾,從一開始二者所站的立場就不相同,所以吳三桂與李自成無法站在同一陣營的結局,是從最開始就註定的——在這樣的治理之下,李自成的政權也不會長久。
吳三桂從這一批富人身上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他也在考慮,現在自己尚有價值,李自成還如此囂張,那麼利用完之後,李自成必將對自己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吳三桂預見了。吳三桂手下的一眾將領也預見到了。
他們曾經不願意對抗李自成政權,但如今,他們瞭解李自成的為人。兔死狗烹,物傷其類。於是,吳三桂振臂一呼“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
一呼百應!
掉頭打回山海關!
這一呼,才撥出了一個“傾國傾城”的陳圓圓。
正是在吳三桂的促使之下,清軍能夠提前百年入關,開始了其漫長的統治。也正是李自成的自掘墳墓,與清軍交戰潰敗不已,全盤皆輸。
-
5 # 麻辣一加一
對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圓圓曲》裡“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一句。
《庭聞錄》裡記載,吳梅村寫完《圓圓曲》後,吳三桂感到羞慚,希望用重金賄賂吳梅村毀掉印版,可是被拒絕了,於是此詩得以廣泛流傳。
實際上,陳圓圓在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又背叛,引清兵入關這件事上影響力很小,故明遺老和反清志士渲染陳圓圓一事,是為了譏諷吳三桂叛明降清;而清人則出於對吳三桂仕清叛清,反覆無常的惡恨,也用它來貶低他的人格。封建時代,女性地位低下,吳三桂也不會為一個歌女而如此大動干戈。
彼時的形勢是三股政治軍事力量的角逐,即已經攻佔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順軍,雄據關外、意欲入主中原的清朝,以及散在江南、群龍無首的明朝殘餘武裝。
吳三桂作為明朝在北方僅存的一支軍事力量,已處於農民軍與清軍兩大勢力的夾擊中,在與南方聲息不通的情況下,吳三桂以其三四萬的兵力不堪與其中任何一方相抗衡,更不用說東西兩面同時作戰。政治上的孤立無援,經濟上的糧餉匱乏,也決定了吳三桂不可能獨立生存下去,他必須在投降農民軍與清軍二者之間作出選擇。
一開始,清朝的招降是被吳三桂拒絕的,投降李自成是他當時的最佳選擇,因為李自成開出的條件極具誘惑力。
李自成先後派多人對吳三桂進行招降攻勢,對他許以父子封侯的承諾,並送去了四萬兩犒師銀,立解吳三桂的燃眉之急。吳三桂的軍隊在寧遠時即已缺餉達十四個月之久,駐紮山海關後更是餉斷糧盡。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母親祖氏,以及愛妾陳圓圓等一家三四十口,均在京城,淪為李自成的人質,這也大大牽制了吳三桂的行動。李自成叫吳襄給吳三桂寫信,吳襄在信中說:“我為爾計,及今早降,不失封侯之位,而猶全孝子之名。”胡蘿蔔加大棒這招挺管用,吳三桂做出了投降李自成的決定,並且上路了。
吳三桂率軍抵達永平以西的沙河驛時,恰巧遇到由京城逃出的吳府家人。於是,“忿而中改”,勒轉馬頭,再次返回山海關。
因此,兩個說法就產生了:一個是吳三桂聽說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將領劉宗敏掠去而怒改初衷;二是吳三桂聽說大順軍實行了追贓助餉政策,對他父親吳襄用刑,逼迫交出重金充作軍餉,導致吳三桂的反悔。
應該說,李自成在北京對明朝官吏的索餉,確實產生了很消極的影響,由於索餉的範圍過寬,手段過嚴,致使人人自危,降者思悔。
這對於正走在投降農民軍路上的吳三桂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是他始料所不及、難以接受的。因而,家財喪失,老父被系,對農民軍的失望、不滿和憤怒,導致吳三桂走上了降清的道路。
這才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根本原因,而陳圓圓被掠一事,只屬於助攻因素。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對於他來說,女人算什麼?
當然李自成快打下北京,所有官員都反對崇禎遷都,都不想著保家衛國,為什麼?因為國家滅亡了,只是換個皇帝而已,臣子還是臣子,無論哪個勢力起來做皇帝,都需要拉攏既得利益者來安撫。
看看滿清後來做的就知道了,舊官員基本保留,日本人和金人來了也都是扶持傀儡政府,統治基礎才能穩定。
明朝官員基本都是這種想法,換個皇帝算什麼?
最開始,吳三桂也是這樣的想法,以他手中軍隊和政治資本,升官封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看到招降書,就同意投降了。
最後在路上,聽到那群土鱉居然不懂政治,不按常理出牌,不講江湖規矩,拿明朝官員基本和富人開刀,那他一回去的結果就是死了,於是衝冠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