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海古藏

    “漢族”的稱呼逐步固定成形,確實和400年大漢王朝有關,是從漢朝的國號“漢”演變過來的,而且大致上在漢武帝時期沉澱固定下來

    但是肯定很多朋友有疑問?歷史上秦、唐、明代都曾盛極一時,為什麼沒有叫做“唐族”或者“明族”呢?回溯歷史軌跡,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在夏商之前,三皇五帝的時代,當時的人們還是以散在的部落零散的聚居形式,存在於同一片大地與天空下,主要都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也有稱為“華夏族”的,這都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到啦西周時期建立了完整得禮儀等級制度,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文化的興盛,禮儀的教化,使得人的群體意識越來越強,區域意識逐漸萌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分封互相征伐,隨著國別意識和利益關係的薰染,已經紮下根來啦,不同國的人,利益目標不同,不相為謀

    戰國中後期,各國以國名相稱者,已成為家常便飯。楚國自稱為楚人,秦國自稱為秦人,趙國稱趙人,天下各國各自為政,各自發展,以國家利益為區分的集體型人格特徵慢慢固化

    及至於始皇帝建立天下一統,即將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的時候,結果秦二世而亡,六國的勳臣貴族紛紛復辟、攪動天下,再次陷入混亂

    這一歷史性的責任,終於遞交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時間大跨度的大一統的封建制王朝——大漢王朝身上,對此漢武帝居功至偉

    大漢王朝前期採取修養生息的政策,回覆民力,與民休息,凋敝的天下猶如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民心思治,渴望穩定,家國情懷蓬勃滋生,但民眾的思想由於諸子百家的教化不一 ,還有家國情懷的羈絆尚顯混亂,極不統一

    但漢武帝時期有兩件大事,最終促成了大漢民族的奠基,和“民族”意識形態的形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道家說得好“大道至簡”,沒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腦袋,統一的生活作息、思考習慣和思維價值體系,“民族”這種意識形態無法形成,沒有萌芽壯大的土壤

    當天下只有一種官方學說,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央集權王朝之後,“民族”這種團體意識形態才真正有了滋生的溫床

    2.大破匈奴,征服西域,開邊拓土,揚中國威

    所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也,漢武帝時期強大的武力征服,讓舉國上下之民眾空前團結,只有戰爭才能激發狂熱、熾烈的民族情懷、群體歸屬感!

    漢武帝時大漢王朝強大的國力和軍力,讓匈奴喪膽,讓西域臣服,諸國來朝,互為盟好者絡繹不絕,不少西域國家或其他國家使臣,開始稱呼漢朝人為“漢人”、“漢使”、“漢軍”,等等,中國之人民慢慢的認可了這個稱呼,這成為了“漢族”最早的發端

    漢高祖劉邦以其曾被封為漢王,建立大漢王朝;漢武帝以其空前強大之赫赫武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氣魄凝聚了“大漢民族”的核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痛風可以喝茶嗎?喝什麼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