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媽幸福成長記

    我一個朋友給分享過她的做法,我認為可以效仿。因為不想讓父母難過,而又不想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呢她父母說為她好讓她做什麼的時候,每次都當面興高采烈的答應下來,並且說爸媽真好為她操心了。把爸媽誇獎一通,父母看到子女領情自然也高興。

    至於做不做呢?如果是自己很容易就做的事,完成之後就大張旗鼓的告訴父母自己已經按照父母要求做好了。而如果是自己不願意不順心的事呢,就先答應下來,然後過幾天找個父母高興的機會說操作起來很不容易,之後儘快轉移父母注意力到其他地方,忘記這件事情。再過幾天等這個事情已經冷淡下來之後,再和父母交心談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一般情況下父母就接受起來很容易啦。

    我自己做父母也免不了會以為孩子好來要求孩子,但是好在我會經常反省,發現問題即使修正。個人感覺帶孩子上面只要父母多用心體會孩子,遵從生命的發展規律,沒有孩子會不好。

  • 2 # 脆桃兒

    “假如一個小孩兒說他喜歡吹號,那就不要讓他去學絃樂”,——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李陽

    中國的家長,總是逼孩子去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美其名曰“我這是為了你好!”其實呢?在對於到底什麼才能稱得上是“好”的?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而我們所謂的“好”,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已,這個“好”是一種常見行為,對於父母來說,只要是出位的做法,與眾不同的做法就是錯的。

    所以他們以“為你好”,逼迫你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怎麼辦?

    1. 明確提出來,跟大人平等地去交涉。讓大人瞭解到你不願意做這件事情,以及原因;

    2. 提出你喜歡的事情,並讓他們瞭解和明白你的想法是怎麼樣的;

    3. 嘗試互換位置,有時候家長處在自己是父母的角色中跳脫不出來,讓他們跟你一起玩個遊戲,嘗試下互換,瞭解一下孩子的感受。

    我們常常建議父母要“解放教育”、“放手”,給自己自己的空間,每年5%放權給還自己,到孩子20歲的時候,自主權正好完全交道孩子手中。很多父母只能說說而已,對於放手的邊界,實在模糊。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不應該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成長,不僅是孩子,也需要父母共同面對,一起承擔。

  • 3 # 迷糊媽媽

    我覺得這樣的問題首先得看父母的眼光和你自己的能力。在你小時候你還無法分辨是非對錯的話,多聽父母的意見不會錯。在你長大之後要學會拒絕,當然你足夠優秀父母也沒有理由再幹涉。但是大多數都是普通人,而父母總是操心為你好,這就是中國的親子關係。無論是多大,界限不明,我媽就總跟我說你是我生的,我就是她的私有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尋找自我遠比在彼此的關係中糾結要好的多,很多父母自己的人格也是不獨立的,害怕放手失去了控制,其實放手只用目光送他前行,讓他知道你們一直都在就是溫暖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糞水澆過的菜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