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思奮不顧身
-
2 # 拙筆翁
個人感覺原因有兩點:
人口少史書記載魏滅蜀後曾經統計過蜀漢的人口,加起來不過一百萬人,還不如現在一個小縣城的人多。既然人口基數不大,精英相對來說也就少了。特意去查了一下《三國志》,《三國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十五卷。《蜀書》卷數是最少的,只有魏書的一半。說到蜀漢後期,這個概念怎麼理解呢?我們算諸葛亮去世之後算蜀漢後期,那麼《蜀書》裡明確記載的在諸葛亮死後還活著的人就更少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我只記得陳震、董允、呂乂、蔣琬、費煒等幾個文官,武將更是屈指可數,進入列傳只有:姜維、張翼、張嶷、王平四人,後面兩個還沒有活到那場滅國戰爭。換句話說,魏朝攻蜀的時候,能打仗的就剩姜維和張翼了。
地域小說到底蜀漢只是一個地方政權,大小隻比今天的四川省大點有限。遠不如東吳,更不用說曹魏了。那時天下分為九州,蜀漢只佔著益州一州,所能擁有的人才可想而知。
-
3 # 關止止
個人覺得這可以從選拔方式來看,漢室注重門閥制度,講究出身,劉備是漢室,早期雖然因為無人可用,暫時放下那套門第的成見,但後來請來孔明,又重新撿起了這份成見,在三國中,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這限制了一些人才的培養。
其次,後來劉備去世,孔明一心想要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事必躬親,卻也阻礙了很多人才培養的機會。
當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不過選拔方式,卻是是蜀漢缺人的一大原因。
地方小,人少,經濟欠發達,初期人才濟濟是因為那些人才是全國各地來的,後期三國已定,吳國魏國的人不可能去蜀國做官,其實不僅蜀國無人可用,你可以看到吳國後期也基本沒什麼人可用,天下九分,蜀佔一分,人才少也是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