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方
-
2 # 杜坤維
銀行實際上是一個獨立核算的企業法人 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經驗應該儘量的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 但是中國有一個說法就是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
銀行立足於實體經濟 這種觀點是對的 但是支援實體經濟的提法未必很正確。支援實體經濟與股東利益最大化之間是有一點點矛盾的。
銀行本質上是匯聚民間資金。也就是吸收存款 向實體經濟放貸。但是因為諸多實體企業可抵押資產不多。財務不透明。銀行不願意放貸。造就了實體經濟融資難與貴的問題 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而銀行為了一己私利 把資金用於體系內空轉。比如同業存款 比如加槓桿債券投資 等等。由於資金沒有穿透。造成槓桿套槓桿。金融風險極大。所以管理層為了化解風險 開始嚴控資金空轉。要求銀行支援實體經濟 這個出發點是很好的。
畢竟資金只有投入實體經濟。才能有產出。才能有利潤。銀行資金如果空轉套利。只能讓實體經濟空心化。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
銀行如何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 首先就是加大資金空轉的監管。嚴格控制同業規模。加大信貸投放 尤其是對於製造業的投放力度。
其次是降低信貸投放利率。理財產品多了 同業規模大了 銀行負債端成本高了。就轉嫁成本。提高貸款利率。
三是規範各種中間不合理收費 目前銀行收費專案眾多。大大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取消收費專案勢在必行。
四是嚴厲打擊從業人員的違規行為。少數信貸人員吃拿卡要。加重企業不合理開支
我是在銀行工作的,簡單回答下這個問題。首先,這個問題應該有筆誤,不是空轉而是運轉。銀行經營的實質就是融通資金,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充當融資中介。如何透過資金運轉拉動實體經濟發展?首先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依靠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銀行資金對這三個維度都有很大的支撐力度:
一是對於投資,銀行主要是透過信貸業務支援。銀行信貸產品的分類有很多種,根據資金用途可以分為固定資產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也可以根據貸款期限分為長期、中期、短期貸款;還可以根據客戶種類不同分為大企業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小微貸款、個人貸款等。也就是說,針對社會實體經濟中的各個層面,各類經濟主體,銀行都有設計相應的信貸產品,根據客戶的融資需求發放與之匹配的貸款。此外,除了貸款這種間接融資外,銀行針對直接融資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典型的就是針對上市、併購、發行債券等提供投行服務。
二是在消費端,銀行透過發行或銷售投資理財產品,為國民提供投資渠道,投資者獲益,則消費能力增長;銀行還透過發放消費貸款、發行信用卡,給與客戶消費授信,推動國內消費市場的增長。
三是在出口端,銀行也有很多產品進行對接,比較典型的就是各類貿易融資,信用證業務,供應鏈融資等,信用證一大作用就是透過銀行信用保障,改善對國外交易對手資訊不對稱的狀態,促進進出口貿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