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坐著輪椅賺錢
感覺上,應該是秦叔寶參與了玄武門,只是他沒有正式進入戰場,或許他是外圍,或許他是增援部隊也說不定,雖然關於玄武門之變的正面描述裡沒有他,讓尉遲唱了主角。
要分析這樣的歷史話題,我感覺要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看,而不是從《隋唐演義》之類的演義小說來看。玄武門之變,不是一場簡單的政變,那也是站隊的問題。秦叔寶是站在李世民一隊的,那麼主子這場政變的成功與失敗,就下拉關乎他的生死和仕途,他絕對要參加的。這個跟忠義什麼的話題都扯不上邊。
他就是不想參與,也得參與了,這就是身在官場,身不由己了。
凌煙閣裡之所以有秦叔寶,也只能證明了他參加了,要不的話,他當時就會被刷下來。李世民就會問他:“你是誰哪邊的?”所以李世民的確是參加了的。
-
3 # 仁勇校尉
秦叔寶肯定參加了玄武門之變,這點沒啥疑問。
《舊唐書.秦叔寶傳》: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新唐書.秦叔寶傳》: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新舊唐書都明確記載了秦叔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事後也受到了封賞。
當然玄武門事變中,秦叔寶的風頭遠遠不如尉遲敬德等人。也沒有明確的記載秦叔寶在玄武門事變中究竟執行什麼任務。
其實玄武門之變的很多情形現在也沒弄清楚,參與的重要人物玄武門事變中不知道具體在做什麼的人也不少。譬如侯君集,在玄武門事變中是地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事前的很多謀劃都是侯君集做的,但侯君集玄武門之變時在做什麼也沒明確記載。
秦叔寶貞觀年間長期在養病是事實,但這病是多年征戰留下的各種傷病造成的。秦叔寶在加入唐軍後的主要角色是衝鋒陷陣的猛將。
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秦瓊經常和敵方的猛將單挑,受傷自然是難免的。貞觀年間的軍事行動,秦瓊都沒有參加,貞觀十二年病逝。
-
4 # 小龍女5505
唐朝開國功臣之一、也是一位名將秦叔寶,為唐太宗征戰天下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深受賞識重用,他也忠心耿耿、效忠一生。因此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時,他也確實參加了,只是被安排在最關鍵的時候,所以他存在感相對較低,他又厭倦名利,不貪功勳。所以知道他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並不多。
-
5 # 小格格爸比
不請自來,《舊唐書·太宗本紀上》記載:“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從中可以得知秦叔寶是參與玄武門之變的。
隨後,結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奪取了皇位,論功行賞,其中尉遲敬德食封一千三百戶,而秦叔寶只有七百戶,要知道論戰力,秦叔寶比之尉遲敬德還要略勝一籌(尉遲敬德就是被秦叔寶擊敗並最終投靠李世民),為什麼戰功卓著、號稱秦王麾下第一勇將的秦叔寶,表現如此平平?不妨大膽猜測一下,秦叔寶哪裡去了?事變時擔任何職?起到了什麼作用?
其一,作為秦王的李世民與麾下眾謀士、大將討論武力奪取皇位時,肯定會謀劃退路,安排好外圍接應人員,那麼這個人必須是秦王高度信任之人才能擔任,於是李世民安排尉遲敬德跟隨自己,一方面保護自己,另一方面衝鋒陷陣;同時安排秦叔寶率領餘眾在外圍接應,若是情勢不妙,就要立馬跑路。
其二,秦叔寶彼時在唐王朝內名氣太大,戰功彪炳,對於太子陣營來說,絕對是奪取皇位的不利因素,屬於重點監護物件,一舉一動皆有人盯梢,為不打草驚蛇,以使太子陣營有所防備,李世民選擇尉遲敬德跟隨自己。
其三,玄武門事變中,李淵幾乎沒有什麼作為,這很不正常,要知道他作為皇帝,直接掌控數萬控弦的御林軍,李世民肯定需要考慮如何應對御林軍的種種突發事宜。城外必有李世民的大軍,秦叔寶軍中威望甚高,坐鎮軍中,穩如泰山,同時派兵出其不意(其中手段各位自行腦補)奪取城門的控制權,繳了御林軍的械,保證了李世民的後方安全。
-
6 # 如切如磨
肯定參加了嘛。不要被小說演義什麼的誤導。可以推斷的是秦叔寶不是事變發動的主要參與者,屬於協從者。
《舊唐書·太宗本紀》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此為記載其一。秦叔寶名列其中。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秦叔寶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記載二。從,跟從,協從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屈實尉遲張秦唐段》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記載三。到平定隱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功拜,即以功勞拜將封爵。
至於題主描述什麼截殺太子親衛云云,無稽可考。多病隱居倒是有記載:
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最後說秦叔寶僅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末,肯定不是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因為可以確定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的功臣,並沒有位列凌煙閣的大有人在。位列第四的鄭國公魏徵還是李建成的人呢。秦叔寶排在末尾或許正是他在事變中僅僅起到協從作用,立功太輕微的明證。
-
7 # 趙志軍001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隨著統一戰爭的結束以後,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太子的地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兵力上佔有優勢的李世民,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也叫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網羅了大量的原瓦崗山那那支武裝力量的主要戰將,並做了精細的分工,由主要親信蔚遲恭,程咬金等人隨李世民直接進入宮內殺人,長孫無忌等人在城外接應。
並沒有秦書寶什麼活計, 按照秦瓊的性格,他是不會參與這場骨肉相殘的。
由於他在原來的瓦崗山軍中,有許多是拜把的兄弟,威望很高,在軍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必須得拉上他,也許他是被裹挾的,他的作用只是在城外遙相呼應,因此,在最後封賞的時候,他得的是最少的。
不管怎麼說他也直接的參與了這場政變,把功利看得很淡泊的秦瓊是不在意封賞多少的。
-
8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玄武門之變,秦叔寶是否參與,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很多人都從秦叔寶事後賞賜要比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少了不少來推測秦叔寶當然可能並未參與,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在舊唐書中,是有明確記載秦叔寶參與了這次政變的。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
我們還是要從秦叔寶這個人開始分析。毫無疑問,秦叔寶是李世民麾下最厲害的幾位猛將之一,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對他非常忌憚,想出各種方法要把秦叔寶調離李世民麾下,李元吉甚至說,要殺李世民,非先殺秦叔寶不可。
我說上面這些,是想告訴大家,秦叔寶和李世民的關係非常密切,他不像徐世勣或者李靖那樣,還可以中立兩不相幫。在這場兄弟相殘的死局中,他只能站在李世民這邊。
然而,站隊歸站隊,不代表秦叔寶一定要在這事兒上位李世民賣力。從秦叔寶本傳我們可以知道,他不像尉遲恭那樣是個純粹的一勇之夫,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原則。秦叔寶的第一個上司來護兒曾經評價秦叔寶文武雙全,志節完備。這是說秦叔寶的個人品行非常之好,所以在他發現王世充為人奸詐非是明主之後,馬上就和程知節一起投唐了。說明他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不會隨波逐流,為虎作倀。
李世民和李建成兩人,爭鬥歸爭鬥,但是兄弟鬩牆喋血宮廷的事兒畢竟不怎麼光彩。秦叔寶本意我估計是不想參與的,但是當日李世民態度堅決,甚至想殺猶豫徘徊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在這種情況下,秦叔寶推脫不得,也拒絕不得。但是,到了具體兩兵相接的時候,秦叔寶或許不是很想賣力,所以就表現平平。不然以他的驍勇,當日絕對會做出一點驚人藝業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舊唐書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認為秦叔寶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但是他又的確不想幹這種有違自己原則的事兒,所以出工不出力。因此,事後對玄武門事變的封賞有他,但是卻明顯要比其他人差了點兒。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9 # 尚宮女史
歷來,關於秦叔寶有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一直是有爭議的。因為兩唐書的記載本就有矛盾之處,而且很多人認為秦叔寶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最末的原因就是秦叔寶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所以不受李世民待見,但四姑娘認為秦叔寶是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的,只是並沒有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伏擊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已。
史書記載,參加玄武門之變的人數也是不確定的,甚至都有誰參加了也統一不起來,而且大部分人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在政變之中做了什麼。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兩唐書中尋找到秦叔寶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蛛絲馬跡。
《舊唐書·太宗本紀》中記載當時李世民帶著12人在玄武門誅殺了二李,其中就有秦叔寶,但到了《長孫無忌傳》中則是加上李世民共有11人進入玄武門,而且這兩中記載的人選也不盡相同,這裡就沒有秦叔寶和程知節,有一個可能就是秦叔寶並沒與進入玄武門,他的任務很可能在別處,因為在《秦叔寶傳》中的記載明顯是說秦叔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很短,只有幾個字“六月初四,從誅建成、元吉。”再就是《長孫順德傳》中也有相關記載:“與秦叔寶等討建成餘黨於玄武門。”也就是說當時長孫順德和秦叔寶是在外圍處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餘黨。
《新唐書》中只有《秦叔寶傳》中有相關記載:“及平隱、巢,功拜……”
所以,從上面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叔寶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只是沒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的功勞大而已。秦叔寶自619年降唐後就一直在秦王府任職,從最開始的馬軍總管到後來的秦王府右三統軍,再到後來的天策府成員。秦叔寶一直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並且在軍中一直是先鋒,也是玄甲軍的統領之一。自然,玄武門之變少不了秦叔寶的身影。
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因功封為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食實封是700戶。實際上這個封賞已經充分說明秦叔寶參與玄武門之變了。當然秦叔寶也確實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最末。關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問題,四姑娘之前專門寫過,這裡略微一提,實際上,這份功臣畫像並不是嚴格按照功績來排名的,只能說大體上是按照功績的,還有就是跟當時(643年)他們的官職有關係。
因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不是在貞觀初期設立的,而是在貞觀十七年的太平盛世,這個時候考慮的並不僅僅是開國功臣,還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以及治世功臣。綜合這幾個方面選出了24名功臣,然後又綜合考慮他們的功績以及在643年的官職,來定下了這個排名次序。
我們知道,秦叔寶在貞觀時期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在李世民登基大封功臣後,秦叔寶基本就從史書上消失了,那麼他在做什麼呢,實際上他多數時間是在養病,也就是處在半退休階段。再沒有出征過,官職也基本沒有變動,一直到他638年去世。所以他能在凌煙閣中佔有一席之地,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
10 # 歷史局中人
秦叔寶在《隋唐英雄傳》中的知名度超過任何一位同時代的將帥,這樣的一位傳奇人物,打遍天下無敵手,能在千軍萬馬中取敵將首級於陣中。可之後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中,秦叔寶的存在感就太低了,貌似史官都忘記了這位戰神。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率領手下10員大將埋伏在唐朝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下,先後擒殺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確保了李世民的太子之位。此次事件就是載入史冊的“玄武門之變”。
在此次事件中,尉遲敬德更是身先士卒,緊跟李世民的步伐,也因此事後得到了李世民的充分信任,並大加獎賞。而比尉遲敬德名氣還要大的秦叔寶似乎在此次兵變中關於他的的筆墨不多,甚至在史書上的記載都有出入,那秦叔寶到底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呢?
在《舊唐書·太宗本紀》中隱約記載了秦叔寶參加了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在事變成功後,還被李世民封為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賞700戶。不過尉遲敬德竟然得到了1300戶的賞賜,這怎麼解釋呢?還有就是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排名順序中,大名鼎鼎的秦叔寶居然是最後一名,這也是世人認為秦叔寶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的證據之一。
我們印象中的秦叔寶是重情重義之人,他先前也投靠過很多人,例如隋朝的來護兒、裴仁基、瓦崗的李密和王世充,最後幾經輾轉才投靠了大唐。在影視劇中,秦叔寶投靠的是李世民,其實在秦叔寶歸入李世民帳下之前,秦叔寶和李淵是有一段淵源的,也正是這段淵源,秦叔寶覺得李淵是一代明君,是可以託付終身的人,才投靠了大唐,後來李淵把秦叔寶分配給了在外打仗的李世民。從這時起,秦叔寶才算是李世民的的正式手下。可以這麼說,秦叔寶與李淵父子都有交集,都對他們感恩戴德。
之後鑑於太子黨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持續擴大,使得李世民深感不先下手必會被李建成捷足先登,所以召集部下謀劃如何是好。其實爭太子之位本是你們李家自己的事,秦叔寶本不想參與,畢竟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李淵封的,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可是此時的秦叔寶早被當成了李世民的心腹,他不能像李績和李靖那樣公開宣告兩不相幫。
而李世民也看出了秦叔寶內心的糾結,所以在安排玄武門之變的任務時,沒有讓秦叔寶打頭陣,但是也應該安排了秦叔寶很艱鉅的任務,就是讓秦叔寶在玄武門附近接應,如果兵變成功,順利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那秦叔寶就不出面;或者太子黨那邊聞到了風聲,率大隊人馬趕來,這時的秦叔寶就要坐鎮軍中,擋住這股頑敵。如果兵變失敗,甚至李世民被殺,那秦叔寶的任務估計就是變成帶李世民的孩子們逃跑了。
所以說秦叔寶還是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只是沒有像尉遲敬德那樣充當正面衝殺的角色。至於秦叔寶在史書上的記載有出入,這估計就跟李世民有關了。李世民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所以在史官編撰史書時,強硬的干涉了史官的記載,尤其是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更是要經過李世民過目才行,他也不想讓更多的人牽涉其中,所以在此次事變中沒有重要作用的人都是一筆蓋過,以便讓後世的人對此次事件摸不著頭腦。所以我們才覺得秦叔寶在此次事件中只是蜻蜓點水,這也是李世民要的效果。
至於秦叔寶在凌煙閣24功臣排名最後,其實這只是李世民根據當時每個功臣的職務來排名的,而排名是發生在貞觀十七年的事了。那時候的秦叔寶早已經去世,其實早在李世民繼位後,秦叔寶就早早的退居二線了。畢竟在秦叔寶戎馬一生,建立赫赫戰功,但也使得自己惹了一身的傷病,無奈只能退居二線養老去了,那官職自然是得不到提高,也就影響了李世民在十幾年後的再一次論功行賞了。不過換個角度想,十幾年後,秦叔寶還能上的了凌淵閣的功臣名單,豈不是證明了秦叔寶的功勞實在是大嗎?
回覆列表
據史料記載,秦叔寶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其實從凌煙閣24功臣排名順序就可看出端倪,秦瓊秦叔寶,排在最後。假如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以秦瓊的能力,排在前三名應該沒有問題吧。
那麼,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我覺得有如下幾條原因:
第一:秦瓊晚年身體多病,朝中的事不大參與了。
第二:是秦瓊本就不想參與李世民弒兄奪位之變。秦瓊是至仁至孝之人,本以為跟定了李世民這個明君,終於結束了以前的朝秦暮楚的生活。而現實卻改變了他的看法,此時秦瓊頭腦還轉不過彎來。李世民這樣做和王世充有什麼區別呢?
第三:秦瓊是重情義之人,當初投奔的是李淵,和李世民並沒太多的交情。弒兄逼父退位非君子所為,加之,秦瓊的好兄弟單雄信被李世民所殺,讓秦瓊揹負不義之名,使他有負於“賽孟嘗”之稱。以至於後人嘲笑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瓦崗一爐香,是李世民讓秦瓊臉面無光。不積極參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從賞賜這樣事也可看出,秦瓊確實沒參加玄武門之變的戰鬥。那次秦瓊只得了700戶的食祿。遠遠低於同級別人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