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只是設計
-
2 # myhome核桃樹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去世不詳)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他命途多舛,在位時間不足四年,便於1402年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的“靖難之役”所推翻,從此下落不明。
建文帝究竟去哪裡了呢?六百多年以來像迷一樣一直困擾著人們。根據明官方記載的文獻《明太祖實錄》來看,明成祖攻破南京時,宮中遭遇一場大火,建文帝被大火燒死了。當時成祖朱棣放聲大哭,聲言本想勤王清除文帝身邊奸佞之人,不意遭此不測之事。筆者來看不過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已。
根據近年最新的的考古發現,福建寧德的支提寺裡發現了一件珍貴的袈裟,與普通袈裟的不同的是:袈裟的上下部與兩邊各有兩條龍形圖案,中部繡著五條龍,有“九五至尊”的寓意,有誰才能配上這種稱謂呢?在封建時代袈裟上是不允許有龍的圖案,由此可以推測穿過這種袈裟的人身份肯定不同尋常。眾所周知,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曾經當過和尚,完全有可能是被建文帝出逃時帶走的。
此外,前幾年福建寧德的上金貝村發現了一座明代的古墓,很有可能就是建文帝的陵墓。它與南京的明孝陵極其相似,完全是縮小版的明孝陵,具有皇家陵寢的特徵:1,整座墓葬南北走向,五進佈局,三層六廓,特別是墓頂端的如意雲石刻與南京的明孝陵同屬一種建築風格;2,陵墓上兩款龍形圖案,以及閉口龍和火龍珠紋飾,全部為皇家專用;3,墓葬牌位刻有:“御賜錦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我們從字面上分析,“御賜金襴”即皇上賜予的袈裟;“圓明大師”即是朱元璋本人,他功成名之後就曾經以“圓明大師”的法號回佛寺還願;“圓明大師第三代”那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暗指朱允炆);“滄海珠”那就是歷經滄海,飽經憂患的朱姓王(“珠”字左右反轉,分開來唸就是“朱王”);“禪師”即出家的僧人,可以推斷建文帝已皈依佛門成為佛門弟子。
為了佐證以上推斷,考古人員在福建寧德還發現了鍾洋村的一個余姓的明代墓葬,奇怪的是這余姓的祖譜中竟然奇怪的出現了斷層,而且斷層的四代正好是明初的幾十年時間,與建文帝出逃時間剛好吻合,有可能是追隨建文帝的臣子。我們都知道朱棣稱帝之後,追隨建文帝的22人都是朝廷的欽犯,一旦被朝廷發現一定會株連九族,為了避禍餘氏族譜沒有記載。
與此同時,我們從也野史中瞭解到鄭和從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時間裡先後七次下西洋。但是名為友好通商,實為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據說鄭和下西洋時,路過福建,建文帝曾經召見了他,希望他擁戴自己重振旗鼓意圖東山再起,鄭和左右為難痛哭流涕匍匐在建文帝的腳下,曾經的君臣無言以對。
回覆列表
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蹤,至今仍未文獻記載其當時去哪了?甚至有人荒謬的說他穿越到現代了
在民間的傳說中幾乎眾口一詞,那就是朱允炆遁入了空門,出家為僧,最後圓寂於某座寺廟—不然為什麼朱允炆不再聚眾起兵,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江山? 墓葬到底在哪了?
科學家江蘇發現一座古墓,古墓建造很奇特,兩邊是皇家的格,中間供著佛,有龍肯定是皇家的墓,可是 為什麼還有佛呢?而墓碑上的結構設定以及提筆,這都是在指向墓主人為朱姓的皇帝,除了建文帝,應該不會有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