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想知道大家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回到家鄉的。
7
回覆列表
  • 1 # 閆勝龍談留學

    首先宣告一下,我是做美國留學的從業人員,在這個行業做了六年了。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大多數人是被逼無奈而回國。只有一少部分人是因為父母需要照顧,另一半在國內,不習慣國外的生活習慣等等回來的。

    我從道理和資料兩方面分析一下。之前出國留學,華人窮啊,都是讀博士拿著全獎去留學。那都是中國社會的精英人物啊。這樣的精英,進入美國學習後,厚積薄發,在美國就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所以以前出過留學的只要有意願,絕大多數都有機會留下來,而且事實的確是很多人在那邊成為老的移民。現在的出國留學人群,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延續很多綜合背景特別優秀的人以外,還有很多條件一般或者不太符合條件的人也出國留學了。這一部分人自身條件就不是那麼有競爭力,美國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所以必然會有很多人無法找到工作,最後回到國內來。我們再看看資料,去年有31萬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加上累積的學生,總共有三百多萬人在美國,中國學生佔美國的留學生的比例為31%多。那麼這麼多學生搶佔多少個留在美國工作的名額呢?答案是每年6.5萬個。所以從資料上也可以看出大多數人是無法留下來的。

  • 2 # Fern_陳哞哞

    身邊有姐姐,在加拿大留學,學業完成後,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並不是因為那邊的一些環境不適應或者條件不好,回國的原因只有一個,和男朋友結婚。他們從初一到大學畢業一直在一起,感情沒得說,異國戀都沒有把他們分開。

    可是,結婚一年以後,他們離婚了。具體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有婆媳關係的問題吧。姐姐留在上海工作,前姐夫離婚之後兩年第二次結婚。姐姐再沒想著出國,時間和空間都沒有阻擋的愛情,最後敗給了現實生活。​

  • 3 # 白開水129834543

    被家裡人騙回來的…一言難盡。回來以後…因為生活習慣,看待事物的看法都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無比痛苦中。每天變著法轉移注意力

  • 4 # noya8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你們的。我家孩子從小就有想出國留學的打算,為了幫孩子實現這個理想,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年給她留存一筆教育基金。高一第二學期開始,孩子就開始參加托福考試等培訓,高三第一學期快結束時就拿到了美國某大學的錄取通知。孩子臨上大學前還是蠻有打算的。但大家知道,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學習不比國內初中高中輕鬆,每天幾乎都要學習至深夜,所以時間一久,孩子感覺從小學至大學十五六年下來讀下來有些厭惡學校生活了,打算大學畢業後不再選擇深造。我們支援孩子的選擇,也支援孩子回國就業。而堅定這個想法的是我們夫妻在浦東機場的一次偶遇。那天,我們送孩子進入安檢後準備打道回府,在機場遇上一對在政界謀職的夫妻朋友,他們也是來送孩子回美國大學的,他家孩子在邁阿密大學讀碩,也快畢業的,導師想讓他家孩子繼續讀博,他家孩子卻想回國了。當他們聽說我家孩子也打算回來,非常贊同地說:"回來好,回來好。別人看著孩子在美國工作以為有多好,其實那份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看看農民工進城來打工有多麼不容易,就知道我們的孩子在美國打工也有多麼不容易。"

    後來我家孩子大學畢業就回國了。現在在國內職場發展得挺好。語言、國際眼光、凡事認真的工作精神,頗受上司和同事的認可。孩子自己也說:"與其在國外進一家小公司謀生,不如在國內進一家優質公司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

    哦,為了印證我家孩子的觀點,前段時間聽說了一件真人真事,某人家的兒子,已在美國一家律所工作,父母也賣了國內的一套房子為兒子在美國買了房。一切都看起來這麼完美。誰知前不久兒子回國了。那家兒子的理由是:"獨自在美國生活,那一份孤獨和寂寞感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無法理解的。"

    我想這就是大多數留學生回國的理由吧!

  • 5 # 天道留學考試

    出國留學,生活工作過的人回國工作的理由有哪些?

    “宮廷玉液酒?”

    “一百八一杯!”

    熟悉的鄉音,傳統的節日,濃濃的中國味道;你再看這畫質,這包漿,這一看就是歷久彌新,從小看到大的經典節目,是人人耳熟能詳,章張口就來的名場面。

    然而如果搜尋歪果仁的“梗”(meme):

    都是什麼鬼?

    我只認識這位黑人小哥(公雞頭川普並不想認識)

    梗都玩不明白,為啥不回國?

    回國工作原因無非就是那麼幾個,親人,愛人,文化差異,工作發展天花板,而我編的故事卻是這樣。

    我本科在國內,研究生才出去,屬於大齡留學生。出去發現有很多方面確實很舒服,比如藍天白雲,對於一個鼻炎患者的治癒程度簡直Max。一整個冬天都沒有霧霾,拉滿,不解釋。

    然而這種在異國他鄉的酣暢淋漓的呼吸(字面意思)的感覺是很微妙的,就好比親戚家的床又大又軟,但你畢竟是借宿在這裡,更何況美帝算哪門子親戚?

    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這樣的↑

    空氣怎麼搬?搬不了,搬不了也得回家啊。

    在美帝那兩年對回家產生了一種執念。在每次飛機降落的時候,在又一次踏上祖國土地的時候,沒別的,就是倆字——“踏實”。出國的新鮮感會維持一段時間,時間長了也就那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異國他鄉的飄零感就會湧上心頭。

    比如說社交。這裡交各式各樣的朋友,華人,歪果仁,第三國的歪果仁,無非就是老鄉,同學,社團,還有社交軟體。華人圈就不提了,在歪果仁的小圈子大家一樣可以玩得很好,“梗”之類的慢慢也就能明白差不多。吃個BBQ,吃肉海聊,果汁一碰杯,誠然四海之內皆兄弟。雖然如此,還是會有一種感覺,他們是主,我是客。他們匯聚彼此,如水融入了水;我加入他們,是油漂於水。油周圍都是水,看起來難以分割,但油是有機物,水是無機物。他們是西方世界的產兒,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子孫女(zzzq);我是東方世界的嬰孩,是炎黃後人。一個華人當然可以做研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專家,在解讀的時候也無法避免帶上孔孟的色彩。

    文化背景的問題對於移民一代來說是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對於移二代來說完全融入土著的生活可能就會容易很多。

    但是我不想移民。除去文化背景的角度,從具體操作講,也很難。從物質角度講,在美國做中產確實比國內要好一些,從精神角度講,(工作上的壓力不清楚,沒有工作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擺脫飄零感。如果不打算移民,為什麼不回去呢?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看夠了,還是要回家的。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鏡頭只做最大光圈沒做其它光圈,能否將光圈做得更大而且更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