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居不記年

    這個問題,為了避免有人拿來黑諸葛亮,我先說一下吧:

    魏延被誅三族跟諸葛亮沒!有!關!系!

    演義裡說諸葛亮看見魏延有反骨,死後設計馬岱殺魏延都!是!假!的!

    好了,正經回答問題吧。

    新三國的魏延

    先說魏延的功勞。

    《三國志》中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後來劉備當了漢中王,分封百官,對於自己的“老巢”漢中郡,需要派一員大將鎮守。當時關羽在荊州,那麼劉備最親近的人就是張飛了,所有人包括張飛自己都認為肯定會選張飛,結果劉備提拔了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後來,諸葛亮帶著魏延東征西討,魏延的戰績也不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

    三國殺魏延

    期間,魏延還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即魏延自己領5000精兵從子午谷奇襲長安,嚇跑夏侯懋,然後在等魏國援兵前來的二十天內,諸葛亮便可率大軍殺到,然後一舉平定咸陽以西。然而諸葛亮並沒採納這個意見,這也成為後來很多人黑諸葛亮的點,“奇謀為短”。

    其實要說到這個計劃的不靠譜之處簡直太多了,比如魏延哪來的自信,五千人就能嚇到夏侯懋棄城而逃?以及打下長安之後,後勤補給不到,諸葛亮是否又能守住?等等。

    後來,諸葛亮病逝,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安排了身後事,但唯獨沒有說要殺掉魏延。諸葛亮是“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但魏延認為,不能因為諸葛亮一人的死,放棄北伐的機會。而且他也不願聽楊儀的指揮。於是魏延楊儀反目,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結果楊儀的奏表先到,劉禪問蔣琬和董允,他們倆都支援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佔據南谷口,率軍攻打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對著魏延大罵:“丞相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竟敢做出這種事情!”於是魏延的部將都跑了,魏延帶著他兒子也跑,楊儀派馬岱追上了魏延,砍下了他的頭。馬岱把魏延的首級拿給楊儀,楊儀把頭扔在地上,然後踩了一腳罵道:“庸奴!你還能作惡嗎?”然後就滅了魏延的三族。

    要說魏延真的犯下了要株三族的罪嗎?沒有。他也就是為人矜持,然後跟楊儀不和而已。“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也就是說,魏延的死基本上是個人性格悲劇,然後跟楊儀爭權,結果因為平時得罪人太多,導致沒人在皇帝面前說他好話,然後眾叛親離,落下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再說楊儀,雖然殺掉了魏延,但其實他自己也跟魏延犯了同樣的錯誤。他認為自己資歷比蔣琬深,才幹也比他高,但官卻跟蔣琬一樣大,十分不甘心。於是在費禕去看他時,對費禕說:“如果當初丞相死的時候,我帶兵投降魏國,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啊!”結果費禕告發了他,楊儀因此獲罪,只好自殺。

    其實,諸葛亮是早就知道楊儀跟魏延不和,但因為他倆都很有能力,於是一直在維繫著平衡。“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但後來諸葛亮死了,平衡被打破,這兩個人都因為性格問題招致殺身之禍,真是很可惜了!

    好像最後稍微有點跑題,勿怪。

    最後總結一下:魏延的性格悲劇是造成他身死族滅的主要原因。其實不止是魏延,許多人都是折在了這一點上。

    所以說我們要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啊,古人誠不我欺~

  • 2 # 臨江陸子鴻

    演義中所寫是諸葛亮留遺計殺死魏延,但這其實這是說不通的。諸葛亮當時是蜀漢的一把手,如果他真的想整魏延,何必給他那麼高的軍權?這說不過去,可以拿李嚴來看,李嚴與諸葛亮同屬託孤大臣,因為屢次想奪權,拖諸葛亮後腿,說廢就廢。區區一個魏延,就算是諸葛亮殺了他都不成問題。換位思考,你討厭一個人,還會給他極大的權利?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魏延之死主要是與楊儀的爭端,楊儀與魏延素不相和。而且魏延性格高傲,性情極惡。與楊儀奪權後失敗,被株連三族不一定是蜀漢朝廷的意思。很可能是楊儀的上奏中故意抹黑,導致的,畢竟勝者為王。

  • 3 # 雨落長安66197744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魏延出生入死和被株連三族沒有必然的關係,他被株連三族說到底是政治鬥爭和軍事奪權失敗的結果。在《三國志》中尋找魏延被殺過程,我們發現魏延在諸葛亮死後,不按照諸葛亮生前安排的計劃撤兵,而是和長使楊儀爭權,結果不得人心,部下散去,自己被馬岱殺了頭。下面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下魏延失敗被誅三族原因。

    一是盲目自信。是時,蜀漢五虎上將皆歿,而姜維還是小字輩,魏延自視為最高武力所在,在軍中威望最大。諸葛亮在時,自己忌憚三分,諸葛亮已死,放眼軍中再也沒有人能夠壓制自己,所以膽敢違背諸葛亮遺命。他的盲目自信,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他忽視了諸葛亮死後的巨大影響力,他過高估計了自己對軍隊的掌控了,結果是屬下兵將棄他而去,焉能不敗。

    二是性情乖張。魏延性格乖張,性情高傲,大家都怕他,遠離他,不願和他爭鬥。他惡劣的性格讓他沒有朋友,沒有政治同盟。當他和楊儀爭鬥時,同僚之中幾乎就沒有支援他的,費禕、蔣琬就是例子,蜀漢朝廷也不支援他,他的上表劉禪根本不信,在他死後沒有對其平反,也沒有追究楊儀責任,所以寡助如他,必敗無疑。

    三是戰略錯誤。魏延在先於楊儀到達南谷口後,應該直接南下,控制成都和劉禪,以天子之名下詔楊儀停止南返,從而逐步達到目的,從後來鄧艾滅蜀來看,魏延有一定的成功機率。但是魏延和楊儀對峙,就給了蜀漢朝廷反應時間,自己也陷入腹背受敵境地,即便自己能夠擊潰楊儀,也不能免於被朝廷軍隊剿滅的結果。所以,戰略錯誤是最大的錯誤,結果是註定的。

    最後說一下楊儀,楊儀性格也不好,而且管不住自己嘴巴,魏延就多次揚言要殺他。雖然帶領北伐軍隊返回,又平定魏延叛亂,但是諸葛亮早就秘奏劉禪,安排的接班人是蔣琬,楊儀並沒有被重用。楊儀最後自殺而死,原因是管不住嘴巴,流露出不忠之心,在朝廷處理他之前自殺了。魏延和楊儀這兩個喜歡爭鬥的人,都沒有落得好的下場。

  • 4 # 本色演出5

    三國名將魏延,開始露面就是反叛形象,反主子劉琮,開啟襄陽城門,要放劉備進城,與文聘在城下大戰。劉備不知虛實,不敢貿然進城。魏延手下兵卒折盡,落荒而逃,投奔韓玄。這是魏延第一次露面。

    後又救黃忠而殺韓玄,而投劉備。孔明說他腦後有反骨,要殺他,憐其勇。實嫌他兩次叛主。任何朝代,能力第二,對主子忠誠第一。所以說魏延二次露面,就給劉備、孔明留下不忠不義的印象。

    反觀黃忠雖也是降將,但沒殺舊主,甚至險些被舊主所殺,劉備親往黃忠家相請,方勉強出降,還“求葬韓玄屍首於長沙之東”,以報知遇之恩。劉備待之甚厚。

    所以說投降也有機巧,最主要的一條,絕對不能殺舊主,還要對舊主有一副戀戀不捨的樣子,當然這是做給新主子看的。

    孔明死後,魏延未必真反,無非是和楊儀爭奪軍權。魏延算是草莽英雄,持才傲物,桀驁不馴,不以大局為重,不尊從丞相遺命,最後被馬岱所殺,真是咎由自取。

    《三國演義》中沒說他被誅滅三族,只說,後主念其前功,厚葬之。

  • 5 # 張思遠33

    魏延在後蜀時期,應該算是有名的大將了,其跟隨諸葛亮北伐,也算戰功累累,但是此人和軍中諸將關係不行,誰也看不起,自以為誰也不如他,這就為他被殺埋下伏筆!特別是諸葛討魏時,他曾獻計,請求諸葛亮給他一支人馬,有子午谷直取長安,諸葛亮那能用此冒想險之計,否定了他的計劃,於是魏延心中不滿, 在外面傳播,丞相老了,諾用我計,伐魏早以成功!諸葛聽到後,就很想除掉魏延,只是覺得蜀軍大將沒有比魏延強的,貪其武藝高強,沒有殺他。也自知自己死後,誰也鎮不住魏延,於是密授計策給楊議,如此這般除掉魏延。諸葛死後,楊議秘不發喪,撤軍回成都,魏延從小路在前面截住楊議大軍,大呼丞相一人,不能廢了伐魏大計,我魏延要領軍擔起伐魏大任。楊議問魏延你想造反不成?你只要大喊三聲誰敢殺我,我就可以把兵權交付於你!魏延心想,諸葛沒了,我喊十聲都不在乎,於是大呼‘誰敢殺我’!一聲剛喊完,就聽背後我殺你!馬岱揮刀斬下魏延首級!回朝後又滅其三族。可惜了魏延一世英名!謝謝大家。

  • 6 # lin104

    魏延被殺應了槍打出頭鳥這句中國的千古律言,如果魏延不死,孔明選定的接班人姜維又怎麼辦呢?所以其之斬首,為免以後禍亂,特別是封建制度的殘酷,也就累及其三族必然會被誅殺。

  • 7 # 肖邦老師的課堂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終前對楊義和馬岱說,他死後,殺魏延。然而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其實很重用魏延的,而且沒有要殺魏延,那麼魏延確實是馬岱殺的,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馬岱為什麼要殺魏延呢?這就要從魏延身上來說了,魏延被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1.功高蓋主

    功高蓋主是魏延被殺的主要原因,歷史上功高蓋主的人,結局大多都不太好,魏延也是其中一個。那麼魏延又有哪些功勞呢?我們來說一說。魏延曾跟隨劉備入川,立下了許多戰功,後來奪了漢中後,魏延被任命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成為封疆大吏。劉禪即位後,魏延又跟隨諸葛亮北伐,曾打敗了費瑤和郭淮的大軍,因此魏延升任為徵西大將軍,封南鄭侯。接著,魏延率軍打敗了司馬懿率領的魏軍。

    這樣,魏延的軍功在蜀軍中算是很大的了,那麼他功勞大,勢必會讓人產生懷疑,認為他有謀反的可能,再加上魏延的性格很傲慢,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這樣使得魏延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很不好,大家都不喜歡他,他出了事,大家都不替他說話。比如,魏延和楊儀在諸葛亮去世後,都上書劉禪,都說對方謀反,這時,董允和蔣琬都向劉禪說魏延謀反,這樣,劉禪也認為魏延謀反了。如果魏延沒有軍功,那麼劉禪憑什麼懷疑魏延呢?而且魏延對人的態度傲慢,劉禪當然覺得魏延謀反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魏延功勞太大,性格又傲慢,為他最後被殺埋下了隱患。

    2.爭功

    魏延愛爭功是導致他被殺的直接原因,為什麼魏延會爭功呢?因為魏延為劉備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跟隨諸葛亮北伐也立功不少,所以劉備諸和諸葛亮都很重用魏延。魏延因此就覺得軍中能率軍打仗的除了諸葛亮就是他了,他就到處爭功,總覺得自己能力強,只要他出馬,就一定能打勝仗。例如,他跟隨諸葛亮北伐時,他要求帶一路軍進攻關中,然後與諸葛亮會師潼關,但諸葛亮認為這樣很危險,不同意,魏延就認為諸葛亮膽小保守,過於謹慎。魏延在軍中誰都看不起,因此大家也都很少和他交往,但是有一個人就不服氣,他就是楊儀。楊儀看不慣魏延不可一世的樣子,就總是和他作對,因此兩人的關係勢成水火,費禕為此經常為二人調解。諸葛亮也知道魏延的性情,所以他在臨終前對楊儀,費禕,姜維說,他去世後,退軍,要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就隨他去。

    諸葛亮去世後,楊儀秘不發喪,命令退軍,魏延卻認為,不能因一人去世而廢天下大事,不同意退軍,而且他也不願意聽從楊儀的安排,斷後。楊儀不理魏延,按照諸葛亮的遺言開始退軍,結果魏延阻擾退軍,然後兩人就上疏劉禪都說對方謀反,劉禪最後相信了是魏延謀反,楊儀就命王平率軍抵禦魏延,王平就對魏延大軍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竟敢如此。”魏延的將士也覺得魏延不對,就都逃散了。楊儀又派馬岱去追擊魏延,並把魏延殺了。魏延愛和別人爭執,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他都是對的,導致了大家對他的反感,尤其是楊儀,直接與魏延針鋒相對,最後殺了魏延,所以魏延被殺只能怪魏延自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留遺言殺魏延,而歷史上魏延是自己作死的,與諸葛亮無關。諸葛亮其實是想放了魏延,然而楊儀和魏延兩人之間互不買賬,魏延又傲慢無禮得罪很多人,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去世後,就是眾矢之的了。魏延不得人心還要與他人爭功,被殺是必然的,魏延之死也告訴我們,在工作中不要爭功,工作做得好是應該的,領導給我們工作是給我們展示才華的機會,也是對我們的信任,不是要我們去爭功的,更不能有了一點成績,就看不起別人,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要學會與人配合,不能覺得離了自己地球就不轉了,要用不爭的方式來達到爭的目的,這才是我們華人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夢江湖六月更新後為啥地圖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