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趣的小丑呀
-
2 # MRZhang
首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
肌肉萎縮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是一組損壞人體肌肉的遺傳性疾病。出現肌肉萎縮可能會導致以後只能長期臥床,很容易得褥瘡。會對生命過程危險。強烈建議出現情況立馬去醫院治療
-
3 # 一米陽光MS
首先要搞清楚肌肉萎縮的原因,是正常退化,還是其他原因導致。肌肉是身體力量的來源,比例太少有諸多危害,最直接的兩點是:導致肥胖,肌肉是人體代謝熱量的主要場所,肌肉少,基礎代謝低下,人就容易肥胖。特別是新陳代謝速度減慢的中老年人,如不鍛鍊肌肉,即使沒有超重,體脂偏高也可能出現“三高”問題;加重關節負擔,人體每片肌肉群都有對應的關節,哪片肌肉面積小,對應關節就易受到損害。比如大腿肌肉對膝關節有保護作用,如經常坐著、蹲著,大腿內側肌肉體積變小,就易出現膝關節痛。
練肌肉帶來諸多好處,相反,適量鍛鍊肌肉,就像給身體提供一道保障,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如提高新陳代謝,緩解腰痠背痛,降低糖尿病風險,預防骨質疏鬆等等。如果出現萎縮要查明原因,恢復正常鍛鍊。
-
4 # 子樂健康科普
肌肉萎縮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肌肉沒有力量,表現為肌無力。知網資料裡記載的都是比較嚴重的案例,其中有一篇論文對41例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臨床症狀進行了分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較少見的神經內科疾病, 主要累及運動神經元, 可導致患者出現肌萎縮、吞嚥困難, 最終進展為呼吸衰竭, 甚至死亡。ALS的發病機制與遺傳基因、 環境因素、重金屬中毒等有關。
由於該病早期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 且臨床上尚無理想的實驗室或影像學診斷指標, 易發生誤診、漏診, 特別是在基層醫院, 誤診率較高。
ALS發病情況:41例ALS患者中, 36例(87.80%) 為隱襲發病。32例(78.05%)首發症狀為肌無力。 25例(60.97%)發病部位為上肢, 其中上肢遠端發病20例, 上肢近端發病5例; 13例(60.97%) 發病部位為下肢, 其中下肢遠端發病8例, 下肢近端發病5例(表1)。ALS主要臨床症狀和體徵:41例ALS患者中, 19例(46.34%)表現為上肢肌無力, 27例(65.85%) 有肌肉震顫表現, 上肢肌萎縮(19.51%)、下肢肌萎縮(12.20%)和全身肌肉萎縮(12.20%)常見, 6例(14.63%)出現舌咽、迷走神經損傷, 27例(65.85%) 表現為肌張力減低, 27例(65.85%)表現為錐體束損害(表2)。綜上,本研究中87.80% 的患者為隱襲發病, 78.05% 的患者初始表現為肌無力, 隨病情進展逐漸出現吞嚥困難、肌肉顫動、肌萎縮等臨床症狀。發病部位60.97% 為上肢, 逐漸累及全身肌肉。歡迎親們點贊加關注並參與討論哈!
參考文獻
[1]侯瑞華,張建軍,魚海.肌萎縮側索硬化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 2015, 7(09): 23-25.
肌肉萎縮指骨骼肌體力的縮小,可由於肌纖維變細或消失,是許多神經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狀和體態。
肌肉萎縮可導致呼吸變弱,呼吸機能衰退消化系統運動能力減弱,若水分攝入不足,很容易引起便秘,食慾不振。
所以記得進行營養的支援療法,加強自身的營養,鍛鍊身體,補充微量元素,可以使用蛋白質嗯物質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