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契茶書舍

    說曹操想不想當皇帝其實沒有意義,這就好比問鎮長想不想當縣長,縣長想不想當市長,市長想不想當省長,省長想不想。。。額,不好意思,我需要換一個比喻。

    這就好比問倔強青銅的想不想上秩序白銀,秩序白銀想不想上榮耀黃金,榮耀黃金的想不想上尊貴鉑金,尊貴鉑金的想不想上永恆鑽石,永恆鑽石的想不想上最強王者。

    多半還是想的是吧?

    那反駁的人就會站出來說那他為什麼不稱帝呢?講實力,他是那個時候最有條件稱帝的人,我們來看看曹操的條件:

    公元216年5月29日,曹操當上了魏王,加九錫。九錫就是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之前的王莽,之後的司馬昭,後來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皇帝都曾受過“九錫”,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公元217年,曹操僭天子禮,四月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五月作泮宮; 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

    意思就是不光實際權力,形式上曹操也和皇帝差不多了。

    三國時那麼多人自封為皇帝,但是最有條件的曹操沒有,到死都沒有。

    所以才會有人說他自己不想當皇帝,自己只想做周公,給兒子打好基礎。

    我覺得是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我們換一個問法,曹操為什麼不當皇帝?

    意思一樣是不是。

    原因有三:

    第一,不需要。

    曹操當時擔任的公職是丞相,行使的權力卻是三公九卿加皇帝的權力,這比漢獻帝本人的權力大多了,只差沒有皇帝的名號了,曹操並非貪圖虛名之人,所以不需要。

    第二,稱帝有害。

    曹操稱帝可能會導致內部分裂,別說當皇帝,曹操當魏王的時候謀士荀彧就反對,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最後荀彧幽憤而死,也有說是曹操逼死的,總之很多人追隨曹操是看在他替漢天子掃蕩諸侯,曹操敢公然稱帝,他們就敢公然反叛。

    曹操深知此理,前面就有一個榜樣,當年關東軍打董卓的時候,袁術的到了皇帝的印章傳國玉璽,就跳出來當皇帝,結果剛一稱帝部下孫堅就帶頭反叛,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曹操說他如冢中枯骨,死了只等著埋,可見曹操深知槍打出頭鳥,誰先稱帝,誰就背篡漢罵名,誰願意跟著國賊做事呢?打你都還來不及呢。

    其實等著曹營分裂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的復興漢室的兩個條件之一,天下有變,指的就是曹操內部分裂變弱,可惜沒有等到。

    第三,時候未到。

    曹操一生都在為幫皇帝統一天下而奮鬥,可惜遇到了兩個頑固分子阻擋了他的步伐,曹操的天下指的是全國,並非只有北方。他一生也沒有完成統一,所以到死也不能當皇帝,假如赤壁之戰曹操勝利了,孫、劉都被消滅了,你看他當不當皇帝。

    至於是不是暗示曹丕稱帝,我覺得不是,且看當時的情況,曹操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可謂志得意滿,然後帥眾消滅最後兩個叛亂分子,可謂志在必得,劉備已經被打的望風而逃,只剩下孫權一人,而他覺得孫權根本不用打,嚇唬嚇唬就讓孫權投降了,荊州不就投降了嗎?何況年輕的孫權,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孫權,說"今治水軍80萬眾(現在我已經訓練了水陸大軍80萬人),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再來看看這首詩: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反正我只看到曹操一統天下的霸氣,沒有交代後事的意思。

  • 2 # 南朝居士

    他是想表達自己求賢若渴,求賢若渴幹嘛?匡扶漢室?別逗了,他想的是“天下歸心”,想網羅天下英才投奔自己,一起打天下。

    他不想做皇帝他那麼努力幹嘛?大公無私的為漢帝國做貢獻?

    213年6月16日,曹操在荀彧死後,當上了魏公,從此不再是普通的漢臣了。

    216年5月29日,曹操當上了魏王,加九錫。司馬昭也是走到這一步,曹髦就高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時,曹操要當皇帝,除了現在的一眾良心學者不知道,當時的路人都知道了

    217年,曹操僭天子禮,四月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五月作泮宮; 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

    這篡位之相有多明顯,不用多說了吧?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曹操不想當皇帝

    那麼多造反的人,明知道要失敗被殺了,在臨死之前還要稱帝,如冉閔、黃巢、李自成、鐘相、、你說曹操努力幾十年,不想稱帝?

  • 3 # 有得觀史

    曹操想讓兒子曹丕稱帝,直接說就行了,還用暗示嗎?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要表達的是像周公那樣的求才之心,不是像周公那樣的大義,更不是暗示曹丕稱帝。

    不過,前途是光明,困難也是多多的。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不夠用啊,我曹操為這事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我曹操對人才怎麼樣,天下人是有目共睹的,和周公也差不多吧!天下人才都別再猶豫了,趕緊來吧!

    我這裡招人才,待遇優厚,發展前景好,天下英才趕緊來吧!這才是曹操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說,曹操要表達自己像周公那樣的大義,他應該輔佐漢獻帝才對。周公有能力當國君,卻輔佐侄子上位。這和曹操讓兒子曹丕篡位完全背道而馳的。

  • 4 # 梅里一了

    短歌行

    魏晉 ·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謝邀,僅從《短歌行》中這兩句詩,是不能斷定曹操自己或為兒子謀皇位的,從整首詩看,只是感嘆人生苦短,事業未盡,壯心不己,希望得到天下賢能之士的幫助,早日完成統一大業。因為周公不是天子,而是輔佐的肱股之臣。周公吐哺,說的是周公為了輔佐成王,吃飯時聽說有人才求見,趕忙把飯吐出來去接見。以示求賢若渴。曹操活著的時候,天下並沒有統一,蜀漢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收買人心。東吳也以漢臣自居,曹操還得扛著大漢的旗幟以令諸侯,因此,曹操即便想做那皇帝,也不敢說,以免資敵以口矢,因此,這首詩與做皇帝無關,而是以周公自況。現代人是知道了三國的結果,曹丕篡漢,司馬篡曹,而在這首詩的時代,一切尚屬未知。

  • 5 # 筆下發白

    曹操可以說是三國第一人,因為從他的功業還是他的能力來說,三國中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差他太多。但就是這麼一位梟雄,他一輩子居然沒有稱帝,有人說因為他是漢臣的原因,有人說他是因為天下沒有一統所以才沒有稱帝。

    而曹操在詩中所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上,曹操確實想要做一個平定天下之人,但是我認為,曹操應該要做的是周文王,而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做成周武王大業,所以他是應該希望自己兒子稱帝的。

    而他自己並不是不想當皇帝,我認為如果在那個時期曹操能結束三國割據的形勢之時,他也會開疆立國,做上皇帝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學校無法提起精神自信,越努力越焦慮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