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過敬亭山
-
2 # 平常人平常心35191159
謝邀。幾年內華為難超三星,因為許多產品和技術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趕上的,比如曲面屏及其應用。需要時間和資金投入。至於前景,這跟經營管理有關。按目前狀況,華為正在快速縮小差距。但三星財大氣粗,如果策略得當,保持差距並非難事,就像在手機領域華為始終保持與中興通訊差距一樣。
-
3 # 花間論談
個人看好華為,從中國崛起的角度來看必須是華為。先不論華為和三星的整體實力的優劣,畢竟要看長遠,我們只做客觀的分析。
首先,三星在南韓絕對是一家獨大,涉及之廣令人髮指。三星為何如此牛逼?可以說是韓傾國之力扶持起來的。論華為和三星,正面交鋒的肯定是手機產品。三星在手機領域,幾乎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甚至在零配件領域都達到了壟斷程度。一個三星,代表了南韓科技的最好水準,確實很牛逼,換言之,如此牛逼卻不被看好,是否費解?願三星粉理智對待。
開始就說了,從中國崛起的角度來看必須是華為。這不是什麼愛國論,也無關情懷。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化的中國在各個行業起步都比較晚,落後不一定是壞事,任正非先生看的透徹,站在巨人的肩上更進一步的超越方式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代表著南韓最高科技的三星,無力阻止中國的崛起。
三星在手機產業達到壟斷的地位,目前不可改變。我們不用看太遠,五年內,中國產產業鏈成熟必會讓三星很受傷。大家都還記得爆7對三星影響很大,三星反而更賺錢,沒錯,配件很重要。一旦中國產配件打破三星的壟斷,三星基本無優勢可言。不作優勢論了,到時候三星降價是必須的市場因素,降價是否能存活另當別論,畢竟三星在商界的口碑真的不咋地。
華為和三星的前景,其實華為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好,做好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不求整合產業鏈,中國產產業鏈也會慢慢蠶食三星的優勢。畢竟三星掌握的僅僅是關鍵技術並非是核心技術,想超越不難。
-
4 # 躺著看看天空
2家公司各有所善,三星在供應鏈及硬體研發上的優勢無可比擬,華為在軟體和通訊專利有優勢但不是世界最強。2家公司的前景取決於其領導層的穩定,三星已基本渡過交接期,官司結束後即可迎來穩定發展期,華為交班在即,內部已經暗流洶湧,能否儘快平穩渡過交接尚未可知,可借鑑的是中興,原本中興華為是同一水平的公司,但侯為貴退休的這前後2年,中興發展明顯遲緩,錯過了很好的追趕期,與華為的業績差距相當大,但從技術和產品來看中興並不比華為落後。
-
5 # 長沙身邊事
你先發制人,我就想後來者居上,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正是三星華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緣分。
最近剛召開了新品釋出會的三星推出了新款旗艦手機,還有傳聞中的智慧音箱。這款號稱擁有“驚人的聲音和優雅的設計”的Galaxy Home直接對標專注於高音質的蘋果HomePod與之直接進行一次正面交鋒。
就在前後腳的時間,華為也放出風聲,立馬錶示已經在做智慧音箱,大量挖掘人才,甚至放話至少要做十萬量級之上才有得做。
另外,根據早前的訊息,在5G市場上野心勃勃的華為已經直接把戰火引到了三星的後院南韓。面對華為的強勢入侵,三星的大刀早就按耐不住了,隨即推出推出首款5G晶片 8GB LPDDR5 10nm DRAM。
更不用提手機方面的纏鬥,三星、蘋果、華為佔據了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前三。龍爭虎鬥,好不精彩,那麼他們彼此之間都有哪些方面的過招呢?
智慧音箱不甘落後
據Canalys的分析師報告,全球智慧音箱市場在2018年第二季度增長了187%。亞馬遜、谷歌、蘋果、阿里、小米等公司的總出貨量為1680萬臺,高於第一季度的900萬臺。且據諮詢公司NPD新出爐的一組資料預測,與2016至2107年度相比, 2018至2019年度的智慧音箱銷量將有望飆升50%。
在這些銷量資料的統計中,蘋果推出的HomePod,雖說比不上佔領大份額市場的亞馬遜和谷歌,但作為一款高階智慧音箱,還是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作為競對的三星自然坐不住了,在從去年就傳言的智慧音箱終於兩項,在最近的新品釋出會上也推出了一款智慧音箱,定位於高階線與HomePod正面交鋒。而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要蘋果所注重的音質上決一高下。
HomePod 內建的一個 4 英寸低音單元配合底部的7個高音單元陣列實現三頻分離。而且在播放音樂時,HomePod還具備“智慧”屬性,能夠實時改善音效。而Galaxy Home使用六個內建揚聲器和一個低音炮提供環繞聲音訊,它能夠提供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音效以及名為“sound steering”的聲音轉向技術。
另外,語音助手也是智慧音箱的關鍵之一。HomePod搭載的語音助手Siri是發展較早的一款語音助手產品,不少使用者吐槽它的“蠢”。 雖然與Alexa和Google智慧助理相比,HomePod上的Siri功能不是那麼多,但是它至少可以很好地執行命令。
當然,Galaxy Home的 Bixby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基於釋出會的演示,三星仍然沒有提供太多讓Bixby脫穎而出的東西。既然在語音智慧上暫時無法獲勝,那三星只好另闢新路了。
以往,語音助手以App為中心,只有安裝了對應的App,語音助手才能操作,而 Bixby以雲端服務為核心,透過AI技術實現語音操控,即使手機中沒有安裝相關App,Bixby也同樣可以直接呼叫相關服務。這相對於過分依賴於iPhone的Siri實在是方便太多了。另外,Galaxy Home還可以透過SmartThings平臺以Bixby控制包括電視、冰箱、筆記本和手錶等在內的多臺電子裝置。
那三星都出智慧音箱了,一直視三星為對手的華為還會遠嗎?
去年還說堅決不做智慧音箱的華為在今年突然改口,8月9日訊息,華為消費業務CEO餘承東在半年度業績報告中透露,華為正在做智慧音箱,並將很快釋出。之前也有媒體瞭解到,目前華為的智慧音箱已經完成了70%-80%。
早前華為消費者 BG 智慧家居產品線負責人閃罡也曾透露,華為有望在 2018 年推出智慧音箱。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也表示,華為會做智慧音箱。手機仍是主中心,音箱、平板、電視都有可能成為副中心,未來的家庭副中心是多元化的,主中心會驅動其他副中心。
華為做智慧音箱其實是輕而易舉。因為目前華為的雲、AI、語音技術已全部成熟。並且華為兩年前就已經在佈局智慧音箱產品,並建立研發團隊。甚至有媒體透露訊息稱,過去一年華為從騰訊叮噹和騰訊雲小微沒少挖人。
雖然目前華為的智慧音箱還沒有上市,但根據華為一貫的做法肯定不會走低端路線,而是殺入高階市場與三星再來一番爭鬥。
支柱業務一爭高下
半導體業務一直是三星最賺錢的部門,第二季營收雖佔37%,獲利貢獻卻高達78%。
三星在第二季財報釋出後稱半導體展望持續穩健,南韓證券界也認為半導體的良好情勢會持續兩三年,三星電子副Quattroporte李明振表示:“第三季度D-RAM和NAND Flash市場的Bit Growth(換算成位元單位的生產量增長率)預計為15%左右,三星電子將呈現出高於市場增長率的增長勢頭。”
但摩根士丹利近期報告卻警告,半導體庫存攀高,未來恐怕越來越難漲價。此前D-RAM和NAND Flash的價格出現下跌徵兆。7月31日D-RAM(DDR4 8GB儲存器)的價格為7.9美元,比今年1月的9.65美元下跌了18%,不少機構都對此表示擔憂半導體行業的火爆還能夠維持幾年。
相比於對三星半導體前景的不看好,華為的運營商部門可謂是風生水起。近年來華為一直在佈局5G市場,在2018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華為就正式釋出了首款5G商用晶片巴龍5G01(Balong 5G01)。
作為世界上第三家釋出5G商用基帶的供應商,野心勃勃的華為不斷地向外推廣,希望佔領更多的世界市場份額,如今甚至已經攻入三星的後院南韓。
南韓電信運營商LG Uplus公司的副董事長 Kwon Young-soo更是對華為的裝置大加稱讚,已經表示將採用華為的5G裝置,華為的裝置不僅技術成熟而且價格便宜,其他的運營商也在考慮階段。
要知道三星作為南韓的國民品牌在電子科技方面可是佔了大半江山,面對華為的強勢入侵,三星當即作出回擊,在7月推出首款5G晶片 8GB LPDDR5 10nm DRAM,具備超高速、低功耗(LP),6400 Mb/s的傳輸速率相當於一秒可傳輸51. 2GB 的資料或14個全高畫質影片檔案,功耗降低30%。
三星電子還表示,公司能夠在今年12月份之前量產3.5GHz頻段的5G裝置。相比於華為,三星的5G裝置有著強大的民眾基礎,能否藉此擊退主打價效比高的華為搶回南韓市場?目前還尚未可知。
手機市場窮追不捨
早在2012年的三星曾是中國市場的第一位,從2013年到2018年三星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急劇下跌,從20%到不足1%,三星從神壇跌落谷底,究其原因,則是以華為為首的中國產手機大批次的異軍突起。
如今,三星大有捲土重來,重新打入中國市場的趨勢。而只一次,三星看準的是中國的高階手機市場。既然是高階線,不在價格上取勝,那就要在效能上下功夫。
三星不久前釋出的Galaxy Note 9除了高通公司最新最好的10nm系統晶片驍龍845系統晶片提供動力,還採用 Exynos 9810 晶片。三星聲稱Note 9在CPU和GPU效能上有兩位數的提升。
早前,就有知情人士爆料三星已經和首爾大學、南韓科研院在內的4所機構、17名教授和100多名研究人員研發下一代AI晶片。
韓媒The Korea Herald也爆料稱,三星“幾乎完成”了神經處理單元(NPU,即通稱的AI晶片)的開發,預計其將會被商用。學者專家認為,NPU被廣泛稱作“智慧手機的大腦”,因為其結構造型也酷似人腦。
雖然三星進入NPU市場較晚,但有訊息稱,三星目前已經達到了蘋果、華為的技術水平,但下半年還會推出效能更好的AI晶片。據悉,三星電子的AI晶片每秒鐘完成的計算次數已經超過了蘋果(每秒鐘執行600G次運算)和華為(每秒鐘執行4T次運算)。
當然想要擊敗華為搶佔中國的市場份額哪有那麼容易?
作為華為兩大高階p系列和mate系列成為三星目前最大的威脅。有訊息傳出,華為mate20即將面世,毫無疑問,這是華為針對三星Galaxy note9的殺手鐧。
目前,華為已經確認Mate20系列將裝載其最新的晶片組麒麟980。這是全球首款商用7nm晶片組,效能比10nm的驍龍845更好。
據稱,麒麟980將採用八核CPU,包括四個A76核心和四個A55核心,較大的核心執行速度高達2.8GHz,該晶片可提供20%的效能提升,並使該晶片的功率效率比10奈米晶片高40%。另外,華為也補充道,“至於NPU,麒麟980還將採用新的AI處理器迭代,具有改進的AI效能。”
此外,華為早就推出了處理器中的NPU功能,在早前釋出的Mate 10 Pro手機中,華為公司也植入了AI晶片,可以對手機使用者的習慣進行資料採集和分析。
同樣是旗艦手機,不少媒體在Galaxy Note9推出以後就已經將它與老對手蘋果的iPhone X進行了一番對比。蘋果在去年的iPhone X手機中,在A系列處理器中整合了人工智慧功能,用於三維物體和人臉識別、增強現實開發等後續功能。
相比於iPhone X,三星Galaxy Note 9擁有更大、更好的螢幕、更大容量的電池、更好的拍照水準、更大儲存配置。但是iPhone X的核心硬體配置A11仿生處理器的多執行緒跑分高達10170分,是全球唯一跑分過萬的處理器,單執行緒跑分位4245分;而高通驍龍845處理器多執行緒跑分位8456分,而單執行緒跑分為2461分,iPhone X的核心硬體配置完虐三星。
另外,在Galaxy Note9還沒推出之前,根據外媒對1555名消費者的採訪結果表示,最受大家期待的手機是iPhone即將推出的三款手機,第二才是三星。
但是根據IDC早前釋出的智慧手機市場的排名中顯示,排名第一的還是三星,而蘋果卻被華為以15.8%的市場份額擠下了第二位,以12.1%屈居第三。
2014年的時候華為的CEO就放話說要三年內超越蘋果,雖然當時不少人覺得是在吹牛,但三年後華為也真的做到了。當時他還說要在5年內超越三星,這個目標是否能被奶中,我們2年後見分曉!
物聯網的爭鋒相對
三星一直想要為消費者帶來的智慧物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體驗。針對距離消費者最近的智慧家居IoT,2012年,三星啟動SmartThings控制平臺。
如今三星智慧家居計劃,便是將物聯網更加智慧化。目前,三星將提供手機、智慧音箱、冰箱、電視等IoT入口級產品幫助使用者更早的體驗到智慧物聯網服務。為了接入各行業合作伙伴的IoT產品,三星還開啟了“三星智家聯合定製計劃”與“三星智家生態夥伴計劃”。
其中“聯合定製合作伙伴”將與三星推出聯合定製產品,進一步擴大三星智家物聯網裝置的品類;而“生態夥伴”則為可接入三星智家更多更廣泛的第三方品牌產品,實現更全面的生活場景覆蓋。
這麼看來,三星推出智慧音箱除了要與蘋果爭高下,還要進一步完善物聯網的佈局。
對手都早早地有所計劃了,華為在2015年12月12日才正式釋出HiLink智慧家居平臺,而釋出以後也是遲遲不見有所動作。
在都快要人以為華為已經放棄這個專案的時候,在傳出華為要做智慧音箱之時,突然出擊,在3月8日的AWE博覽會上,華為邵洋宣佈發力智慧家居,開展“百億計劃”,希望三年內把支援HiLink家電裝置的銷售額做到100億美元。到6月22日的華為終端開發者大會,餘承東釋出華為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
目前,華為HiLink擁有2000多萬用戶,接入30多個品類,有100多個合作廠家,覆蓋覆蓋家庭娛樂、能耗、照明、自動化、安防等6大領域200多款產品。
其實三星想要重回中國市場,已經不再只是在手機上糾纏,家電也是其中的一個突破口。隨著智慧家居的發展,三星推出IoT智慧家居品牌“三星智家”,Bixby也將成為三星智慧家居生態的核心。
科技圈的巨頭們你爭我奪永遠都不會停,華為永遠不會停下和三星爭鋒相對的步伐,而三星也一直眼望著蘋果。無論是新興的人工智慧方面還是傳統的智慧手機行業,大戰才剛剛開始。
回覆列表
它們各有優勢,前途華為應該更好。
雖然外界都把它們算成是創新科技公司,但是還有很大區別的。
分析它們的特點已經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三星:以製造為基礎的高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手機制造,半導體制造,液晶和OLED面板製造,汽車製造,輪船製造,電腦製造,相機制造……
優勢:
1南韓的外交環境有利,面對的貿易壁壘少。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市場都不會受到抵制和壓制。
2產業鏈廣泛,受市場和競爭對手衝擊是耐受能力強。
3銷售渠道廣。
4媒體把控力強,公關能力強。
劣勢:
1製造業太多,運營成本高,資本效率低。
2南韓國內的反寡頭呼聲越來越高,面對國內壓力大。三星利用壟斷優勢和規模優勢在南韓佔了很多便宜,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面對拆分的壓力越來越大。
3在幾乎所有涉及行業都受到新興市場國家快速成長的公司巨大沖擊。手機半導體這兩個主營業務的優勢越來越小。
4自家產品線廣很多備件自給自足。致使其無法有效的管理供應商,品控難度大。
華為優勢:
1以技術和科技為主體的高科技公司。資本效率非常高。在網路裝置和無線通訊系統裝置都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手機成長為世界第三,並且還在快速成長。
2人才優勢。華人多,人才也多。而且華為的國際化也做的很好,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建立了研發中心。
3渠道和商業推廣成本遠低於三星。
華為劣勢
1海外貿易壁壘多;
2媒體公關能力和廣告投入遠低於三星;
3渠道少,在很多國家還都建立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