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州民俗

    炸魚和薯條有一種說法是1860年猶太男孩喬瑟夫·麥林(JOSEPH MALIN)發明的,在倫敦東區街頭。奧爾德姆的湯米菲爾德市場至今保留一個藍色的匾牌來標識它在英國的起源。但實際上,它有一段較長的歷史淵源。

    六世紀中葉的波斯國王迷戀一種叫SIKBAJ的食物,翻譯成中文叫糖醋燉牛肉。“SIL”在波斯語中意為醋。當時的波斯帝國疆域遼闊,每次國王想嘗試新的口味,便下令給全國的廚師,請你們拿出自己的本領做拿手的菜。據說大廚們不約而同地煮了SIKBAJ。可見大家是多麼瞭解他,而且每次這道菜不會失手。

    但好日子總有盡頭。阿拉伯的崛起,很快取代了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公元750元,阿拉伯人在現在的巴格達建立了“和平之城”,新的帝王繼續沿用波斯王朝的廚師,SIKBAI又再次受寵,成為舊愛新歡,並被記錄在最古老的阿拉伯烹飪書中。

    SIKBAI在阿拉伯人的世界中迅速美名遠揚。隨後被航海線上的新潮水手所迷戀。他們敢為人先的氣質也幫助改良了SIKBAI,比如他們就是最早嘗試將牛肉換成魚的創意師。有人在《印度奇觀集》中記錄了發生在在阿拉伯帝國中,阿拉伯和猶太商販跟印度和中國做生意和互相影響,其中就有這道菜的介紹。

    十三世紀的埃及烹調書籍詳細地描繪了它的製作。那時人們已經學會用麵粉包裹和油炸,並配上醋和蜂蜜和香料。這個簡單好吃的食物頓時在地中海港口路路相傳,並流行起來。到十四世紀已經在歐洲幾個海洋國家,譬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中南部、法國南部那邊出現相關的專業詞語,全是指炸魚。而炸魚也迎合了信奉基督教的法國和義大利。因為對基督教徒來說他們有嚴厲的飲食要求,如果逢守齋期,尤其是復活節前的四旬齋必須遵守清淡的戒律。

    當時的《法國廚師》一書明確地描述了什麼節日選用什麼食物恰當。炸魚很榮幸地被看成一種非肉類適合齋日的食品。而在英國,很長時間選擇週五吃炸魚也源於它是一種宗教傳統。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崛起。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人在世界各地安營紮寨時,生活在他們國家的猶太人卻被驅趕離開。他們被迫選擇去了荷蘭和英國。作為流放者,他們的生計最初在街頭販賣炸魚。17和18世紀英格蘭人首先廢除了對猶太人的禁令。炸魚名正言順地在經猶太人的手在英國生存和壯大起來。

    狄更斯在他的《霧都孤兒》中提到了倫敦東區的炸魚倉庫。“別看著以田野為邊界的一塊地方,它有自己的理髮店,自己的咖啡店,自己的啤酒店,以及它的炸魚倉庫。它自成一界,是一塊商業殖民地,是小偷小摸大展拳腳的商業中心。”他記錄倫敦街頭勞動階級,讓人深刻理解經營包括炸魚在內的中下層階級生活艱難。

    到十九世紀中,炸土豆從愛爾蘭和蘇格蘭傳入倫敦。土豆和炸魚有了一次完美的結合。但後期英式炸魚已經不滿足於猶太人傳統的只沾雞蛋和麵糊,英華人更廣泛地使用黃油或者豬油,並將涼吃改為熱吃。到1920年全英的炸魚店高達35000家。這個數字一方面是英國工業人口不斷增加,同時也是工業革命推動了對魚和薯條的需求,另一面,拖網漁船的研發,使得北大西洋,冰島和格陵蘭的魚類變得更容易捕捉,另外蒸汽鐵路的鋪設,也將魚類的交易和物流變得簡單易行。這些歷史背景正是魚和薯條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快速消費食物的原因。

    也有人對它的營養持懷疑態度。實際上,魚和薯條集成了豐富的蛋白質,纖維,鐵和維生素。能滿足男性日常需要的三分之一,女性則高達一半。英國全國魚類聯合會的資料表面,到1999年,英華人均消費約近三億份魚和薯條,相當於每位英華人每年至少貢獻六份。

    那麼,什麼型別的魚和薯條最好吃?這個各家有各家的秘方。比較受歡迎的是黑線鱈,英文名HARDDORK,和鱈魚,英文名COD。而一般的配料是鹽巴和麥醋,還有煮豌豆。現在開始出現咖哩汁,兼有南亞風味,適合愛吃辣的人士。英國的魚和薯條最初用舊報紙包裝,現被環保紙和標準套盒代替。魚和薯條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

    (文、圖:晏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早晨上班瞌睡起不來,不上班卻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