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主要是電影文學這方面的……
9
回覆列表
  • 1 # m踏月而來

    京劇的皮黃適合表現各種人物情緒,

    如:表現愉悅心情的:沙家浜中,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唱段前用優美的笛子曲引奏下,前奏後開唱,採用西皮調式,無論從唱詞還是唱腔設計上,音樂表現力上,都能充分表現出人物此時的心情,人物沒出場就能感受到;

    表現複雜或悲傷心情的:沙家浜中

    阿慶嫂在二黃調式的前奏中,唸白:刁德一出出進進,胡傳奎在裡面打牌,我出不去走不開,同志們在蘆蕩裡已經是第五天了,有什麼辦法能救親人脫險那。接唱: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暗,從音樂設計到面白再到唱詞,以景處情地表現地下黨員阿慶嫂此時的心情!

    再如:平原作戰中表現親人蒙難所採用的反西皮唱腔:哀思如潮熱淚灑,平川有邊愁無崖……等,總之,京劇中表現各種人物心情的類似例子很多,根據人物此時的心情,選用不同的調式和板式就能從唱、念兩方面,表現現代文藝作品,當然京劇還有各種其他手段……

  • 2 # 浩茫廣宇

    誰說的話已經忘了,“京劇的表現力是很強很強的”,可能是李玉茹說的。京劇表現現代題材早有成功例子,《智取威虎山》最成功,千錘百煉鑄精品,首先是劇本,其次是唱腔音樂背景音樂伴奏音樂,形體表演,導演設計,等等。本人沒有體會,只能講點這些,見笑,謝邀。

  • 3 # 老虎他爹

    最好不要用京劇的手法來表現現代文藝作品,因為京劇與現代文藝屬於不同的符號系統,很難通約,硬性嫁接,結果可能是兩傷。

    1、京劇與現代文藝的區別。

    現代文藝高度依賴故事性,以人物為核心,展現的是當代生活,務求真實,節奏也比較快。整體上看,偏重再現。

    京劇則偏重表現。

    京劇高度依賴程式,它的美體現在對程式的尊重與突破間,本身不完全以現實合理性為尺度,還要看傳統、舞臺規則等因素。所以京劇的節奏比較慢,因為它不靠節奏贏人。

    2、樣板戲為何走不下去了

    在傳統京劇與現代文藝作品結合上,樣板戲是成功典範,但這種成功帶有偶然性。

    首先,創作優勢:集中全國最優創作團隊,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摳,慢工出細活,自然比較精緻。今天不計成本地集中這樣的團隊,恐怕行不通。

    其次,傳播優勢:除了連篇累牘的正面宣傳外,幾乎遮蔽一切競爭性的資訊,所以全國只剩下8個樣板戲,連第二梯隊的樣板戲都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資訊黑箱,可以最大化凝聚注意力資源,但代價是成本太高,以傷害一代人的審美能力、認知能力為代價,可謂得不償失。

    3、樣板戲未必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經典範式。

    樣板戲其實是用“現代題材+傳統審美”結合起來的作品,它照顧了傳統京劇節奏慢、重程式、講傳統的藝術特點,經資訊黑箱,得以輸入一代人的記憶深處。

    然而,隨著時代條件改變,下一代人很快便背離了這種審美方式。

    畢竟,現代生活節奏更快,敘事更直接,讀者沒有足夠時間、足夠耐心去了解傳統京劇的程式,而瞭解不夠,就看不出其中的尊重與突破之處,自然也就無法形成審美快感。

    對此,可以指責年輕人沒耐心,缺乏對舊文化的尊重,沉澱不夠。但文化總是為人服務的,不能人為文化服務,大家要討生活,各方面壓力那麼大,怎麼可能拿出太多時間去了解傳統藝術的程式美呢?特別是在電影、電視劇等節奏較快的現代藝術衝擊下,傳統京劇的缺點就比較明顯了。

    樣板戲盡最大可能修補了傳統京劇與現代欣賞之間的鴻溝,但二者體系不同,實在是沒法跨越的。

    4、傳統藝術不必強求更新,可以各自儲存。

    畢竟以人類現有的能力,還無法真正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因為我們得到的歷史資料非常有限,且不夠規範,在這些模糊的資料上很難建立一套模型以判斷未來。

    所以,我們今天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未必明天生活也越來越快,千萬不能把當下的見識帶入歷史和未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保持謙卑,對傳統的東西不一定要馬上古為今用,強求更新,也可以先儲存,也許將來人們生活節奏變慢了,京劇又成了好東西,如果後人看到的是被我們改造成的四不像,那麼還不如我們不做太多改變,儘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去。當然,也不要佔用太多社會資源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一個老師而選擇幼兒園,這種方式可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