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筱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了才發現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很可憐沒發現

    很恐懼確實存在

  • 2 # 志和13

    這是沒有可能的,不要說得那麼恐懼,這樣對老人會產生心裡壓力的,何況老人自有兒孫福,而且老有所好,老有所愛,老有所樂,一樣是快樂!而且歷來國家都有政策經濟惠及老人的,讓老人安心安享晚年!

  • 3 # 用心愛你40

    在街上面對行乞者的時候,我通常會施予那些老年人,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太多透過個人努力來改善生活的機會了。當然,他們也未必真的比其他乞討者更可憐。我就見過一個經常行乞的盲人老太,早晨被一個青年人(可能是她兒子)送上公交車前往經常行乞的地點。可見她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補貼家用,至於家境究竟困難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許多老人會的確會很敏感,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告訴自己“一個人在集體中的地位,是由其貢獻來決定的”。子女尚小時,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支撐著子女成長的希望。而年老時,可能不僅無力繼續做出貢獻,而且還要由子女來贍養、照顧,很容易覺得“我沒用了”,進而生出自卑感。所以,和老人交談時要注意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

    但從根本上來講,一個人在年老時究竟會是什麼心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TA的世界觀和認知水平。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對任何身外之物的給予抱有過高期待”,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去爭取、去交換,就是不認為哪個人或組織“就應該給我”,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在這樣一種心態下,就會對任何環境的變化處之泰然,沒什麼好自怨自艾的。

    當然,以上只是對自己的要求。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不妨用自己的餘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是,這種幫助的前提是“不強求回報”,只當是為自己積陰德,否則很有可能會後悔。

  • 4 # user摩羯大叔

    也不盡然,個人心態很關鍵!

    先說說我岳父,他老人家102歲去世,80多歲還騎腳踏車滿街跑,還能爬山抓蟈蟈。後來不騎車、不爬山了,也是在我岳母的反對下才停下的。之後在家養蟈蟈(我們每年給他買)、養鳥,看電視和書報(只識字不會寫),自認為好的見聞還與我們分享。總之就是很隨和,子女照顧起來很輕鬆。最後40天臥床不起,也沒有什麼過分要求,去世的很平靜。

    再說我岳母,她比我岳父晚去世3年。在這3年裡,她是每天唸叨著要去死。我夫人與她姐姐輪流照顧時,誰照顧她就罵誰。不光照顧她的人身心疲憊,看著她這種精神折磨,我們也感覺她活的很可憐。正像題主說的,不論是誰說句話他都很敏感,總認為別人是在說她壞話。

    最後說說我(65歲)與同齡人。我們這代很多人都是一個孩子,再加上相對也都有文化,觀念肯定比我們的父輩要開明。透過照顧老人,我們也從他們身上總結了一些經驗,明白了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靠自己。有了這樣的觀念和心態,儘量自強、自立、自娛、自樂與自理,所以現在大多數人還沒那麼可憐。至於內心是否敏感,我想大多數人都還有做不完的事,所以根本沒時間去考慮。

  • 5 # 我高興18

    謝邀。就如年輕人有的活的Sunny,有的活的落泊一樣,老年人也是有的活的潚灑,有的活的無奈。少壯不努力老大徙傷悲,年輕時努力奮鬥的人,老來生活都不會太差。尤其是當代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他們都幸福地安度晚年。勿需諱言,確有少數老人日子過的艱難,主要原因一是病痛纏身,生活無法自理。二是兒女不孝,精神倍受打擊。三是有的老人年輕時貪圖亨受,年老後故執怪脾。這樣的老人自作自受,不值可憐。

  • 6 # 綏格格

    答:不!擁抱歲月

    1、情深緣淺的姻緣無限惆悵,相濡以沫的伉儷幸福無比

    3、健康壽星對晚霞眷戀,對景緻抒懷,默然相伴,寂靜歡喜。

    4、感恩老師們雅賞,感恩友友們惠及,夕陽雖短暫,但我們鍾情於她引領著那種寧靜和淡泊的心境。

    5、忽略年齡,彰顯平和,夕陽美景有太多是瞬間的綻放,需要用心去發現美,感悟美的詮釋

  • 7 # 使用者8142194028340

    人老了很遭罪!剛腦梗父親五六個小時內到現在拉了八次,做子女的收拾是義務,但老人真的沒啥生活質量和尊嚴了!唉!

  • 8 # 天涯明月186

    老了之後,是有點可憐。我雖不太老,但從我父母親的經歷上,大致可以看得出來。

    父母已經西去。他們不能下地走路的時候,經歷了一些磨難和痛苦。父母膝下子女廣,按理說,子女應該護理好,照顧好,使老人少受些洋罪。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做到。

    人老了,確實很敏感。總希望孑女呆在身旁,別走開。一時不見,就盼,心發慌,有時也偷偷流淚。這就是老人的難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客家人是畲族的「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