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塵飛雪
-
2 # 歷史大學堂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的一生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如意的事,傷心的事,不得志的事,人的內心世界可能會變得苦悶。
有的人會找知心朋友傾訴,有的人會借酒澆愁,有的人會一蹶不振,有的人會墮落,有的人會沉迷於不良行為之中。
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解悶的。原來解悶的方法不但有消級和積極之分,還有境界高低之分。
先看境界之高下。
蓋世英雄項羽戰敗,便有垓下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何等悲壯
曹操喝酒半醉,接酒意而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真是憂傷無限;
不得志的淵明歸,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寫桃花源記來解悶兒;
文學奇才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來解悶。
平民百姓就只能做黃粱美夢了。
南唐·李後主李煜,皇位坐不穩,作愁詞:“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次仁如果不生在帝王家,也許是個文學天才吧。
對於解悶的方法,有消極者,詩仙李白喝的酒醉,神忘如太虛,詩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羅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他們麻醉了精神,糟蹋了身體,如其說解脫,不如說“借酒澆愁愁更愁”.
如果把解悶上升到更高的“解脫”層次,那麼會有諸子百家的解脫方式,對人生的解脫方式,諸子百家各有不同,正所謂易經上說的“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儒家“格物致知修心養性”,用四書五經來自我陶醉
佛教有“四大皆空”的核心思想兼有後人混雜進去的偽思想“因果報應,生死輪迴”說,已經遠離真正的釋迦牟尼所說的思想了。
道家是最會解脫的了,老子什麼也不說,就辭官不做,騎著青牛隱居去了。若非關令尹喜攔住他老人家,恐怕連道德經都看不到了。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莊子遇到的煩心事太多了,他不想絲竹之亂耳,不想案牘之勞形,也不想問君能有幾多愁,也不想把酒問青天,也不想聞達於諸侯。人生不要計較太多,那樣很累。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不如逍遙自在,相忘於江湖,於是有了以逍遙遊為開篇的莊子系列文章。
口袋妖怪這一遊戲簡直就是風靡全球,好多人為了尋找精靈不知道去過警察所多少次。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沒有手機,古人都是怎麼來解悶的?他們都會玩哪些有趣的遊戲?
回覆列表
古人靠什麼來解悶?
這是一個讓現代人很沒有辦法理解的問題,也是在很多場合現代人都會不由自主問出來的問題。沒有手機古代人幹什麼?傳遞資訊豈不是很困難?沒有電視電腦,古代人晚上做什麼?豈不是很無聊?沒有電,夏天那麼熱冬天那麼冷,古代人怎麼活?等等很多問題,其實我們是杞人憂天了。
在古代,傳遞資訊可以飛鴿傳書,可以有驛站,有人說這種方式都很慢,肯定沒有現在的簡訊快,但是古人可以達到的方式一定是他們可以達到的極限,但也正是如此所以才有了那些因為資訊傳遞不及時而出現悲美的遺憾吧!“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現在若戰場上犧牲家人會馬上知道吧,而古代有一個綿綿無期的期待也是好的。
扯遠了!
古人的遊戲真的太多了,看書、寫字、畫畫、練劍、下棋、清談、聚會、射覆、騎馬、蹴鞠、踏青、春遊、遊山玩水……當然大多是富人家的生活,農民每天忙著男耕女織,忙著侍弄田地吧!織布、耕地之類。小商販走街串巷,讀書人自有讀書人的風雅,當官的自然有當官的忙碌,從事各種勞作的工人,沒有現在機器的幫助,自然要都要靠人工完成。
其實,反倒是我們這個現代科技極限發展的今人,有太多的“無聊”了吧!每天上班、下班,但是有多少人上班可以不玩手機?上班可以不用電腦?有多少人沒有電沒有網還可以不覺得“無聊”?沒有網的日子就覺得沒法過吧!因為我們覺得沒法過,所以才會舉覺得古人肯定也沒法過,其實那對於他們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