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根榮1
-
2 # 海邊椰子
所知過少造成的的錯覺....
這個幾十年間的定義是怎麼隨口下的?登月至今也不到五十年,在這些年裡航天技術有無數的里程碑。
1957年,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
1961年,加加林進入太空;
1969年,阿波羅計劃登月;
1971年~1984年,禮炮系列空間站發射;
1973年,天空實驗室建成;
1981年,太空梭首飛;
1986年,和平號空間站發射;
1993年,太空梭在軌維修哈勃望遠鏡;
1998年~2011年,國際空間站各艙室發射組裝;
在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成熟同時,近地空間的航天技術主要轉向實際應用。最近的二三十年,正是航天技術從軍用和形象工程走向廣泛商用民用,迎來前所未有發展的新時期。
1989年~1993年,GPS星座組網;
1998年,銥星組網;
1990年,第二代海事衛星組網;
1996年~1998年,第三代海事衛星組網;
1997年~2016年間,GPS補發衛星32顆;
2005年~2013年,第四代海事衛星組網;
2011年~2016年,伽利略系統組網;
2017年,第二代銥星開始發射;
這些衛星體系都是不斷更新換代的,每一代效能不斷提高。
現在的通訊衛星不僅僅用於廣播電視和電話,還用於高畫質影片傳輸和寬頻網際網路;
2014年,o3b Networks衛星寬頻業務投入運營;2015年,spaceX公佈4425顆低軌寬頻衛星星座計劃;2016年,波音啟動1956顆低軌寬頻衛星星座計劃;而在具體應用之外,還有不斷創新的火箭技術進步;
2010年~2017年,商業公司spaceX的falcon9成為了有史以來效能最強,報價最低的煤油燃料火箭;2012年,波音推出全電推衛星平臺702-sp;2015年,spaceX實現第一次軌道火箭一級回收;2016年,首批大推力甲烷發動機BE-4和Raptor開始實驗;2017年,spaceX實現軌道火箭一級回收複用;2017年,第一臺大推力氫氧開式膨脹迴圈發動機LE-9開始實驗;以及腳踏實地的深空探索;
2003~2010年,隼鳥號登陸小行星返回;
2003至今,勇氣號和機遇號登陸火星進行長期考察;
2004年~2016年,羅塞塔號登陸彗星;
2006年至今,新視野號訪問冥王星;
2007~2008年,鳳凰號登陸火星極地;
2009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射;
2009年,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定位於L2點;
2010年,太陽帆飛船伊卡洛斯發射;
2011年至今,朱諾號考察木星;
2011年至今,好奇號與天空起重機登陸火星長期考察;
2012年,蓋亞空間望遠鏡定位於L2點;
2015年,鐳射干涉空間天線開路者號定位於L1點;
回覆列表
航天技術這是燒錢的遊嬉,不是想玩就能玩得起的,曾經的二個頭號航天大國美蘇美帝債臺高築臨近破產天天打仗燒錢多少萬億,力不從心,現在連上空問站都要靠俄國,而蘇修己垮臺分裂,俄國經濟不景氣,無力燒錢搞航天,中國後起之秀,好像後勁十足!趕超有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