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反抗父母?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成熟的三個階段。

    更好的認識孩子和自己,如何變得更成熟。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原則,是能夠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可是分清之後呢?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怎麼才能,讓我們養育的孩子,真正變得成熟起來呢?

    每個人的人際關係成長,大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自我階段、他人階段和獨立階段。只有進入獨立階段,孩子才算真正的成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第一個階段,是自我中心的階段。也就是嬰兒期,是指心理上的嬰兒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自然地覺得世界和他人是圍繞我們的需要來運轉的,把自己的需要和願望當作別人的需要和願望。在這個階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站在舞臺的中央,別人只是觀眾。別人照顧我們、對我們好,是理所當然的。這些感覺多在3歲之前。所以也被我稱為“嬰兒期”,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能感覺到世界不是這樣的。別人並不總是關心我們,多部分時候他們只關心自己。那麼,孩子會進入第二階段—他人階段。

    第二階段也是大部分人的終點階段,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糾結、焦慮、彷徨的階段。生活中很多的人一生也沒走出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有兩個典型的標誌。

    第一個標誌,讓他人決定我們的行為。把自己放到被動的位置。

    這一標誌還有兩個表現方式,一種是順從,即為了別人委屈自己。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生活在別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覺得別人的評價、讚許、關心、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會因為沒有滿足別人的願望而深深地內疚和自責,卻忽視了自己的需要和價值。我們孩子的學習,為了老師而學的、為了父母而學的,有幾個孩子是為了自己而學的?

    這背後潛藏著一種隱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別聽話,如果我順從你,你就應該給我我需要的東西—安全感和愛。平時我們也是一直給孩子這樣的暗示的。

    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有一種反抗。我們要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偏不學;我們要孩子聽話,孩子偏不聽話。孩子的這些反抗是把自己當作工具,透過自己來表達憤怒,就好像在抗議其他人違背了隱秘的契約。

    但是這種反抗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順從。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只能透過反抗別人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向他人證明自己有思維方式的獨立性。但恰恰是這樣的行為,暴露自己處在第二階段。

    我們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在這個階段。停留下來的最多。向父母證明自己、向朋友證明自己、向社會證明自己,唯獨沒有問問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自己。無論順從還是反抗,都是把我們自己放到一個被動的位置,並讓他人來決定自我的行為。

    他人階段的第二個標誌是,我們很難容忍和別人的差異。

    向別人證明自己屬於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就是改變別人,不能容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和事物。越親近的人我們越難容忍他們跟我們不同。夫妻對孩子教育態度的不同、子女擇偶標準的不同。都會爆發我們的焦慮。處於他人階段的人,很難容忍自我和他人的差異。有時候我們會被別人影響,有時候我們很想去影響別人、改造別人,讓他們跟我們一樣。

    我們要知道在觀念上可以有差異,我們要更能理解關係中的矛盾和差異。

    第三個真正成熟的階段,獨立階段。

    我們有了自我負責的能力和容忍差異的能力以後,就不會在人際關係中輕易掉入順從或反抗的陷阱,而是會進入人際關係的第三階段—獨立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麼是別人的課題,把自己和他人分開,還能夠理解他人,同時尊重自己。

    讓我們自己和孩子,儘快的進入到獨立階段。對於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都是強大的助推器。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現實後還能熱愛現實。”我的愛是出於我的愛,不帶任何條件的愛。當我們內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態度變成我們行為的主導時,我們就獲得了一種主動的、對自己負責的姿態。這時候,我們就開始成熟起來了。

    致良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儘快的讓孩子成熟起來吧。

  • 2 # 降服熊孩子

    讓孩子獨立的時候,最焦慮的就是父母,因為他們總擔心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我兒子四五歲的時候,他要幫我去小區的超市買醬油,我答應了。其實就是下樓走300米,然後穿過小區的一條小馬路,那裡是車輛必經的出口,然後再走300米就到了。孩子走了,我就有些焦慮了,那條小路車多,可別讓車撞了;他自己獨立出門會不會遇到壞人......理智告訴我這些都是胡亂想的,但是又不能控制自己,最後我去洗澡了,熱水讓我放鬆,又能轉移注意力。等我洗完澡,我家熊孩子已經把醬油買回來了。從此,我多了個勞動力。

  • 3 # 37度多一點

    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重要,

    注意孩子在成長中所遇到的事,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鼓勵去做,正確引導,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不會的事情自己就會認真對待,好好學習每一件事,嬌生慣養需要有度,在需要教育時認真指導教育,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慢慢適應生活的每一件新鮮事物,孩子興趣也會更加濃。

    養成動手的好習慣,這也是關鍵吧,每個人實踐比什麼都能記憶清楚,加深印象,體會其中。

    最後還是要提高孩子自己學習能力吧

  • 4 # 一學思一

    獨立就是自己一個人也能正常生活下去,不僅是能洗衣服、做飯、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之類的,還要能有判斷力、計劃和執行力、與別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就得讓TA們習慣這些事物,即多做。

    相比於讓孩子獨立,個人覺的讓孩子擁有獨立能力才是正確的,只要這樣,孩子獨不獨立都不重要,讓孩子過早獨立反而不能很好的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並且有可能導致情感上的疏遠。

  • 5 # 雙子座視角

    首先要懂得放手,在小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事情上,要求他們自己來處理;當然在過程中父母(祖父母)需要適當的輔導和要有耐心,不能怕失敗、怕把地方/衣服弄髒、怕受傷等,而拿回來由成人們來替做;反而大人在旁邊,教著怎樣做,並要加以鼓勵,和安全上防備就可以了;當孩子做成功了,要給與欣賞、讚美等表揚,讓他們有成就感。這樣形成良性迴圈,以後小孩就樂意去做。

    舉個例項:筆者的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在家做饅頭或包水餃時,就叫五歲小女兒幫忙,給她一塊麵粉讓她跟著做,她說想做一個小狗饅頭,問我可不可以,我說可以,她就很有興趣的學著揉麵,做她的小狗饅頭;當然過程中,滿桌子、滿地和衣服都是麵粉,但這都不礙事。最後她的小狗饅頭蒸出來了,她特別高興,還說要帶到學校當午餐。

    後來我女兒長大後,一個人到國外留學,她還會自己弄飯,偶爾還弄些蔥油餅、水餃什麼的,請老外同學品嚐(推廣中國飲食文化):):) 。

  • 6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一些事,讓他學會自我成長與獨立。將來才不會沒有責任心與做人的擔當。那麼生活中怎麼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

    讓孩子學會動手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首先父母就不要奪取他手動的能力。如“孩子想自己吃飯時就讓他自己吃”。不要管他如何吃,飯菜如何掉地上,大人的不阻礙不僅能提高孩子動手能力還能開發孩子大腦。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現在家中孩子都不多都是寶一樣的疼愛。但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那麼自己再有時間也不要幫孩子做如“穿衣服、整理玩具等”這樣不僅讓孩子學會了收拾東西還能讓孩子有條理性。

    讓孩子學會思考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如“5+2=?時“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從中找到答案,這樣孩子不僅對數字有一定概念還能掌握方法。

    不過度的干涉孩子社交

    讓孩子學會善良有禮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因為父母的嬌生慣養變得無禮與自私。那麼孩子要學會獨立首先就得教他善良有禮如“見到老師‘同學等"說聲你好。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主動伸出手給予幫助。這樣不僅提高孩子修養水平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務

    一個人的獨立往往從小學起,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務如”洗碗或者幫弟弟、妹妹倒水等“這樣不僅體驗到生活的需要還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性。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7 # 育兒網

    寶寶到了1歲半後,模仿能力開始顯著增強。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在這個階段非常喜歡學大人的行為,比如自己打掃衛生時寶寶會拿著掃把來“幫忙”,吃飯時不再拿勺子,而是學著拿筷子等。這是個非常好的現象,建議此時媽媽們不妨變得“懶”一點,讓寶寶學會自己獨立。

    1.寶寶哭鬧不要馬上回應

    大家請記住一條原則:不管寶寶如何哭鬧,只要是不合理要求就不要理他。寶寶哭鬧起來有時候很兇,如果媽媽第一時間迴應滿足他的需求,會對他的性格養成產生不好影響。

    怎麼做:

    寶寶無理取鬧,大家可以抱抱他,讓他的情緒平復下來,接著跟他解釋不答應要求的原因。如果寶寶繼續哭鬧,大家就抱著他讓他哭,等哭累了就會自然停止。久而久之,寶寶就明白,無理哭鬧是沒有效果的。

    不過請注意,寶寶長時間哭鬧有可能會誘發岔氣,各位可以適當轉移他的注意力。

    2.聽從父母命令

    寶寶18個月後,已經可以聽懂一些簡單詞彙了。此時要讓寶寶學會聽從命令,減輕自己帶孩子的負擔。

    怎麼做: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多示範、多講解、多表揚,這樣寶寶就會變得很聽話。比如,讓寶寶開門,寶寶第一次可能不理解,大家可以拉著寶寶的手做一次,然後告訴他,這是“開門”。久而久之,寶寶就慢慢學會了穿鞋、喝水、開門、關門等日常生活技能,再也不要媽媽費心啦~

    3.學會自己吃飯

    到了8個月時,很多寶寶喜歡搶勺子,大家可以藉此適當加以訓練。1歲左右的寶寶自我意識慢慢覺醒,不願意被媽媽餵飯了,這時訓練寶寶自己吃飯比較合適。

    怎麼做:

    鍛鍊寶寶自己吃飯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和家人一起吃飯。剛開始寶寶有可能不願意,大家就不要勉強他,可以讓他單獨進餐。把寶寶的飯菜準備好,然後坐在一旁指導寶寶如何吃飯。如果寶寶做得好應給予表揚鼓勵,做得不好不要責罵,免得寶寶產生厭惡心理。寶寶學會自己吃飯後,就可以讓他和家人一起用餐。

    4.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

    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其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家裡到處都有他玩耍的身影。此時的寶寶已經具備了空間意識,喜歡亂扔東西。臥室、客廳、衛生間都可以看到亂丟的玩具,讓媽媽十分頭疼。

    怎麼做:

    大家可以給寶寶做示範,讓他學會如何收拾東西。請注意,不要在寶寶玩的正嗨時把玩具收拾起來,最好等到寶寶把手上的玩具全丟出去後,再教他如何把玩具收拾乾淨。媽媽示範一到兩次,寶寶就會跟著做,這樣就慢慢養成愛收拾的好習慣了。

  • 8 # 侯媽家庭教育

    1. 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作決定,父母不要幫孩子拿主意,對於孩子作出的決定,父母要給予鼓勵,多對其決定進行正面的暗示,讓孩子敢於拿決定,培養孩子養成自己拿決定的習慣。

    2. 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完成,許多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幹了,結果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沒有了獨立性。

    3. 父母要對孩子多表揚和鼓勵,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多作正面的評價,不在言語上對孩子進行懷疑和否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 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對於孩子遇到的困難,父母不要幫他解決,父母要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解決。

    5. 父母對於孩子的事情不能管理的太嚴格,要相信孩子,管理太嚴格會限制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沒有主見。

  • 9 # 隨便叫圓吧

    “啃老族”的背後,父母也有責任!.

    說道到“啃老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之前有一則新聞說的是,29歲的一名男子,大學畢業後一直閒在家裡等吃喝,還將一名女網友帶回家長期同居。

    這給年邁的父母帶來了重擔,身體不好,還要長期伺候兒子和其女朋友。

    該男子面對父母勸說,他稱父母有義務養自己。

    所以“啃老族”,他們不是殘疾人,他們不是沒有工作的能力,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

    “啃老族”年齡大都在20~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

    有關統計表明,中國城市裡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

    “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那麼“啃老族”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之所以會出現多例“啃老族”事件,是不是全都是孩子的錯呢?這個值得我們反思...

    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啃老族”,不僅是孩子的錯,父母也佔有何大一部分的責任。

    孩子的言行都是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一樣來到這個世界,經過父母的塗塗改改,變成現在的樣子,從小按照什麼目標,什麼方向來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應該認真思考,然後再落實到行動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所以,孩子會變成這樣,我覺得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缺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什麼事情都包辦了,不讓孩子勞動,不讓孩子做家務,不讓孩子體驗一下人生的疾苦,認為學習才是最重要,所以才會導致那麼多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出現。

    所以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獨立自理的能力,也沒有獨立人格和心理,他註定會永遠長不大,永遠要依靠父母。

    父母栽的樹,苦果註定要父母吃。

    所以教育是要從娃娃抓起的,因為小孩子的可塑性非常高。

    而我覺得孩子最重要的能力,莫過於是獨立自理的能力。

    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獨立自理的能力呢?

    其實我們也可以透過網上的一些測試題來測試孩子的能力,但這個測試可能也比較客觀,答案比較籠統。如果想要知道一些精準的測試,我覺得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檢測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提前知道孩子能力如何,做好相對應的措施。

    所以,教育不能馬虎。

    你把他放到什麼模子裡他長大後就是什麼樣子,其實,如何培養孩子是一門大學問。

    如果對孩子百般寵愛,長此以往勢必養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不懂得感恩與回報,只知道索取,這樣不僅害了孩子的一生,同時也讓父母自己吃了惡果。

  • 10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當你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個體,他會慢慢學著獨立。

    對父母來說,讓孩子獨立可能是件既高興但又很捨不得的事情。父母們既想讓孩子變成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同時又害怕他不再需要父母。

    但父母們要相信,即便孩子變得獨立又勇敢,他也依然是你們的小寶貝!

    我這裡有一些簡單又健康的方法幫助你的孩子變得更加獨立,快來學學吧!

    別為小事抓狂

    家長們常常會以“孩子還小”,來限制孩子們的行為。但讓孩子變得獨立的第一步,就是逐步放開對他的限制。

    我們不能對危險視而不見,但我們可以讓他們試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控制住自己的手

    所有的事物對孩子來說都充滿著誘惑力,但對父母來說,看著自己的孩子為了某一件小事而掙扎卻不插手是非常難的。

    父母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雙手,不要介入孩子的行為,因為他會在獨立完成這些小事的過程中獲得非常重要的能力。

    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給孩子一些在他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去做,每當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有滿足感,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他不再依賴父母。

    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一個安全的環境對父母和孩子來說,會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孩子可以滿屋子瞎跑,父母也不用一直說“不行!”

    電視和櫥櫃儘可能放置的高一點,這樣就不會夾到孩子們的小手指;把清潔用品都鎖起來,別讓孩子摸到;確保那些小部件在小角落裡都不會出現!

    一個“再見”的小遊戲

    很多孩子只要一離開父母就會哭,那是因為擔心父母不會再回來了。

    透過這個小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每次父母離開之後,都一定會再回來!說了“再見”那就一定會再見!父母們一定要遵守約定,讓孩子充分的信任你!

    不要突然消失

    如果因為臨時有事,父母需要把孩子給親戚、朋友、保姆帶一會兒或者是孩子第一次去上幼兒園的日子,父母們不要在孩子不注意的時候突然消失!

    這樣做孩子們會非常沒有安全感,以至於以後每一次出門都不得不緊緊粘著父母不肯撒手。

    孩子一直都在成長,但父母仍然是孩子世界的中心。當孩子在嘗試新鮮事物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相應的讚美。

    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孩子也會給你同等的愛的迴應。

    孩子們早晚有一天都要學會獨立,讓孩子們儘早學會獨立,可以讓孩子更早的去獨立思考問題,去成長,去用自己的雙手探索和發現世界。

    父母們不用擔心孩子的獨立和成長會讓你們和他之間變得生疏,只有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又強大的人,他們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對父母的愛。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11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稍微有些淘氣,家長和老師除了一般的教育之外,經常還會說要“聽話,要乖”之類的話。對於“聽話”的孩子,老師管理起來確實輕鬆了,家長可能也不用太操心,但是如果長年累月的這樣教育孩子“聽話”,一定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響。

      很多孩子沒有接受大人“要聽話”的教育,你想讓我“聽話”,我就偏不“聽話”,慢慢的變得越來越逆反,甚至做出一些更出格的事情。隨著逆反的不斷加劇,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走極端。愛走極端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狹窄小氣的人。

      而接受“要聽話”教育的孩子,會有下面的一些特點:

      1、慢慢變得只會順從別人,成了別人眼中的沒有想法的人,逐漸失去了自我;

      2、自己有想法也是各種顧慮而不敢表達,性格逐漸變得內向,不敢在人多的時候發表意見;

      3、為了成就他人而委屈自己,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常說的“討好型人格”;

      4、自身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不敢反抗,變得膽小、怕事;

      5、做事處處小心,方方面面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的看法;

      6、缺少真正的朋友----沒有自我的人,別人只會把他當成一個工具,無法建立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

      7、不懂得拒絕別人自己認為不合理的請求,不懂得正確處理別人對自己的拒絕;

      這只是列出了“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的一部分性格特徵,仔細看看上面列的幾條,大家可以看看曾經“聽話”的孩子是不是部分或者全部符合?這難道就是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要成為的樣子麼?就算不知道將來孩子會變成什麼樣,上面這樣的性格估計也是一般人不喜歡的。

      

      我不聽我不聽!

      父母不應當想著如何把孩子限制到一個框架中去行事,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獨立、自信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品質。讓孩子“聽話”,是父母和老師不負責任的做法。

      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的時候,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要先看清楚孩子的動機。孩子不吃飯,是因為還不餓還是不喜歡吃這個飯?是因為手頭的玩具沒有玩夠還是已經想睡覺了?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是因為單純的想玩這個沒玩過的玩具還是因為別人玩的東西他也要玩?孩子和大人一樣,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只是孩子的原因可能更簡單、更直接。搞清楚了孩子行為的動機,才能使用對應的方式去教育。

      

      寶寶真聽話_

      單純的讓孩子“聽話”,只會束縛住孩子的思維,並不能幫助孩子理解自己行為的意義,如何根據動機去讓他明白對錯,這是非常考驗家長的功力的。孩子心底的認可才會使得相同的問題以後逐漸不在出現,只是“聽話”,以後還會犯相同的錯誤,父母一樣會繼續抓狂。

      當孩子不聽話時你是如何教育的?你是那種單純讓孩子“聽話”的父母麼?你有沒有從小讓你“聽話”的父母?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休閒農業怎麼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