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天天的林老弟

    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四,美蘇英法對德國進行了分割佔領,隨後英美法佔領區合併,成立聯邦德國,而蘇聯佔領區則成立民主德國,柏林也被美蘇陣營一分為二,德國從此分裂成東西兩部分。

    分裂後的德國,分別跟隨著美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中聯邦德國受益於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經濟迅速復甦,20世紀50年年代就超越英法成為西歐第一。而民主德國在蘇聯模式的支援下,走上高度集中的道路,經濟一度繁榮,擁有很高的社會福利水平。但是,從蘇聯勃列日涅夫時代後期,蘇聯發展陷入停滯,共產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逐漸削弱,蘇聯的衰落深刻影響了東歐小國,特別是德國。

    作為冷戰的最前沿,一直以來東德和西德都是美蘇重點關注的地區,在美國影響下,西德經濟持續繁榮,一直領跑歐洲經濟,加上德國雄厚的技術積累,西德的重工業水平領先世界。而東德服務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局,有蘇聯發展重工業,東歐小國只能發展加工業、零售業等輕工業,這導致東西德國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經濟深受蘇聯影響,所以蘇聯的興衰直接影響東德的起落。進入80年代,蘇聯的經濟更趨停止,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一籌莫展,不得不著手政治改革,導致蘇聯解體趨勢加強,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歐國家也開始紛紛離心,加上蘇聯經濟的衰落,對東歐國家的控制力不從心,東德的命運開始出現變數。

    由於蘇聯控制力的減弱,東德政局開始激烈變動。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臺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8月31日,兩國簽署了兩德政治統一的國家條約。規定民主德國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併成一個州,東德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合併的趨勢讓西歐各國比如英法緊張不已,尤其是鄰國法國。但是此時的法國早已淪為二流強國,無力阻擋兩德統一。法國將阻擋兩德統一的希望寄託在對手蘇聯身上。但戈爾巴喬夫不表態,默許兩德統一。

    9月12日,兩德外長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德國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

    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統一!

  • 2 # 金柏祥

    德國統一好,就起碼是一個國家了,在歐洲和世界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德國能統一首先得感謝戈爾巴喬夫之流,然後是這個民族太強大了,特別是汽車和化工。

  • 3 # 宋業華

    1990年德國能夠和平統一,一定要記住這位西德總理科爾。

    當他在競選聯邦德國總理時並承諾在自己任期裡要讓德國統一。可是國內所有政客們嘲笑他是個異想天開,痴人說夢的傢伙。科爾並沒有退縮,反而制定長期計劃。

    首先他把工作重點放在米國,英國和法國,並進行遊說。同時與前總統布什建立私人親密關係,以表達自己對德國統一的渴望。布什能夠理解並支援他的行為。可是在遊說英國時,英方認為不支援統一併希望保持現狀。同樣法國很曖昧,認為蘇聯同意,法國也同意。

    科爾心裡明白,只要搞定米、蘇兩個超級大國。其他國家就能迎刃而解!德國的統一障礙就會自然消除。因此,他把主攻方向轉到自己鄰居蘇聯。

    此時蘇聯國內矛盾重重,政局動盪不安,經濟已進入崩潰邊緣。在這緊急關頭,科爾小試牛刀,並對蘇聯進行數十億美元經濟援助。並幫助了蘇聯度過難關。

    此時蘇聯國力已經崩潰,心有餘而力不足,已經無法干涉德國內部事務。尤其在東德利益上已付出巨大代價。真如戈爾巴喬夫所言:我們該扔掉包袱了!

    終於雙方找到契機,於1990年7月16日科爾與戈爾巴喬夫達成共識:

    德國承認目前領土現狀,並放棄已割讓給波蘭和俄羅斯的領土訴求。蘇聯同意兩德統一。

    199O年9月12日,在莫斯科十月飯店舉行最後一次`2+4’外長會議。

    六國外長共同簽訂`德國統一條約"並預示著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兩德步入統一。

    科爾在回憶錄中說道:在爭取蘇聯的支援上,德國是下了大力氣和大本錢,甚至過去的領土被人割讓……

  • 4 # 袁載譽

    作為主要戰勝國的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舉起手中殺戮的武器,在幾乎完全沒有徵求德國百姓同意的基礎上,以單方面的《克里米亞宣告》和《波茨坦協定》為依據,將德國本土一分為四。

    且讓德國民眾更加絕望的是,他們剛剛從自己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痛中走出來,立馬就被迫加入了新的戰爭。蘇聯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1947年因為意識形態實在是難以談攏,進入了武裝對峙的狀態,史稱“冷戰”。

    德國由於地理上是兩大陣營在歐洲的主要勢力分割線,不可避免的成為“冷戰”的最前沿。而出於能夠在戰爭中搶奪住先手的考慮,美華人不顧和蘇聯達成的“讓德國放棄進攻性軍事能力”共識,主動將德國重新武裝起來。

    1948年6月美英法宣佈所管轄的佔領區合併,並隨即在1949年5月23日扶持出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而蘇聯這邊也不甘落後,西德成立5個月之後的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也在蘇聯佔領區被孵化而出。

    4國佔領圖

    由於蘇聯和美國都想把自己控制的德國領土,變成一個非爭議的勢力,所以在激烈的妥協談判之後,東西兩個德國均在聯合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從歷史經驗來看,德國這次是徹底分裂了。

    然而世人都低估了德華人民間“血濃於水”的“民族”認同,1990年8月東西德國的人民,莊嚴的向全世界宣佈德國再次迎來了“統一”,分裂的德國將成為“歷史”。

    至於德國為什麼能夠如此快速的統一,時任聯邦總統魏茨澤克是這樣說的“我們能在沒有政府合約協定,沒有憲法約束及議會決議的情況下,溫馨完成統一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它如實體現了良好的國民素質。”

    但是歷史的事實真的如同那位德國總統說的這麼簡單,僅僅是“良好的國民素質”嗎?小袁從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次和平的“統一”有2個條件缺一不可。

    戈爾巴喬夫

    首先是冷戰基本進入尾聲,出於國內民生的壓力,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於1988年,不甘心的放棄了在冷戰中時刻保持“進攻”的姿態,全心全意的解決國內問題。

    對於包括東德在內的衛星國,給予一種“自生自滅”的態度,不過多幹涉他們的內政,如此一來東西德統一在蘇聯方面基本過了關。

    再而是德國的民眾之間,並沒有什麼血海深仇。跟德國有一樣地緣屬性的“北韓半島”,至今沒有統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南韓和北韓曾在1950年殺的昏天黑地。

    而東德、西德在整個冷戰期間並沒有全面戰爭,所以在沒有互相殺戮的前提之下,不管是東德還是西德的百姓,都沒有把對方認定是一定要幹掉的敵人,更多的是認為德國的分裂,是美蘇留下的悲劇產物。

    當蘇聯那邊已經基本鬆口,德國全體民眾不約而同的認為, 不要再把“悲劇”強加在德國民眾身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千紙鶴眼中的千璽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