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

    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

    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

    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

    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

    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

    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

    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

    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

  • 2 # 小破媽媽

    首先我想問問,孩子怎樣叫做脾氣不好呢?如果一個孩子經常發脾氣,那麼她身邊肯定有一個經常發脾氣的養育者.

    其次,孩子如果有情緒了,一定要疏導,認同孩子的情緒,但是不認同由情緒引發的其他事情。譬如說孩子想買玩具,可是家裡已經有很多同款玩具了,家長不給買,孩子大哭大鬧。可以試著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描述事情),不給你買你很不開心對嗎?(描述她目前的情緒,不做多餘評判)可是你想想看,這款玩具跟家裡面哪個是不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孩子情緒會得到舒緩,她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大人瞭解了,你可以試著讓她說說,一樣的玩具拿回家後會怎麼樣。

    我只是舉個例子,基本上就是共情,要先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被知悉,自己的情緒被理解!

  • 3 # 圖喲1

    面對脾氣不好的孩子,家長應該在其身上放入更多的耐心與毅力,因為,別人,不會和一個脾氣壞的人在一起相處很久並且一直忍讓,所以,就算是,為了將來,未雨綢繆,我們也應該在孩子身上傾注更多的心血。

    首先,適當溝通。孩子脾氣不好,說明之前有問題刺激到,一次次的面對,自己的脾氣也會隨之有一定的改變。自己的孩子自己應該最為理解,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心情好點的時候,跟孩子談談心,聊聊天,拉近一下彼此的距離,消除一些隔膜感。每個人都喜歡和讓自己舒服放鬆的人在一起,所以,家長儘量往這方面去靠。

    其次,講究技巧。小朋友脾氣好的時候,如果家長是單刀直入的跟孩子說,他哪些地方對哪些地方不對,然後再擺出一副家長做派來指責或者勸慰孩子,這個時候通常會起反方向的作用,最終的談話也會不了了。建議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委婉說話,思量好再說,脾氣大的孩子比較敏感,所以就需要家長多想一點了。

    最後,拿捏分寸。家長有時候談話的時候,看著孩子好像能接受,便開始滔滔不絕,長篇大論的論述,冗雜的對話,孩子也會煩躁,家長應該點到為止,拿捏好分寸,給下次談話留好空間。

  • 4 # 北京娘們

    首先你要保持平靜,不要試圖用發飆來壓制孩子,而是嘗試找到孩子發脾氣的理由!並跟他共情,也就是讓他能感到自己是被理解和尊重,這樣可以更快速的讓他平靜下來……

    等你和他都可以平心靜氣交流的時候,首先找到可以認可他的點誇讚孩子!

    比如說,最開始你可以誇讚他,媽媽覺得你這次真的很棒,可以這麼快平靜下來,聽媽媽好好說話,說明你是一個很有自控力的孩子;

    然後你會發現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你的觀點,從而變得更加平靜,這時再跟他講道理,告訴他錯在哪裡,怎樣做才能更容易被別人接受,怎樣做才能真的解決問題!

    記得千萬不要嘮叨,講道理點到為止,他明白就好,並且在最後再給他扣個高帽!再次強調一下你剛剛肯定他的誇讚點(自控力)及理由。

    同時,個人推薦你看一下梵登讀書的抖音號,真的可以受益匪淺,絕對不是廣告!我也是碰到了類似問題,有人推薦給我的,孩子不能吼,我之前就是個失敗案例,搞得六歲的孩子就開始叛逆,我最近按我學到的改造自己大概不到一個月已經看到了明顯效果……希望你也能有所收穫……

  • 5 # Lucy與嬌小妃

    面對脾氣不好的孩子,家長應該在其身上放入更多的耐心與毅力,因為,別人,不會和一個脾氣壞的人在一起相處很久並且一直忍讓,所以,就算是,為了將來,未雨綢繆,我們也應該在孩子身上傾注更多的心血。

    首先,適當溝通。孩子脾氣不好,說明之前有問題刺激到,一次次的面對,自己的脾氣也會隨之有一定的改變。自己的孩子自己應該最為理解,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心情好點的時候,跟孩子談談心,聊聊天,拉近一下彼此的距離,消除一些隔膜感。每個人都喜歡和讓自己舒服放鬆的人在一起,所以呢,家長應儘量往這方面去靠攏。

  • 6 # 菈媽親子

    鄰居的孩子三歲半,也是脾氣不太好,常常話沒說兩句,就開始鬧脾氣,甚至上手打人。有一次,孩子奶奶帶他在小區玩,別的孩子玩得好好的,他上去就搶。

    奶奶訓斥了他幾句,他不依不饒還動手打人,這讓鄰居很是頭疼:“你說,這孩子到底怎麼回事?脾氣一天比一天打,稍微有一點沒由著他,就亂髮脾氣。”

    孩子脾氣不好,究其原因無非有兩個:一、父母脾氣急,經常在孩子面前吼叫,或者是亂髮脾氣。孩子自然是有樣學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也亂髮脾氣;二、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沒有好好引導,導致孩子不知道該怎麼釋放這些不良的情緒,只能靠發脾氣來釋放。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強調亂髮脾氣是不好的行為,不能打人、罵人等等。但是,孩子年齡小,如果只是籠統地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卻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孩子自然也就學不會情緒管理。

    那麼,孩子脾氣不好,該怎麼和溝通並進行引導呢?

    首先,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孩子此刻的心情。比如,有的孩子玩具被別人搶了,他追上去把別人打了。可能我們只看到他打人的一面,就批評他,卻沒有了解到他是因為玩具被搶,生氣了才做出這樣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先肯定他的情緒:“你的玩具被搶了,你很生氣對不對?”這樣共情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被理解而平靜下來。其次,詢問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有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的處理負面情緒。如果孩子是因為某件事情發脾氣,在瞭解了來龍去脈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處理好這件事。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妨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別人搶了你的玩具,你覺得很生氣,那麼你覺得可以怎麼做呢?”“你覺得跟他交換玩具玩怎麼樣?”

    有時候,情緒來得太快,可能我們成人都沒法冷靜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更別提孩子了。所以,我們要先讓孩子平靜下來,然後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解決問題上來。

  • 7 # 巧妙媽育兒

    事實上,人的脾氣不是天生的,與後期的生活環境與教育方式有關,因此,只要調整教育方式,孩子的脾氣也會慢慢轉變,溝通起來也會通暢。

    因此,個人建議如下:

    1.把孩子當作“人”,而不是“物”。

    作為父母最容易形成一種思維,總認為我們生活經歷豐富,孩子什麼都不懂,一說事就高高在上,只想孩子接受,而不考慮孩子的想法。

    因此我們不可忽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我們所生就歸屬於我們。

    2.轉換溝通方式。

    脾氣不好的孩子大多不願跟父母面談,即使聊也會抱著牴觸的心態。

    孩子脾氣不好,一聽就炸,從另一面說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家長要多聽孩子說,並點頭,遇到不認可的事,不作評價,而是說出自己的觀點。如,你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的想法是……,不強迫孩子接納,一旦碰壁,孩子耳邊會迴響起父母的建議。

    況且犯錯在成長中是很寶貴的,允許他們去嘗試。其實,孩子們心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你越不強迫他,他反而會接受。

    4.設立邊界。

    關係越親密,越需要邊界。遵守邊界會讓溝通變得順暢,也是一種尊重,人只有在被尊重的情況下,才願意開口。

    孩子生命的頭幾年,完全依賴於父母,隨著成長,他們有了自己的主張和空間,想與父母保持距離,如果父母侵佔了他們的空間就會出現反抗,發脾氣。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父母不能以愛的名義,介入他們的生活。

    因此,無論孩子脾氣怎樣,我們都要尊重孩子,應該讓孩子獨立,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我這是為他好的思維定勢。期待孩子怎麼跟你交流,你就怎麼跟孩子交流。

  • 8 # 小太陽兒童健康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辦?

    六大原則教會您:如何合理引導孩子度過第一個“叛逆期”。

    01“叛逆期”是值得慶祝的

    如果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不願意服從您的指令;如果孩子的口頭禪變成了“我不要!”“不行!”,那麼恭喜你——您的孩子在成長的征程上邁出了一大步。

    因為他們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脫離爸爸媽媽存在的獨立個體。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可他們依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掌握“共情”的能力。不高興的時候,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全世界沒有跟著一起掉眼淚;雀躍的時候,他們不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沒有自己那麼高興。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不要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感到惶惑鬱悶。

    0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獨立的空間

    孩子們什麼都說“不”的時候怎麼辦?

    讓他們做一些小小的選擇,想穿黃色的外套還是有機器貓的外套呢?想吃胡蘿蔔還是西紅柿?想要試著自己刷刷牙嗎?能不能做媽媽的小幫手,一起把玩具收拾好?

    如果孩子們有了A和B兩個選項,他們往往就不會再想到“不要”這個選項C了。

    03不要強制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真的發脾氣了,怎麼辦?

    “你再鬧,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

    “不許哭!再哭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爸爸媽媽最常做的就是“恐嚇”,但這些都是特別不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會讓孩子對世界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全感,更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表露出自己的負面情緒,是罪大惡極的事情。

    要知道孩子們看似無理取鬧的一切,都只是他們在逐漸探索並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開始充實起自己的工具箱,開始建立起最合適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工具箱越健全,長大成人之後,孩子們就越有能力面對不同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逼迫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孩子洞察、擁抱、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04不要轉移注意力迴避孩子的負面情緒

    家長們很多時候,會刻意規避孩子們可能的負面情緒。

    送寶寶去幼兒園——分別的時候他一定會哭鬧的。那不如我乘著孩子不注意,悄悄溜走?

    孩子想要發作的時候——太吵太煩,拿個iPad轉移一下注意力吧。小豬佩奇在手,寶寶立馬不哭;

    被問到敏感話題的時候——“爸爸媽媽不會死的,只有不聽話的小寶寶會死。”

    可我們都忘了,我們在規避孩子的負面情緒的同時,卻也剝奪了孩子感受完整情緒的權利和探索世界規律的權力。

    認真的告別吧——就算孩子在那一刻嚎啕大哭。但是他心裡明白: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就一定會來接我。

    想鬧就鬧吧——別把轉移當成是一種習慣。如果小的時候依賴電子產品,那麼長大了,孩子又會有什麼樣的成癮性依賴呢?

    直面生活的不完美吧——告訴孩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歸途。所有人都會有分離的那一天,而我們都會因此而感到傷心難過。但不必為我們的傷心感到羞愧,因為脆弱也是人之常情;

    05發脾氣不是妥協的開始

    為了讓孩子不發脾氣,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臨陣投降。

    “算了算了,給你買給你買”

    “好好好,不吃蔬菜吃排骨!”……

    又有時候,長輩之間不能統一口徑:明明說好了不吃冰淇淋,哭兩下,奶奶捨不得了;鬧一鬧,爺爺沒面子了。

    孩子比我們想象得聰明得多。要記住,長輩每一次的妥協,都會讓孩子們意識到:無理取鬧是談判的最佳手段。堅守底線,堅守自己制定的規則,我可以讓你發洩自己的不情願,但是請記住,世界不是圍繞著你一個人而轉。

    06教會孩子恰當表達情緒的名詞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惶恐不安的其實是他們自己。他們非常煩躁,卻沒辦法不明白自己到底怎麼了。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生理上的各種不適,但卻沒辦法用正確的詞彙定義這些感覺。

    所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情緒,爸爸媽媽能做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一個個情緒的形容詞:傷心、委屈、生氣、害羞……

    別小看這些形容詞,當孩子們掌握了這些詞彙,他們心中對於莫名煩悶的恐懼就少了一分;當他們正確瞭解情緒,他們就能用更精準、理性的方式面對它們。羅馬非一日建成,人們和負面情緒的和諧共處,也需要花費一生的精力。

    孩子終會長大,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否能讓這段經歷變得獨特而充滿收穫,卻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行為。所以寶寶處在這個階段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辛苦了,但千萬相信,不是你的寶寶特別倔強,麻煩的2歲只是所有孩子心理發展狀態中的必經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華為、森海塞爾類似的無線藍芽耳機都有什麼牌子可以推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