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活力桔
-
2 # 每刻美食
「美食每刻」你不知道的強力祛溼下火湯—苦齋婆黃豆煲排骨
“ 苦齋婆”學名敗醬草,野生,主要生長在廣東和福建一帶,在廣東粵北地區尤為有名。多用於煲湯,有清暑祛溼,健脾養胃的功效。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載有許多保健功效,尤以去溼功效在當地民間代代相傳。
如果第一次吃的時候你肯定對它味道不感冒,但是你吃了第一次就會覺得好吃的。
小時候在老家,媽媽常常用苦齋婆來煲湯。現在在外工作了,看到還是會想起那個苦苦的味道。
苦齋婆黃豆煲豬骨
材料:
豬骨:500G
苦齋婆:手抓一把(多了苦味更重哦)
黃豆:一把 (量主要都是看個人)
豆腐 :一大塊
作法:
1.黃豆提前泡至少一小時
2.苦齋婆抓一把放水裡也泡一個鐘(別太多,會苦滴),泡完再洗下(因為多少會有沙子)
3.一大的白豆腐切成四塊,放白豆腐一是下火二是使湯甜點
4.豬骨洗淨焯水撈起過水
5.最後把以上食材放鍋,切兩片姜,加水開煲了
大火煮開轉小火煲兩個鍾就OK啦
6.放適量的鹽就可以開喝嘍
另外新鮮的苦齋婆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味道甘而微苦,嫩葉用來炒食,就是一道風味山野菜,它的植物纖維十分豐富,便秘排毒者最喜歡食用它。
-
3 # 家庭醫生雜誌
健脾祛溼茶
配方:苡仁20克,黨參12克,梔子5克,黃芪12克,茵陳10克,蒼朮10克,陳皮10克。
功效:清熱解暑、燥溼健脾。
用法:加薑片(3片),煎服,放涼後代茶飲,一日三次。
主治:腹脹、脘腹不舒,食慾不佳。
方解:南方人多容易出現溼熱的症狀,本茶療方祛溼兼有清熱功效。
苡仁又叫薏米,甘淡微寒,入肺、脾、腎經,滲溼、健脾是其兩大功能。作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祛溼離不開苡仁。
再加上益氣的黃芪、黨參,除溼熱的梔子、茵陳,解表祛溼的蒼朮,燥溼行氣的陳皮,這對內“溼”體質的人群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祛病養生茶療方。
注意:
1. 此方口感有些苦,如果喝不慣,可以略微加點白糖或蜂蜜。
2. 大便乾燥者、小便多者、孕婦等人群春夏不宜服用。如果有腹瀉問題,可以用炒薏米達到祛溼止瀉的作用。(61)
回覆列表
很快南方的春天就要迎來回南天了。而在回南天時,溼氣都會很重,所以這個時候最好喝一些祛溼湯會比較好。那麼回南天喝什麼湯好?
1、黃瓜去溼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粳米,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乾淨。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敘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適合溼熱脾虛者飲用。
2、清熱去溼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粉葛,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溼,清熱毒。
3、淮山豬骨湯
材料:茯苓、淮山各15克,炒扁豆、薏米、谷牙、麥芽各10克,陳皮1/4個,豬骨500克。
做法:豬骨斬件焯水。各種藥材用熱水洗淨,陳皮颳去囊。除豬骨外所有材料加適量清水煲滾,後放豬骨再煲滾,敘煲至扁豆軟爛(大概1.5~2個小時左右)
湯有時候不方便不能經常做,溼氣重的朋友也可以常喝青錢柳薏仁茶:
薏仁從古至今都是祛溼的聖品,《神農本草經》,認為薏苡仁擅長治療風溼痺痛,能夠下氣除溼,長期服用還可以輕身益氣。藥用價值很高,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很多說到這裡有朋友會說,我直接吃薏仁不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再加個青錢柳呢?這我得再多說一句,青錢柳被譽為醫學界的第三棵樹,一方面含有豐富的皂苷、黃酮、多糖等有機營養成分,可以平衡人體糖代謝;另一方面又含豐富的Ni、Cr、V、Se等元素,使血流通暢,促進多餘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
這兩樣強強聯手,使1+1大於2。而且毫無副作用,幾乎人人都能吃。
大家不要小看這碗茶,2015年6月,我因公和2個朋友在徐州住了半年。去年夏天徐州的雨水特別多,徐州素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再加上下個雨不停,溼氣特別重,於是有個朋友的臉頰兩旁就起來不少化膿的痘痘,後背還發癢。於是我便買了材料熬了這個茶,沒想到,僅僅3、4天,他的痘痘就幾乎全部消失,從那個時候起,我才重視起這個方法。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保養,以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正所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