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秀才

    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建成身邊肯定是有厲害的人物的,像魏徵,薛萬徹等。那麼李建成為什麼會被李世民給打敗了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李建成手下的人才相比李世民來說是要少些。因為李世民常年征戰在外,需要精兵強將輔佐才能取勝,而且許多武將也是透過戰爭拼殺得來的。李建成領兵打仗的機會少,手下武將自然就少些。文官方面由於李淵在掌控,所以李建成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建立起足夠強大的團隊,為了不讓李淵擔心,往往還需要控制自己的團隊力量。而李世民在外征戰則沒有如此的顧忌,可以放肆的擴張自己的力量。

    其次,李建成應該是沒有準備殺害李世民的。因為李建成有父親李淵的支援,自己能力也在哪裡,雖然會擔心李世民會對他的繼承造成威脅,但採取的辦法也是慢慢地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比如打擊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調走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李世民是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透過造反才能獲得皇位,而李建成卻沒有這樣的想法,限制了他的發揮。

    第三,李世民的擒賊先擒王的方法起了效,李世民利用玄武門之變偷襲殺死李建成。如果李建成不死,則後面也許就不同了,薛萬徹的兩千人馬就差點攻破了玄武門。

    所以,李建成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對自己弟弟李世民的狠毒沒有預料到,人才方面由於顧忌李淵也沒有掌握太大的力量,所以一旦失敗就無法挽回。

  • 2 # 人皆可為舜禹

    玄武門事變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具有改變歷史的時刻,這也是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一刻,玄武門之變改變了唐朝的走向,也是改變了中國的走向,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退位,坐上了皇帝,從此如日中天。現在很多的電視劇中都是對李世民加以吹捧,而讓李建成的形象成為一個軟弱無能,膽小怕事的無用之徒,李世民的皇位更是天命所歸,可是作為堂堂的太子,如果真是那種無能之人又怎麼會被授予太子之位呢?那麼李建成手下的那些謀臣為何沒有出謀劃策呢?是比不上李世民手底下的人嗎?而歷史上對李建成和自己的手下大將記載也是甚少,所以才會讓大家對他有很多的誤會。那麼歷史上的李建成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大業十三年二月,李世民和劉文靜極力的勸說李淵起兵造反可是李淵始終是按兵不動,可是當李建成帶兵趕過來之後,李淵就立即起兵,可見李建成的實力並不弱,並且在李淵的心目中,他還是有著足夠的分量的。李淵在行軍的過程中就已經讓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暗中的結交些一些能人異士,李建成的遊說能力也是出眾,就這樣他的手下更是聚集了一些的強人。

    李建成身邊的謀臣有韋挺、王珪、魏徵等人,魏徵更是在後來的李世民手下擔任丞相一職,武將更是有薛萬徹、馮立,朝中更是有大臣支援的李建臣,可是李建成的謀略就是慢慢的吞食和打壓李世民的部下,的確這麼做是非常的有效果,可是李世民在這方面就更加的心狠手辣,直接玄武門兵變,殺兄弟,逼父親退位,得到皇位,從此歷史就將改寫。

    自古以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世民能坐上皇帝也是大勢所趨。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唐高祖李淵,自太原起兵,不幾年功夫,便奪得天下,建立大唐王朝。本可做為一代明君而名垂青史。

    但他的猶柔寡斷、輕諾許願險些葬送了大唐江山。

    他有二十二個兒子。其中與長孫皇后所生四個嫡子。除三子李元霸早年夭折,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嫡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他最初的安排還算公道,嫡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二子李世民封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在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征戰中,李世民功勞最大。李淵時常感覺對不住這個兒子。一次單獨召見時,竟允諾李世民可移居東都洛陽,建天子旌旗。這無疑把大唐一分為二,出現兩個分治的皇帝。

    此後一步步加深了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結盟的太子黨之間的仇恨和矛盾,以至發展到水火不相容之地。

    李世民的根基,是長期征戰中跟隨自己的一大批文臣武將,如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等眾人。

    而太子李建成更不弱,太子之尊,後宮、皇室支援,還得到多數朝臣的心。

    太子府也是人才濟濟,,有以太子洗馬魏徵為代表的文臣,更有馮立等代表的眾多武將。雙方可謂勢均力敵。

    重大的決戰是因一件事引起:

    李元吉掛帥北征,向李淵提出秦王府的眾將悉數相隨,這等於剪除秦王左右,欲置之死地。

    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不會坐以待斃。與眾人密謀後,頭晚獨自進宮,向李淵揭發李建成淫亂後宮的醜聞。李淵下旨三子第二天早朝當面對質。

    李世民三更便在玄武門外的小樹林埋下伏兵以做策應,自領尉遲恭等心腹大將隱藏在玄武門內。當並無準備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剛進入玄武門,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了。

    李建成、李元吉分別被射殺或勒死,待李淵得知,己成事實,大努己去,遂封李世民為太子,不久退居太上皇,皇位拱手讓了岀去。

    一場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告終。

    歷史上才有了聞名的開創了"貞觀之治"盛世的一一唐太宗這位皇帝。

  • 4 # 三生與你無幸

    玄武門之變以前輔佐李建成的人比如武將薛世勳,再比如謀士魏徵,比起李世民手下的杜如晦,秦瓊等人絕不居下。能夠引來這樣的英才賢才為他效命,李建成應有過人之處。為了儘快打敗李世民坐擁帝王之位,李建成,魏徵,薛世勳及李元吉聯合起來策劃了謀殺李世民,也就導致了玄武門之變,但是李世民的手下之前就已經發現了,所以就在事先就安排好了伏兵,最後,太子李建成大敗,為了以除後患,眾人都勸說李世民把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殺掉,李世民也就安穩地做上了皇帝之位。

  • 5 # 鄧海春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一位十分著名和廣受讚譽的君王,在位期間,他勵精圖治,開創了“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的貞觀之治。不過,在許多人對其歌功頌德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對他頗有微詞,對他所做的一些行為持否定態度,其中,要求觀看並試圖修改《起居注》是一例,玄武門之變則是另一例。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奪權行為,而交戰雙方則是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派和秦王李世民一派。唐朝建立後,李建成因為年長而當上了太子,這令功勞更大的李世民十分不滿。另一方面,李建成因為對李世民能力、勢力十分忌憚而進行了準備,不過因為計劃敗露,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將其誅殺。那麼,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建成身邊就無厲害人物輔佐嗎?為何早有準備卻敗給李世民呢?

    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的陣營可謂是能人無數,不管是在策劃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尉遲恭、程咬金,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而反觀李建成這邊,就沒有那麼的“星光璀璨”了,不過,要說起來,李建成的身邊倒真有一個厲害的人物,那就是著名的諫臣魏徵。

    魏徵因為常常向李世民進諫而留名青史,成為了直言不諱的賢臣典範,其實最初,他是李建成帳下的幕僚。據《舊唐書》記載,在李建成手下時,“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也就是說,他勸說李建成早點把李世民調任到別處,以此來防備他造成威脅。不過,李建成卻並沒有把這一勸告聽到心裡去。

    等到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只得感慨道:“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其實,如果李建成按照魏徵的建議,將李世民調到外地,並削弱其兵權,那麼至少不會像玄武門之變一樣落得個輕鬆被殺的下場。除了魏徵,其實李建成帳下就沒有什麼可以和李世民智囊團相抗衡的人物了,從謀士、武將角度看,李建成都要弱上一些。

    那麼,明明比李世民更早做準備,而且有著四弟李元吉共同謀事,為何李建成還是失敗了呢?這要從兩方面來考慮。首先,對於李建成所做的準備,《資治通鑑》描寫道:“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餘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東宮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

    也就是說,李建成是聲勢浩大地招募了精兵在自己的寢宮守衛,準備時機成熟便調遣來誅殺李世民。而李世民輕易察覺到其意圖後,便搶先買通玄武門守備,先是率十幾人在入朝途中等候,在攔住李建成、李元吉後,尉遲恭又率領七十騎兵趕來,最終取得勝利。總的來說,李世民的出其不意、規模較小、不動聲色都是戰勝李建成的重要因素。

  • 6 # 陸棄

    隋朝滅亡後,李淵建立了唐朝,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長子李建成自然而然就成了太子。後來李建成一直留在宮中協助父親李淵處理政務。因為當時天下還很混亂,許多反王還未平定,因此李淵就將行軍打仗的事交予二兒子秦王李世民全權負責。

    征戰途中,李世民收穫降將無數,當中不乏許多能人能將,後來在玄武門之變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文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

    然而太子李建成因為身居宮中,就沒那麼幸運了,雖然身邊也有一些能人,但比起李世民也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倒有位叫魏徵的謀士,一直追隨太子,也曾向李建成諫言多次,將李世民調離遠處,並削其兵權,可李建成未聽取建議,因而就算早有準備,在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依然被李世民打得一敗塗地,因為李世民早就買通了玄武門守衛。

    由此看出,李世民能夠打敗李建成,從而取代他成為後來的唐太宗,似乎早就註定了。當然李世民在登上皇位後,勵精圖治,為國家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忘記了他是透過弒兄才成為皇帝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姐結婚,寫什麼對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