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非典當時也沒有隔離,自己就消失了
11
回覆列表
  • 1 # 影視人生

    自然界中的病毒只有極少部分病毒是對人類有威脅的。非典是單鏈RNA病毒,遺傳不穩定,變異性高。而且非典不是在人身上變異產生的,而是在動物身上變異,恰好產生了一種對人毒性大的病毒,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

    非典傳播到人身上後,病毒的活動環境改變,絕大多數變異都會導致病毒的毒性減低(甚至可能因為宿主改變而導致變異的速度更快),極少一些毒性升高的變異,會因為病人死亡,或者症狀太嚴重被隔離,而失去繼續傳染的機會。

    所謂的因為夏天到了,天氣變熱就消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夏天那點兒溫度,比人體溫度低多了。更大的可能是因為恰好爆發在冬季或者春季(也可能是因為一些未知原因,所以特定爆發在春季),然後幾個月後減弱是因為病毒需要複製很多代毒性才夠弱,而這幾個月就是複製這麼多代的時間。

    PS:高毒性的病毒依賴宿主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對於不穩定的病毒來說。因為病毒複製下一代的時候,有變異的,有不變異的,有變異多的,有變異少的,繁殖幾代就會出現很多個版本的病毒,如果宿主始終不死,那變異的和未變異的病毒都能儲存下來,但問題是高毒性的病毒宿主很快就死了,而且即使在自然界裡,有重病的動物也會被群體拋棄。所以必須有群體“社交”的動物,才能儲存各個版本的病毒,因為患病動物死之前可以傳播給其他同伴,而且潛伏期越短,致死時間越短的病毒,依賴的群體越龐大。

    每次傳播,實際上宿主散佈出去的病毒非常多,而能傳染到同伴身上的病毒其實非常少(從病毒自身的視角來看),如果種群裡交流不頻繁,那每次從上一個宿主傳播到下一個宿主只有極其少量的病毒,上一個宿主保留的很多版本病毒就丟失了。

    這也是隔離的作用之一,即使隔離沒有做到完全阻斷傳染,只要讓傳染途徑減少,也會有利於病毒退化。

    這也是為啥出現新病毒經常懷疑到蝙蝠身上的原因,種群大,每天白天擠成一堆睡覺,所以儲存的病毒版本特別多,難保某個版本就特別適合讓人類生病。

    而且往往發生在其他物種身上的病毒,對於這個物種來說可能不是致命的,所以攜帶這個病毒的動物才能長期生存,然後在同類之間相互傳播,結果恰好某個版本對人類致命。

    但反過來,這類病毒在被隔離的情況下,因為傳播途徑少,早期版本丟失,很快就退化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人類身上低致命的病毒可能更麻煩些,因為長期傳播,指不定什麼時候突然就出現個高致命的版本,結果就是過幾年或者幾十年,時不時就爆發一下。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人類威脅大的病毒,最大的來源就是蝙蝠,其次是老鼠、土撥鼠之類的,然後是猩猩猴子、狼、野狗。基本上就是按種群數量和社交程度來排的,猩猩猴子還佔了個和人類基因接近的便宜。因為人類和鯨魚海豚接觸不多,而且生活環境差異太大,不然鯨魚海豚也能排進去。當然,還有個前提是哺乳動物,所以為啥魚、螞蟻啥的沒算進去。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考慮的。從這次的美國那個冠狀病毒的病例來看,人體免疫系統對於這種冠狀病毒的反應非常快,發病第7天(之前),免疫系統就開始工作了,而且效果非常好,只是很多病人的併發症情況非常嚴重。話句話說,只要能扛過併發症,免疫系統就能清除這種病毒。假定非典也是這種情況,那麼人體免疫系統對於非典病毒也是非常有效的,患者能否存活,同樣也是如何扛過併發症的問題。

    另一方面,不同的病毒選擇攻擊的人體細胞不同,攻擊方式不同,如果病毒選擇攻擊的人體細胞種類不變,攻擊方式不變,那唯一能影響病毒毒性的就是病毒自身的複製速度了。那麼放到非典上,就會出現高毒性的病毒被隔離,而低毒性的病毒雖然逃過隔離,但因為複製速度低,同樣時間內傳播速度也慢,還沒來得及傳播開,就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了。實際上這種病毒如果不改變攻擊的細胞種類和攻擊方式,那就只有在毒性高、人群聚集、且沒有隔離措施的情況下,才能長期傳播。非典病毒要麼透過選擇另一種對人體生理狀況影響小的細胞來攻擊,以此在不降低複製數量的情況下降低毒性,要麼就得換一種進攻方式以騙過免疫系統,否則光是靠減少複製速度來降低毒性,在面臨人體免疫系統時等於是進化到了死衚衕。

    而本來一種病毒能在動物身上意外變異出能大規模傳染人的版本,就已經是小機率事件了,還要再在此基礎上發生騙過免疫系統,或者是換種人體細胞入侵的變異,相當於病毒的遺傳基因上做了個重大改變,又是小機率基礎上的小機率事件。非典病毒沒做到這種變異,自然就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放假在家,是否經常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