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o互相傷害oo

    我覺得龐統比諸葛亮牛一點…一個人厲不厲害不在於他出現多少次,而在於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劉備以仁義爭天下,劉璋是請他來幫忙對付張魯的,劉備這時候要是反過來奪劉璋的地盤,在仁義面前怎麼都是理虧的…可是龐統厲害啊,以“劉璋要滅掉劉備為藉口,而且證據確鑿”這樣的事實來名正言順的強地盤,而且又不違背仁義道德…恐怕這事,諸葛亮幹不來…

  • 2 # 太白史觀

    表現機會不多首先是小說的偏愛,真正的歷史是還包括平時的軍隊管理,政務管理等,不止是打打殺殺。

    其次,所謂傳說的諸葛有壓迫其他人的展現機會就是這個表現吧。

    最後,龐統本身是在諸葛亮後出來的,有道是先入為主,諸葛亮的展現機會自然是更多,也容易受到關注,試想,如果是龐統先出現於劉皇叔面前,那龐統就會成為最為關鍵的那個軍師(前提是他們的能力差不多)。

  • 3 # 理論家不理論

    1、獻計於曹。曹操中了龐統的連環計,才促成了赤壁一場大火。

    2、大鬧周瑜祭禮。在周瑜的祭禮上龐統也是語道天機,先是刁難諸葛,再是解圍。實則是讓諸葛亮知道自己的厲害才向劉備力薦他,當然這招也未奏效。

    3、自己做東。在大鬧周瑜祭禮後,由於沒有作用於是自己裝傻充楞,引來張飛,讓張飛崇拜他的才幹,於是才有劉備求賢。

    4、毛遂自薦。由於諸葛亮已經深得劉備的信任,龐統自薦和劉備入川。

    5、三策齊出,給劉備出了三條妙計,才最終促成劉備取川的決心。

    6、為主分憂。雖然劉備有了足夠的決心,但是缺乏足夠的藉口取川,自己奉獻生命完成取川藉口。

    憑以上幾點,臥龍鳳雛得一人而得天下,可信之。

  • 4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謝謝@臣是書生 的邀請,漢末三國士大夫的出頭機會,其實也和後世甚至與當下差不多,首要的是官場人脈(所謂上頭有人說你好你便好,不好也好),其次是時運機遇(諸葛亮隱居在隆中,劉備經人介紹獲悉他的才名,而後才有了三顧茅廬),最後才是真實才能。

    所以我們暫且不論龐統的才學是否與諸葛亮可以相提並論,先分析一下他的人脈以及前期經歷。

    龐統是荊州襄陽人,龐家在襄陽並不算頂級人家。襄陽的一流門戶,是蔡家,如蔡瑁便是代表人物;而後是蒯家,如蒯良、蒯越。當年劉表一到荊州,拜訪的便是蔡、蒯兩家,可見一斑。而龐家,與劉表唯一能扯上關係的,就是龐統的從父龐德公。劉表曾聞其名,也曾多次請他出來做事,但老龐始終不樂意,甚至劉表“一顧茅廬”也不願意出山,劉表畢竟不是劉備,一顧不成就回去了,也就沒有二顧、三顧。

    因為龐德公拒絕出來做事,實際上龐統再想出來在荊州做點事就有點難,這裡頭的邏輯大家應該能懂——所以在歷史上,龐統是投奔江東周瑜,做了周瑜的功曹(人事助理),當然這裡頭的記載有些凌亂,也很正常,因為跨了吳志和蜀志兩本書。

    龐統在周瑜旗下,提出了跨荊襲益建立南方霸權的主張,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後,東吳帝國乘勢擴張,拿下益州的劉璋,將整個南方納入旗下,與北方的曹操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如此一來,顯然就沒劉備和諸葛亮什麼事了。

    但事實是天不與壽,這時節周瑜突然患上急病,死了(歷史與演義不同,沒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故事)。

    那麼,龐統怎麼辦?從歷史記載看,他的第一選擇是繼續留在東吳,他送周瑜的靈柩回到柴桑。與許多東吳名士、政客見面,當然見面不是見了吃麵,而是要就某些重大事項切磋的——但可惜的是,此時的東吳主流派以魯肅為代表,已然放棄了周瑜積極進取的主張,而是決心把西面交給劉備來負責(顯然這是個保守的主張),龐統大吃一驚,隨即便轉投劉備,因為孫權既然無意西進,那麼西進的人就只能是劉備。

    由此可見,龐統本來在江東擁有人脈(周瑜的賞識)、時 運(東吳討伐劉璋最好也是唯一的時機)、才能(龐統周密的西征策劃),然隨著周瑜去世,魯肅態度消極,時運流逝,他的才能也無法發揮。而這一時刻,最佳選擇就是換個東家(另一個說法是江東用人比較喜歡英俊帥哥款,孫策周瑜陸遜都是如此,而龐統顯然不屬於這款,所以遭鄙視)。

    應該說龐統是幸運的,他見到了劉備,劉備很欣賞他的西征計劃,認為鳳雛的實幹能力甚至超過了臥龍,所以劉備將諸葛亮留在荊州,而以龐統為參謀總長,西進伐蜀——劉備的重視顯然讓懷才不遇的龐統興奮起來,以至於在包圍雒城(今德陽、廣漢一帶)時,身為參謀總長的龐統居然親自上前線視察,結果被一箭射中,卒!

    這個就是命運,單有才能而無時運,龐統便是如此。至於長得漂亮還是醜陋,這個顯然更多是說書需要,其實並不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w落地國產的車,買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