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史

    在古代,你知道一件龍袍有多貴?如果一個人刺繡,得花2年5個月才能完成

    你說一件龍袍有多貴,且聽我慢慢說來的!

    以清代龍袍為例: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繡有九條龍。龍袍的下襬,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龍袍的製作首選要按照禮部的定式,或者是皇帝自己來命題,交由內務府的畫師繪製成重彩工筆小樣,隨後再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或者直接經內務府大臣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南京、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司分織。南京負責織造御用彩織錦緞,蘇州負責織造綾、綢、錦緞、紗、羅、緙絲、刺繡及杭州織造處負責織造御用袍服、絲綾、杭綢等,製作過程都相當的複雜。

    製作龍袍的紗機,花樓高達一丈五尺,由兩個技術精湛的織造能手,手提花樣提花,每織成幾寸以後,就變換織成另一段龍形的圖案。一件龍袍要由幾部織機分段織成,而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所用的絲要先染成赭黃色,所用的織具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但織工須小心謹慎,工作繁重,人工和成本都要多增加幾十倍,以此表示對朝廷忠誠敬重的心意。

    一般製作一件龍袍需動用綉工近500人,繡金工40多人,畫樣過粉10多人,如果只由一個人刺繡,得花2年5個月才能完成,因此在織造階段往往都會在布料邊緣預留足夠的修改空間,以防穿著者的體型發生變化。

    然而皇帝面對這樣耗時久,耗資大的衣服早已習以為常,一天之中要多次更換衣服,有時一天內更是需要更換兩到三次。不僅設有專門拿來存放袍褂和服飾的地方,還設有專門的衣服庫,管理皇帝平日常用的服和冠,還有一大群隨時侍候皇帝更換衣服的太監們。這其中的花銷也是可見一般,據說一件刺繡龍袍的製作成本是1000兩白銀。如此貴重的衣服,能保留至今的,其實都不是皇帝穿過的,它們都是靜靜地躺在庫房裡、還沒等皇帝把它們穿上身就改朝換代或是被掠去國外。而穿到皇帝身上的衣服,則在穿髒之後即須銷燬。

    各朝皇帝龍袍介紹:古代皇帝的龍袍是怎樣的?

    一件清中期皇帝的夏季吉服龍袍。在我們的印象中,明黃色才是皇帝使用的顏色,才是龍袍的顏色,而這件龍袍卻是藍色的。可能有人會覺得是不是搞錯了,其實沒有錯。實際上,龍袍的顏色有四種——黃、白、紅、藍,即明黃(這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月白色、大紅和石青色。過去說的“八旗”也是這四個顏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以及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到了雍正時期,龍袍就定為這四種顏色:石青、明黃、大紅、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頭的。到了乾隆時期,把顏色比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藍色,所以藍色的龍袍越往後顏色就變得越淡。

    皇帝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在變化當中的。皇帝因為有禮制管束著,所以龍袍的形制都是一樣的,但使用的材料不同。這是一件夏服,是透光的,把手擱進去,隔著衣服能隱隱約約看見。這是一種很薄的紗,上面繡著龍。

    皇帝的龍袍有很多種。首先是禮服,也叫“袞服”,是在諸如登基、大壽、冬至等這些最重大的場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慶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後就是“燕服”。所謂燕服,就是平時不見人的時候穿的,這種便服跟我們百姓穿的衣服就比較接近了。其實龍袍就等於皇帝的工作服,它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更重要的是對皇帝行為的一種約束,在什麼樣的場合就穿什麼樣的衣服。

    一塊明代龍袍的衣料,還沒有經過剪裁。可以看得很清楚,中間是人的頸部,也就是頭部,這個地方是要裁掉的。明代龍袍上的龍都碩大無比,不像清代。清代龍袍形成定式以後,一件龍袍上有九條龍。而這塊料子上後面只有兩條,前面是一條大龍。這塊明代晚期的料子,能夠儲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中間留了一條線沒有織上,應該從這個地方剪開。這個布料是直接織錦的,從它的背面可以看到,即在織造這塊布的時候,直接就把圖案織在上頭了。也就是說,龍袍上的圖案實際上是先織上去,然後再剪裁的。

    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龍袍上的龍也相應有一些不一樣的特徵。清代對龍袍上的龍紋有明確的規定,只有皇帝是五爪龍,皇帝以下的大臣們用的都是四爪龍,所以也稱為蟒。但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從長相就可以區分出來,因為它有時候是仿年代的,這在瓷器上尤甚,這時候並不能說明它的等級高低。所以,並不是說哪個盤子上畫著五爪龍,它就一定是皇帝用的。清代的時候,國家處在鼎盛時期的時候,對百姓的限制是比較少的,只對龍袍上有這麼一點兒限制。對皇帝來說,第一是顏色用明黃色,皇太子用杏黃色,皇子用金黃色,皇后以下逐漸下降,但是其他方面的管制並不那麼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小說裡有哪些雷同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