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氏推拿135
-
2 # 鬼臉小六
對於未來社會,我有一種憧憬:
1,體力勞動等低階(簡單重複)工作完全由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取代;
2,所有人類都只參與設計,研發,科研,社會協助等等智力工作;
3,貨幣被取消,價值將重回勞動時間計量,勞動時間長的對社會貢獻大,勞動時間計量由每個人的身份證(個人人工智慧輔助)以區塊鍊形式記錄,勞動時間有下線規定,不止是分配必要依據,更多是政治參與度的前提;
4,社會功能極度發達,沒有私有制,沒有婚姻家庭關係,任何成員完全獨立自由,參與社會勞動,按需分配;
5,個人具備完全防護能力,除一類人員集體決議之外,不受任何威脅和傷害;
6,武裝人員以個人及個人掌握的武器(武裝機器人)為單位模組,需要動用時要由全體一類人員(長老會)集體決議授權。
等等,基礎就是大機器人生產(核能微型應用)和資訊無障礙交流(生物晶片,部分核心成員精神直連)
個人的憧憬,希望可以實現
-
3 # 修身養性115
這個問題提的不夠嚴謹,以後,以後是什麼時段,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都叫勞動力,政府如果不干預,任其自然發展,肯定社會會動盪,由於本人格局小,並且人卑言輕,只是抒發一下感想,既然悟空問答,總得有人迴應吧,我認為政府應該迫切地需要做到這一點,那就是老人安樂死,既然政府把醫療行業推向市場,很多老人得到了癌症晚期的資訊,既無能力治療癌症,也忍受不了癌症的痛苦,非要把這些患者變成吸毒者,不知道政府是怎麼想的,如果安樂死合法化,它會有以下的幾點好處,它會緩解社會動盪,它會緩解年輕人的贍養義務,它會緩解年輕人的住房困境,政府不是一再強調老齡化嗎,它同時還能改變中國的老齡結構,使人工智慧而淘汰下來的勞動者,儘早的提前步入退休時間,會有效的緩解社會動盪。
-
4 # 風雨行者行者無疆
肯定不會!勞動者的任務就是消費!機器創造價值它的剩餘價值它會消費嗎?人類可以把物資流動起來,要不然就是死水一潭!
-
5 # 湖曉千
科技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工人、農民可以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電教代替了老師,,電腦代替了醫生,輸入病症,診斷治療一目瞭然。機器人或機器手代替了外科醫生。國防青一色無人機,無人艦,無人坦克,站崗放哨衝鋒陷陣都是機器人。人力資源集中到科硏,智慧,行政,三產。實行供應制,按需分配一卡走遍天下,吃住、醫療、各種消費、全免。只要努力奮鬥,共產主義的那一天,一定會實現。
-
6 # 鬥天鬥地鬥自己
勞動力是用來解放的。
這幾年,我們看著古裝劇中的王爺,公主。我們羨慕著民國的風花雪月。我們感受著現代的高科技發展。但是世界上永遠分成了兩個階層。古代大約245個勞動力支撐著一個貴人的陽春白雪。民國時期則需要40—80人。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1個發達水平生活的人也需要5個勞動力者來維持。(從80年代的7個人,到今天的5個人)
只不過現代社會,這5個勞動力者可以是外華人。也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歐美能夠容忍中國今天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人口超過2億人,不達到3億人。是因為這些人正好符合整個中國基數2:12。
一旦超過這個基數,就要擠佔國外發達國家對應的勞動力者。結局就是要麼他們變成勞動力者,要麼勞動力者的比例繼續減少。
如果出現前者,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這將是一次災難,為了避免這種事情。戰爭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機器人恰恰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基礎。如果發達者:勞動力者=1:3。那麼世界就有足夠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勞動力。
這就需要機器人革新。所以勞動力只可能短缺,不可能出現富餘。
-
7 # 家藏噸金
兩種方法。一種是政府重新分配財富,將多餘的勞動力養起來;另外一種方法,透過內外戰爭將人口消滅掉。還沒招嗎?
-
8 # 真正鱷魚不哭
不必不必杞人憂天啦!
社會生產率提高了,就會產生了更多新行業,絕大部分人就業還是有保障的。
機器人生產就是新形式的產業革命。革命嘛,總要有犧牲,總有人既得利益會受損,但社會總體上是前進的。
回想當年:
當南猿下樹的時候,古猿憂慮地說:年輕人不懂事,以後摘不到果子咋辦?歷史悠久的猿類社會是不是就要崩潰了?
當北京人開始儲存火種時,長老在訓斥他們:我們自古以來就是吃生的,你們哪學來的歪門邪道?
當山頂洞人磨出第一把石刀時,北京人不屑的說:不經過打砸的石器是沒有靈魂的!
當半坡人河姆渡人開始嘗試種植時,有人憤怒地說:天生萬物供大家採集狩獵,你們還不知足!
韓非子也曾怒斥曰: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 聚沸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
時代進步總有人會不理解,但大潮因此停滯不前了嗎?
回覆列表
都不用工作了,國家要發工資啊,否則怎麼生活?不過,機器人代替那些繁重的勞動,一部分肯定代替不了,至少50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