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絡健康
-
2 # 小藍推薦
寶寶哭鬧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夜深人靜睡得正香寶寶的時候,一變身“夜哭郎”就讓人各種崩潰。但是每個媽媽都肯定都摸索出來自己的“殺手鐧”。
但也有家長反映,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奶頭睡,剛入睡到床上就醒了,這些實際上是家長的原因,是寶寶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造成的。
新生寶寶喜歡被擁抱的安全感覺,就像以前在子宮裡那樣。所以,你或許可以試試用毯子把寶寶包起來,看他是否喜歡。
寶寶在子宮裡就可以聽到你有規律的心跳聲,這是他們為什麼喜歡被抱緊的一個原因。除了心跳外,其他一些有規律的、重複的聲音也有安撫作用。
大多數寶寶都喜歡被輕輕地搖晃,你的寶寶也可能喜歡這種方式。你可以抱著他邊走邊晃,也可以抱著他坐在搖椅上。
給寶寶做個按摩,或者輕輕地撫摸他的後背或肚子,有助於讓他安靜下來。如果寶寶好像是脹氣不舒服,就儘量抱直他給他餵奶,喂完奶後讓他趴在你的肩膀上給他拍嗝。
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寶寶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寶寶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培養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1、睡眠環境應較安靜或較暗;
2、起床和入睡時間應嚴格規定,加強生理節奏的培養;
3、室溫保持舒適水平,不宜過熱而擾亂睡眠;
4、入睡時應避免飢餓,上床或夜間不宜過多飲水,以免因排尿擾亂睡眠;
5、培養自己入睡習慣,避免養成睡前抱、拍、晃或含奶頭睡的不良習慣;
6、睡前1-2 小時避免玩得太興奮;
7、睡前洗溫水浴,做嬰兒按摩有利睡眠;
8、白天小睡應適當,避免白天長時間或頻繁小睡。
-
3 # 美美備孕0
那麼寶寶容易哭,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1. 與寶寶的溝通多點溫柔和幽默,當寶寶做錯了事兒,儘量不要大聲呵斥,而是應該溫和的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應該怎麼做,做錯事兒的後果是什麼,採用幽默或者講故事的手法告訴寶寶應該怎麼做。
2. 父母自身應該學會在寶寶面前控制情緒,社會壓力大,父母難免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情緒,但是這種情緒儘量不要帶給寶寶,把寶寶當做出氣筒,這是很不合適的,寶寶本來內心就很脆弱。寶寶需要的是父母給予更多的愛,而不是情緒的發洩點。
3. 多點鼓勵,少一點批評,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寶寶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兒,並對寶寶的成果給予肯定。
4. 讓寶寶正確的表達的自己的需求與觀點,強化語言天賦。比如寶寶哭了,要讓寶寶說,為什麼哭,哭的原因是什麼,並適當的給予安慰。
5. 培養寶寶的自尊心,讓寶寶有自我認同感,瞭解哭是一種錯誤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只有透過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才能讓父母滿足他的所求。
6. 對於情緒比較敏感的寶寶,要給予合理的理解,並作出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寶寶一開始哭,父母就開始罵,這樣會讓寶寶的情緒加劇。
寶寶七個月多一點,從小就是愛哭的寶寶,總是覺得餓啊不舒服,所以都是走走哄哄,一刻坐不下來,累死人
現在特別愛哭,一不如意就哭,抱著走都不行,於是乎讓她哭個夠,她就自己玩了,可是聽說這種辦法不好,那該怎麼辦呢
半歲了感覺她都懂了有時候好像是在用哭聲要挾大人,天天就是各種鬧人。
回覆列表
寶寶哭鬧,沒有取巧的或是通用的方法,面對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小編認為一個首要的原則:父母不要認為寶寶哭鬧是一件壞事,寶寶哭雖然令父母煩,但哭鬧本身就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是寶寶成長中必然的一部分,學會與寶寶的哭鬧相處,就不會視之為負能量,就能夠正確對待。
小寶寶哭鬧的時候,華人的一般反應是又抱又哄,但是某些外國育兒經卻教你,嬰兒哭鬧時不要抱,這樣的寶寶不會養成壞習慣,云云。事實果真如此嗎?
帶孩子和我們人生經歷的很多事情一樣,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絕對不可以照搬。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孩子也是。
哭,是嬰兒與世界交流最重要的機制,也是嬰兒表達自己需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時期也是唯一的方式。設想一下,如果你老了,病了,餓了,或者感到很孤獨,很難過,躺在床上,甚至不會說話了,你哭了,你的親人不過來安慰,也不撫摸,你會怎麼樣?
也許孩子是不哭了,但是,他/她已經開始變得孤獨絕望了……
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爸爸媽媽需要與寶寶建立關係。寶寶的哭鬧就是一種與你交流的方式,如果這個時候得到你的迴應,他/她的情緒會調動起來,積極探索外界並且與人互動。
的確,嬰兒哭鬧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媽媽去抱,但也不是絕對什麼時候都不去抱。 寶寶哭的時候應該去找原因:奶喂夠了麼?尿布是不是要換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適?包裹是不是太緊?環境是不是太吵鬧?如果有原因解決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讓小孩子一直哭著,因為有些嚴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現也是劇烈的哭鬧,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延誤治療的時機哦!
做個細緻的觀察者,學會辨別寶寶的哭聲。寶寶的哭能夠表達很多意思。餓了的哭,和生氣的哭是完全兩種聲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驚慌,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慢慢的就能夠了解孩子的脾氣了,能從哭聲中聽出孩子的意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