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芸邀娛樂

    在國外的一個酒會上,男士穿著筆挺的西裝,女士穿著精緻的晚禮服。到處是金髮碧眼的帥哥和美女,但是也有幾個華人的身影。

    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孩,穿著得體,明亮的眼睛昭示著她的精明,幹練的短髮顯示著她的精幹,她叫張欣,是劍橋畢業的研究生,當時是投資銀行旅行家集團的高管。

    還有一個“小老頭”模樣的人,穿著一身中山裝,面板黢黑,個頭不高,滿臉褶子,他就是潘石屹,當時事業才剛剛起步。

    就是這麼不相配的兩個人,認識四天之後,就結婚了。

    張欣就是潘石屹背後的女人,成就了潘石屹,也成就了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張欣的父母在建國之前生活在緬甸,建國初期才回到中國,定居北京。

    因為他們精通緬甸語和英語,所以在北京被安排到了外文局做翻譯。

    1979年,14歲的張欣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生活。當時家裡生活條件不好,張欣就放棄了學業,出去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一個小女孩,文化程度不高,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只能在流水線上當計時工,工作很累,薪水卻不多,這樣的生活一直過了五年。

    如果不是母親的堅持,她不會有繼續讀書的想法,她當時的夢想就是每個月能夠賺到一千塊錢就好了。

    可是她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只有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是當時母親對她語重心長的勸導,她到現在都記得。

    當時國外的發展比中國迅速,很多技術都要出國學習,張欣也萌生了出國的想法,並且一直潛心準備。

    出國必須要學好英語,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回家再自學一段時間,有時間就和父母討教,有目標就有動力。

    此外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一個外華人,經常有機會和他交流,可以藉機練習自己的口語。

    不過因為她的學歷不夠,雖然她英語足夠好,但是還是不具備出國的資質,為了實現夢想,她聯絡到了中國理事管,多方協調終於獲得了機會。

    1984年,19歲的張欣帶著五年打工攢下的三千英鎊,還有一口做飯的鍋,一本英漢字典,踏上了去英國的土地。

    先是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學習經濟學,之後又考取了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學位,1992年碩士畢業。

    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的肩膀上。

    出國的學習對於張欣來說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當時中國很多理念還很落後,海歸在中國有著極高的影響力,是很多企業爭搶的物件。

    不過她沒有立刻回國,先後在高盛集團=和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旅行家集團=任職,負責中國直接投資專案,和潘石屹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並且結婚的。

    他們兩人是互相成就的型別,不過張欣更加的包容。

    潘石屹是做房地產的,萬通就是潘石屹和合作人一起建立的,張欣和潘石屹結婚後就辭去了美國的工作,打算回到國內開創一番事業。

    因為之前就是做中國投資專案,加上潘石屹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瞭解,張欣很快就把握了中國的形勢,成立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也就是SOHO的前身。

    而張欣現在是SOHO中國CEO兼,帶領著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中國女子可以頂半邊天。

    不過開啟潘石屹和張欣的百科,你會發現,在國際一欄赫然是一個美國國旗,他們兩人都加入了美國國籍,當時這事可是沒少受大家譴責。

    作為華人加入美國國籍,就相當於背叛了祖國,但是他們還在賺中國的錢,就更讓人憤怒了。

    加上2008年他們夫妻二人向美國哈佛大學一次性捐贈了六億,更讓人覺得他們這是在用華人的錢,幫助美國發展,華人的唾沫星子差點沒淹沒了他們,很多人都對此表示不解。

    就連金星都直接在《金星秀》節目中向潘石屹直接發問,為什麼不資助中國的大學,去幫助國外的大學,是因為覺得中國不好嗎?

    其實他們並不是在賣國,他們捐助哈佛大學並不是給學校,而是給在哈佛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學業,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可以有機會到國外長見識,學知識,掌握本事,以後可以報效祖國。

    而改國籍也只是為了方便公司國際業務的發展而已,對於自己的祖國,他們從未忘記過。

    一個女人,在家裡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在外面就是工作上的同事。

    作為妻子,潘石屹十分感謝她,因為她包容他,成就他。張欣從來沒有讓潘石屹操心過家事,她把家裡一切都安排的很好。

    作為母親,她有孩子之後,晚上就從來不出去應酬,留在家裡陪孩子,週末也會留出時間帶孩子出去玩,這是很多成功人士做不到的。

    作為工作上的同事,張欣經常和潘石屹產生分歧,因為張欣思想更加超前,現在他們學會了分工,潘石屹負責國內市場,張欣負責國外市場,因為張欣的英文更好。他們“男主內,女主外”的模式在工作上非常成功。

    我們普通人做不到他們這麼成功,但是也應該永遠記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管是在封建統治的古代,還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知識,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有知識才能適應時代,甚至超越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晉國怎麼滅亡的沒人復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