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間: 2020-03-13   晉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大霸主國家,但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國君的權力也衰落,實權由韓、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等家族把持。他們有各自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範氏、中行氏被打散了,還剩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其中,智氏的勢力最大。
7
回覆列表
  • 1 # 小藍藻

    晉國先有宗室內亂,小宗代大宗,導致宗室內部互相殘殺,公室都殺的差不多了,不信任宗室。才依賴外卿,導致趙韓魏等外卿坐大,超過了公室的力量。等三家分晉的時候,晉國公室比東周情況還差,自家人互相殘殺的差不多了,被外姓佔了便宜,自家人都殺完了,誰來複國?

  • 2 # 世界全史羅銳

    公元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這時晉國完全衰弱,畏懼權臣,反向韓、趙、魏三家行朝拜禮。韓、趙、魏於是就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只把絳城和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

    公元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與晉侯並列。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聯合滅了晉國,瓜分了晉國的全部土地,晉國徹底滅亡。此即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在三家分晉後滅亡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了,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的序幕揭開了。“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中國奴隸社會逐漸瓦解,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從而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

    晉國最初的建國和秦國有些類似,都是在戎狄之地為周王室看門護院。可是在和戎狄的鬥爭中,他們發現:他們夾在中間是費力不討好,打贏了,好處都給周王室佔了;打輸了,又要被周王室怪罪,還不如取個折中的辦法:在周王室和戎狄之間作平衡,借用王室的力量打擊戎狄,又暗地裡支援戎狄和王室對抗。這就是最早的“養寇自重”的原理。

    你看看西周的滅亡,犬戎在秦、晉、周、畢等諸多諸侯國的眼皮子底下長驅直入鎬京,在驪山腳下將周幽王殺死。這難道不是這些諸侯國和戎狄暗中溝通的最好證據嗎?這就是適者生存的法則,我們無權去評判它是對還是錯。晉國,也是在這樣的法則中發展壯大的。

    晉國的發跡是在晉文侯時期,晉文侯擁立叛徒天子——周平王東遷,還殺死了周平王的最大政敵——周攜王。於是周平王讓晉國擁有了代替天子征伐的權力,從此晉國開始走上坡路。

    經過晉國的內戰,晉國反而從軍事的較量中掌握了先進的戰車技術,使晉國發展成為一個軍事強國。晉國從來沒有停止過戰鬥,晉華人尚武的精神一直在他們的血液裡流淌。

    等到晉獻公的時候,他們終於“假途滅虢”,打通了通往中原的通道。在以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春秋,晉國成為了攪動天下的最大動力。

    從晉文公開始,晉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哪個諸侯國可以和它單獨抗衡,連楚國也只有拉攏鄭、曹、衛等國才能和晉國搞對抗。晉國接下來的幾位君主晉襄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延續了晉國的強勁勢頭,將晉國的軍事實力帶到了“戰車萬乘”的地步,這六位君主也因此被合稱為“晉國六霸”。

    然而,在美麗的光環背後,是晉國公室辛酸的淚水。晉國國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君位,不斷殺戮公室旁庶勢力和公族卿大夫勢力,造成公室和公族的凋零。這裡稍微說說當時的歷史吧:周平王二十五年(前746年),晉國國君晉昭侯把曲沃城封給了自己的叔叔成師,成師此後也被稱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當時的晉國國都翼城還要大,曲沃桓叔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晉國出現了“一國二主”的局面。當時很多人都反對這一決定,但晉昭侯卻我行我素。

    曲沃代翼

    曲沃桓叔本來就是很有才能和威望的人,憑藉曲沃城的基礎很快發展成為與國君比肩的大勢力。此時曲沃一族便定下目標:一定奪取晉國國君之位。經過曲沃桓叔、曲沃莊伯、晉武公三代長達六十幾年的努力,連續殺掉了五代晉國國君,終於奪得了國君之位。

    這場長達六十餘年、最終以曲沃旁系取代晉國嫡系的內亂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曲沃奪嫡”。在這場長達幾十年的內亂中,除了曲沃一族之外,晉國其他公族基本都被消滅了。而因為先祖的“榜樣力量”,曲沃一族的嫡系與旁系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周僖王五年(前677年),完成奪嫡的晉武公去世,其子晉獻公繼位。晉獻公繼位後非常擔心曲沃旁系的其它公族會效仿先祖,奪了他這個曲沃嫡系的國君之位。所以在即位後的第八年,晉獻公幾乎將晉國的其他公子全部殺光,少數倖存者也逃出了晉國。

    晉獻公晚年又因為好色引發了“驪姬之亂”,他的兒子大部分也都不得善終。晉國的公族內亂一直持續到晉文公即位後才算結束,導致晉國將霸主之位拱手讓給了齊國,甚至一度被新生的秦國所壓制。正因如此,晉文公立下規矩:晉國公子在成年後都要送到國外,希望憑此徹底杜絕公族內亂。由於長時間的內亂殺戮和晉文公定的規矩,晉國的公族勢力從此消失,這便是“晉無公族”。

    但晉文公沒有想到的是,外姓卿大夫後來卻填補了公族卿大夫所遺留的空白,很多有功之臣幫助國君創下光輝業績後被大肆封賞,他們的後裔則不斷的壯大,最後成了公室最大的威脅,逐漸把公室的權力架空。“晉國八卿”、“晉國十卿”、“晉國六卿”就是這樣來的。晉國就像一個小的朝廷,卿大夫們又形成了小的諸侯,小的諸侯又開始一點點的蠶食小朝廷,這和周朝的滅亡如出一轍。

    按照當時的行政和軍事能力來看,統治者是無法管理太大的國家的,直到秦始皇出現,也只僅僅統治了天下十多年而已,就又被推翻了。所以先秦的朝代只有靠“分封制”來統治整個天下,這就為諸侯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春秋末年,晉國內部發生了殘酷的六卿變三卿事變,即三家分晉

    所以春秋巨無霸——晉國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青年群體深陷“孤獨潮”,社交媒體是第一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