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查無此人30842114
-
2 # 魅力科學君
美國科學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1981年提出了一個名為“缸中之腦”的假想,什麼是“缸中之腦”呢?希拉里.普特南指出,如果將一個大腦泡在一個充滿了某種營養液的缸子裡,並透過強大的計算機與其交換各種感官資訊,那麼這個大腦就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得益於科技的進步,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手機來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一刻,正常情況下,我們只需要將手機的攝像頭對準想要拍攝的事物,然後按下拍照鍵,一張照片就生成了。如果有人問你,請問手機拍下的照片是真實的嗎?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的回答,並且還可能在心裡對提問人的智商給出某種不好的評價。
但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探討,在手機拍照的過程中,首先是手機的感光系統捕捉到了光線,光線經過程式的處理後,會生成一堆能夠描述這些光線的資料,當我們要檢視某張照片的時候,其實就是成像系統對特定的資料進行處理後所生成的影象。因此可以說,手機上顯示的圖片其實是由一堆資料生成的,而這些資料的本質是程式對真實景物的描述,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認為手機拍下的照片並不是真實的,它只是真實景物的一種具有描述性質的資料。
假如我們給手機的成像部件輸入一模一樣的資料,那麼就算沒有對真實景物進行拍照,手機也會顯示出同樣的照片。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認為看到了某個事物時,其實是我們的大腦對感光系統發來的“資料”進行處理後所生成的影象,而假如有人切斷了大腦與感光系統的聯絡,然後利用計算機偽造一個感光系統向大腦輸入同樣的“資料”,那麼大腦也還是會認為自己看到了真實的事物。
除了視覺以外,我們的大腦對外界的其他感知也是同樣的機制,因此可以說,只要計算機的能力足夠強大,就可以模擬出大腦所需的全部資料,也就是說,“缸中之腦”在理論上來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虛擬世界裡,並沒有真實存在。
以上只是“缸中之腦”的低階版本,下面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高階版本的“缸中之腦”。現代科學認為,人類的自我意識是大腦裡上千億個神經細胞共同活動的產物,假如真是這樣,那麼如果有一種強大的科技,能夠製造出具有相同結構和功能的“電子大腦”,這個“電子大腦”也就可以具備自我意識。
再進一步想,單個的神經細胞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這完全可以用一段計算機程式碼來模擬,按照這樣的思路,更加強大的科技還可以用一段段的計算機程式碼來模擬大腦的神經細胞,將這些程式碼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起來之後,就成了一個虛擬的大腦,並且這個虛擬的大腦也可以具備自我意識。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電子大腦”還是虛擬大腦,只要將它們置身於“缸中之腦”的環境裡,它們的自我意識同樣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而這樣的“缸中之腦”,甚至連生命都不是。
“缸中之腦”並不是一個悖論,它其實是一個無法證偽也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由於“缸中之腦”在邏輯上幾乎是無懈可擊,並且在理論上也完全可行,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還不乏一些知名的人士,比如說“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就認為,“人類不是真實存在”的可能性高達99%以上。
-
3 # 大大小問號
缸中之腦說的是人體只是一個為大腦提供營養和空間的容器,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是大腦。在這個故事中,科學家把人的大腦取出,放進一個營養液中,讓後透過計算機連線大腦,讓計算機裡面的內容輸送給大腦,讓大腦以為自己還是個人,一直真實的生活在外面。
關於這個故事中說的事在現實中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看到聽到摸到以及經歷的一切都是大腦告訴我們的,大腦會不會欺騙我們呢?比如,下臺階,明明踩到了,但是卻會偶爾出現一件踏空的感覺,並摔倒。這是為什麼?因為大腦告訴你這裡是沒有東西的,但是實際卻有臺階。有的東西大腦告訴你沒有,還讓讓你的身體做出了沒有的反應和結果,這不是很有意思嗎?
按照下樓梯一腳踏空的現象來推測,我們摸到的東西是否也是大腦以及臆想出來的呢?我們的經歷呢?會不會我們都是躺在一個地方,讓後大腦思緒一直在遊走,所以讓我們經歷了很多,其實身邊的一切都是幻想呢?這樣想來就太可怕了。
關於缸中之腦是不是悖論我不敢確定,但是古代就有了意識和現實的爭論,也變成了哲學上的兩大門派。所以這個問題太複雜了,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回答的。
-
4 # 馬寶良14正大光明
這麼不靠譜的東西、想這種事情的人、他的天真的、到了什麼程度、哪能有這麼簡單的事、慢說是、缸腦、人死了以後身體上、是什麼都存在的、都不能動彈了、這個、比神話故事都懸、這個就是、幻想中的幻想、無有意義、也無有絲毫的道理、連神話故事、都有神話故事的道理、到任何時候、也不能忘了、人就是人、不是神、這種事情、若要是有、悟空、那樣的能力、也許能辦到了。
-
5 # 深度科幻
簡單的說“缸中之腦”的來由非常簡單,出自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的一個設想,請注意他是“科學哲學家”。但要說是不是悖論則比較複雜,這其實隱含了科學和哲學兩種截然不同的看問題及思考方式。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缸中之腦?答:來自一個“科學哲學家”的設想!“缸中之腦”的設想,1981年最早出現在科學哲學家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所著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他設想如果一個人的大腦被切下來放進營養液,同時將大腦的神經末梢與計算機相連,為他製造虛擬的假象,那麼這個人將不可能發覺自己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
這個假想在最初其實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之所以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物件是因為這個設想其實隱含了一系列巨大的腦洞:我們的現實世界是否就是真實的?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處於這種假象之中?一個缸中之腦的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一個缸中之腦?
第二個問題:缸中之腦的設想引起了怎樣的思想革命?答:間接地催生了“賽博朋克”風格的科幻作品。嚴格來說“缸中之腦”的假說即使是在今天,也並未像“費米悖論”一樣在嚴肅的科學界引起討論,它的影響主要在文化界、思想界或哲學界。自“缸中之腦”的假說在1981年問世以來,間接的促成了一個科幻作品的流派即“賽博朋克”。
關於賽博朋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詞語,但未必每個人都說的清楚。關於賽博朋克最為大眾熟悉,最知名的作品是《駭客帝國》三部曲,但《駭客帝國》卻並不是第一部賽博朋克的科幻作品。其實賽博朋克是cyber與punk的結合詞,“cyber”是電腦網路的意思;punk則是一種搖滾的流派。因此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泛指關於電腦、網路,對未來帶有陰鬱風格的科幻作品。
賽博朋克風格的科幻作品起源很早,最早的作品甚至可追溯至1981年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限於篇幅小編不再詳細介紹,但這部描述駭客的科幻電影大致描述了“缸中之腦”的情況,因此很難說是弗諾•文奇影響了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還是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影響了弗諾•文奇,這兩者是同一年發表的作品。其後又先後誕生了威廉•吉布森的小說《神經漫遊者》;約瑟夫·魯斯納克的電影《異次元駭客》;亞歷克斯·普羅亞斯的電影《移魂都市》等等,都可看做是“賽博朋克”或者說“缸中之腦”的作品。
第三個問題:缸中之腦是不是悖論?答:這其實不是科學討論的問題!缸中之腦設想的創造者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是一個“科學哲學家”,是一個站在科學角度進行哲學思考哲學家,因此他和嚴肅科學家秉承的並不是相同的思想和看世界的眼光。客觀來說,站在科學角度“缸中之腦”的假設是科學永遠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即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因為哲學總是可以無限假設,而科學總是立足現實。
這就像《普羅米修斯》中伊麗莎白·蕭博士反駁自己丈夫關於“上帝不存在”的言論一樣,既然現實證實了我們是工程師創造的而不是上帝,那麼是誰創造了工程師呢?因此科學永遠也無法回答哲學的問題,因為相似的問題總可以無限的延伸。而中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先生更是將“缸中之腦”創意延伸到了宇宙規律的範疇,在他的經典作品《三體》中提出了“射手假說”和“農場主假說”。
-
6 # 自由邏輯
缸中之腦,具體就是腦子被切下來,然後資訊由機器代替輸入大腦,這樣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和平常的時候一樣。並且我們無法擔保自己不是這樣的情況。
其實我認為我們就是缸中之腦!
身體輸入的資訊和機器輸入的資訊有什麼區別呢?這些資訊都不能代表世界本身吶。我們所感知到的外界全部都是經過感知器的資訊轉化之後形成的世界。
所以我們理解的只是資訊又不是世界,我們就是缸中之腦,有什麼問題嗎?
-
7 # Chinsong
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似乎對唯心主義特別給力,它可能涉及到“我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之類的本質問題。
地球人類自詡為高等智慧生物,有複雜的思想意識,而對其它動物我們認為只有簡單的動物本能,可能提不到思想意識的高度。
我們透過眼、耳、鼻、口等等各種感官感受這個世界,在現代科技條件更透過各種高技術裝備來觀測這個世界,各種資訊彙總在人腦,經過分析判斷最後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並在人腦中儲存,形成記憶。
那麼我們現在所處的真實世界到底是什麼樣,是不是就是我們意識中所認為的那樣?莊周夢蝶的典故是我們的古人早就提出過的類似的想法,盜夢空間電影表達的思想更是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那麼怎麼分辨我們到底是生活在現實世界裡,亦或是在莫個大人物的意識裡或是夢中?
回覆列表
“缸中之腦”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
“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線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式向腦傳送資訊,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擷取記憶(擷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程式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關這個假想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這假設裡面有個缺陷,一方面“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擷取記憶”,另一方面“缸中之腦”依然有自己的個人意識。也就是說無法操控“缸中之腦”的自由意識。說白了“缸中之腦”想什麼,科學家不知道,只有“缸中之腦”將想法付諸於“行動”科學家才能干預。如果是這樣“缸中之腦”就可以透過觀察虛擬世界中的其他人物是否有自己的個人意識,人的個人意識並不是可以透過計算來模擬的,打個比方,有個人從小一帆風順,沒經歷過失敗。如果用計算機來模擬,這個人永遠只會一帆風順。但事實上,人一生不會一帆風順,像那些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雖然外表強悍,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這時會表現出這種人異常軟弱的一面,因為這種人不具備在失敗後再爬起來的力量。人的個性是多樣的,因為人的個性是由人小時候的各種經歷形成的。計算機是無法模擬人性的多樣性。所以透過觀察人類的多樣性就可以瞭解對方是不是虛擬的產物。但這需要“缸中之腦”有足夠的觀察力,和心理學知識。當我們不能透過表現來證實事物的真實性時,那就之類觀察事物的內在規律來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