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催眠術是真的假的有沒有科學依據?
29
回覆列表
  • 1 # 今宵別夢寒

    “如果沒有的話,希望上帝能賜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給予我”。

    電影《聖女貞德》中也有催眠,很喜歡其中的這句臺詞。

    有很多關於催眠的電影,比如《催眠大師》,《聖女貞德》,《提線木偶》,《致命切割》等等等等。

    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鬆、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願行動減弱或喪失。

    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並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催眠時暗示所產生的效應可延續到催眠後的覺醒活動中。以一定程式的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就稱為催眠術。

      採用特殊的的行為技術並結合言語暗示,使正常的人進入一種暫時的,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狀態也可由藥物誘發,分為自我催眠與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師的影響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喚起被壓抑和遺忘的事情,說出病歷,病情,內心衝突和緊張。催眠還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既催眠療法)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衝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國,可以說“催眠”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在《內經》中也有提及。古代的“祝由術”,宗教中的一些儀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過當時多是用來行騙的,或是一種迷信活動。在歐美,很早就有人傾力研究催眠。

    記錄較早的是18世紀在巴黎有一位喜歡心理治療的奧地利醫生名叫麥斯麥爾(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夠透過一套複雜的方法,應用“動物磁力”治療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並用神秘的動物磁氣說來解釋催眠機理,按現代理解那就是一種暗示力。據傳法國政府準備出很多錢購買他的治療方法,但他都不肯,這可能是由於他自己也不清楚。

    後來,一位蘇格蘭醫生布雷德(James‘Braid)對該現象發生了興趣,能夠給手術病人引起麻醉,於19世紀提出“催眠”一詞,並對催眠現象作了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治療者的所引起的一種被動的、類睡眠狀態,並借用希臘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詞改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術有了廣泛的傳播,至今一直沿用這一術語。後來,在前蘇聯生物科學家巴浦洛夫帶領一班人多年系統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長足的發展,催眠真正成為一門有理有用的應用科學。

    現在很多國家的大學和相關醫院裡,都設有催眠研究室,並積極開展著把催眠應用於醫學、教學、產業等領域的可行性研究。

      催眠術起源於18世紀,最初帶有欺騙性質,被稱為“江湖魔術”。當時德國醫生弗朗茨·梅斯梅爾博士發明了一種神奇的療法,可以治癒各種無法解釋的怪病。

    在昏暗的燈光和虛無縹緲的音樂中,他向病人灌輸一種只有他可以控制的看不見的“催眠氣流”。這樣經過催眠之後,病人就會痊癒了。

    儘管最終證明梅斯梅爾博士所言並非全部屬實,然而他是第一個發現思想可以控制而影響身體的人。

    英國眼科醫生詹姆斯·布萊德博士在治療實踐中採用了這個發現,1842年他根據希臘語的“睡眠”一詞發明了英文單詞“催眠”。

    19世紀,印度醫生成功地運用催眠術作為麻醉劑,甚至用於截肢手術,直到發現麻醉用的乙醚後這種做法才棄之不用。

      總體來說,催眠術在19世紀曾引起研究的熱潮,包括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也曾深受催眠術的影響。

    但進入20世紀後的前三十年間,人們對此的研究被冷落下去。它在治療精神病方面受到了一些重視與應用,並取得了一些成功。相對而言,在一戰期間,這種治療方法還只受到少數人的重視,但到了二戰期間,它已受到了廣泛的注意,在治療由戰爭帶來的身心疾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0世紀後期,實驗心理學家們的介入,使得對催眠術的研究與探索步入了一個新的層次,英國、美國醫生催眠家協會陸續建立,並出版了各自的科學雜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獸娘動物園》第11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