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安石在歷史上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不只是他的變法誤國與否,關於他的忠奸也是撲朔迷離,有人說他大忠,也有人說他大奸。
10
回覆列表
  • 1 # 野狐狸

    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簡單看一下王安石的履歷。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生於仁宗天聖五年(1021)年,於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及第,先後擔任淮南節度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群牧司判官、三司度支判官、江寧知府、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等職,後為宋神宗器重,主持熙寧變法,對其個人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宋仁宗不重用王安石首先有時間上的原因,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並無太多交集。王安石進入仕途後,早期一直在地方任職,以他的科舉名次,本可以早日入京做官,但他屢次退卻了進京的機會,甘心呆在地方幹事業。直到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調任三司度支判官,才正式入京為官。這個時候,仁宗已經49歲,在位36年,離仁宗去世也只剩下5年。所以說,仁宗並沒有太多時間去詳細瞭解王安石,雖然王安石在外名聲很大,仁宗也有所耳聞,但耳聞畢竟只是間接接觸。

    仁宗不用王安石有其個人因素。王安石自視很高,一進京就針對當時的形勢提出自己的改革見解,呈上了《上仁宗皇帝萬言書》。嘉祐六年,王安石又向仁宗進呈了《上時政疏》,表達了自己的治國見解。但我們在前面說過,此時的仁宗已經進入政治生涯和個人生命的末期。經歷了西夏戰事、慶曆新政等等種種風波後,仁宗早就失去了革故鼎新的勇氣,更傾向於穩定保守,對王安石的看似激進的主張並不感興趣。

    仁宗之所以不重用王安石,據說還因為他對王安石的個人印象不好。一件小事使仁宗覺得王安石這個人有點虛偽。嘉祐六年三月,仁宗邀請眾臣赴宴,宴後在宮苑內釣魚,當時擔任知制誥的王安石也參加了。但王安石不知什麼原因,把放在金盤裡的魚餌當作點心給吃光了。這麼一件小事,卻被仁宗記在心裡,他對宰相說:“王安石這個人很虛偽,就算誤吃了魚餌,吃錯一粒也就算了,他居然把魚餌都吃光了,不合常理。”言下之意,仁宗認為王安石故裝另類,有沽名釣譽之嫌。

    其實,王安石這個人倒是真的不拘小節,平時連洗臉換衣服這類事都不怎麼會打理,吃錯魚餌也很正常,仁宗冤枉他的可能性挺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彌補對父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