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業餘讀書者
-
2 # 禪心丑角
有人說作家之不幸便是讀者之幸,也許正是因為命運在他們身上,揹負了沉重的枷鎖,才會讓他們孤獨的靈魂,如此奮力的帶著鐐銬跳舞,以此來宣洩自己無處抒發的感情,從而迸發出那些打動人心的作品。在 19世紀的英國有三位天才般的詩人,他們一生短暫而坎坷,但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作。他們就是英國著名的浪漫派詩人約翰·濟慈(John.Keats)、珀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喬治·戈登·拜倫(George.Gordon.Byron)。
這三位天才詩人好像天空中轉瞬即逝的流星,帶著他們劃破天際的星光,在文學的銀河裡閃耀出最奪目的光芒。
-
3 # 徐新衛Xuxinwei
傑弗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英國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喬叟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受過大學教育,熟悉法語和義大利語。1357年開始出入宮廷,後常出訪歐洲,在義大利接觸到了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作品.這影響了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喬叟於1400年在倫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
喬叟被公認為是中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英國詩歌的奠基人,被後人譽為“英國詩歌之父”。
威廉·莎士比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中國尊稱其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詩人,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威廉.布萊克(1757-1827)英國詩人、畫家、雕版師,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尤其是詩歌,生前大多籍籍無名,多年以後才得到廣泛傳誦。主要作品有《天堂與地獄的婚姻》《耶路撒冷》和《天真與經驗之歌》等。
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魁首。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寫景抒情詩,曾與柯勒律治合作發表《抒情歌謠集》。1843年被封為桂冠詩人。名篇主要有《我們是七個》《水仙》《致杜鵑》等。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詩人之一。出生於牧師家庭,父母早亡。曾在劍橋大學攻讀古典文學。柯勒律治深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曾寫了《巴士底獄的陷落》等詩篇歌頌法國革命。1795年結識華茲華斯後遷居湖區潛心於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老水手謠》《忽必烈汗》等。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第六代拜倫男爵,10歲繼承了家族的爵位和莊園,但父母的離異和自己的殘疾,都帶給他深刻的影響。1805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並開始寫詩。他在詩中創造了一批高傲、神秘、反叛的“拜倫式英雄”,著有《唐璜》《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等。
波西·比希·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誕生於蘇塞克斯郡一個貴族之家。在牛津大學因撰寫散發《無神論的必然性》(1811)被開除學籍.後因發表《麥布女王》觸怒統治階級,被迫離開英國前往義大利。著名的作品有抒情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詩歌《伊斯蘭的起義》《西風頌》《致雲雀》等。
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經濟拮据、惡疾纏身,再加之有愛而難成婚姻的無奈,讓他短暫的人生負痛累累。主要作品有《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等。“美即真,真即美”是濟慈畢生的美學追求。濟慈25歲時因肺結核去世,但他遺下的詩篇一直譽滿人間。
回覆列表
提到英國詩人,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拜倫、濟慈和雪萊,他們三人也的確能算得上是英國詩壇的代表性人物。我也讀過他們的一些詩,其中不乏代表之作,但說實在的,我認為寫的並不是多麼好,有種浪得虛名的感覺。或許是因為翻譯的不夠理想。
其實,英國詩人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莎士比亞,雖然他的本職是以戲劇為主,詩歌只是戲劇的附屬品。我認為,莎士比亞即使不以戲劇出名,單單靠他寫的十四行詩,也足以和拜倫、濟慈、雪萊等人齊名。而莎士比亞的詩之所以能讓我印象深刻,我認為還是出在翻譯這一環節上。莎士比亞戲劇及詩歌翻譯的版本很多,唯獨朱生豪翻譯的版本我認為最為恰當。好的翻譯,不應該墨守陳規,而應該敢於突破,不拘一格,只要不違背原作者的意境,變換些詞句也是有必要的。而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就是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