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起點農業

    在對於薄膜連棟溫室的設計上來講,它也基本是以連棟溫室為原型,進行的一種特殊性的設計。而對於這個薄膜倆棟溫室的特殊性主要是體現在頂部與覆蓋材料,而傳統的連棟溫室頂部設計的是三角形結構。但薄膜溫室頂部採用的半圓形或弧形結構,由於這樣的設計,它的頂部的覆蓋材料採用就是塑膠薄膜。如果其他的材料Sunny板和玻璃,在安裝的情況就不適合頂部這樣的弧形結構。

    ▲薄膜連棟溫室

    薄膜連棟溫室設計結構

    在關於薄膜連棟溫室的整體結構設計而言,也是屬於溫室行業中的連棟溫室設計。它也可以按照常規的跨度進行設計,如跨度八米、開間4米等,也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不同的設計。它整個結構也是有基礎部分、骨架和覆蓋材料組成,並且它基本配置情況與傳統的連棟溫室基本是相同的。

    ▲剖面設計結構

    ①薄膜連棟溫室基礎

    對於連棟溫室的基礎而言,它也是採用的條形基礎和獨立基礎。四周採用的為條形基礎,中間立柱採用的獨立基礎。而這個基礎的設計大小來講,相比傳統的玻璃或Sunny的基礎要稍微小一些。這個也是因為覆蓋材料的重量相比會輕的很多,這就給基礎的承重作用有所減少。從設計的角度來講這個基礎的承重力,一般在110KPA以上就可以滿足。如果有風力比較大的地區,需要適當加大基礎的深度與厚度。

    ▲骨架結構和材料形式

    ②薄膜連棟溫室骨架

    在薄膜連棟溫室的骨架結構,與Sunny連棟溫室骨架結構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在頂部的設計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半圓頂與三角形頂。而立柱的設計基本都是採用方鋼,而區別只是方鋼型號上的區別。在這一點上還是比較容易理解,比較薄膜溫室的承重比較小。在骨架材料的使用上,也就相對更小一些。

    ▲覆蓋材料--薄膜

    如果從單純的字眼中理解,這個薄膜連棟溫室的覆蓋材料就是塑膠薄膜。但在實際的設計或應用中會有一定區別,但有一點不變的是頂部的覆蓋材料,必須都是塑膠薄膜。而四周的覆蓋材料就不一定是塑膠薄膜,在實際當中薄膜連棟溫室的四周覆蓋材料也有使用Sunny的,這樣的設計可以增加冬季使用內部溫度的提升。不過大部分的薄膜連棟溫室全部都是使用塑膠薄膜的,並且厚度基本在12-15絲左右的厚度,這樣可以保障覆蓋材料的使用年限。畢竟薄膜連棟溫室的高度情況,更換一次薄膜也非常的不容易。

    ▲溼簾剖面設計

    薄膜連棟溫室內基本配置情況

    在上面簡單介紹關於薄膜連棟溫室的基本結構情況,各位網友對於薄膜連棟溫室也基本有一點的認識。而接下來,我就帶各位網友瞭解薄膜連棟溫室的基本配置情況,它可以說與傳統的連棟溫室配置是一樣的。其中最主要就相關的降溫設施的配置,基本與連棟溫室保持一致。

    ▲頂部外遮陽降溫設計

    ①被動式降溫設計

    對於這個被動式降溫設計,主要就是體現在頂部的外遮陽和通風口設計。在薄膜連棟溫室的頂部也是設計有電動開啟或關閉的外遮陽系統,對於這個遮陽網的選擇,主要考慮就是遮陽率。一般選擇遮陽率範圍在65%-85%這個範圍,這一點主要是根據當地的日照情況。如西藏地區,選擇遮陽率基本在85%以上的,才可以到達白天遮陽降溫的效果。而這個通風口,也是設計在頂部的,採用的是卷膜式的開啟或關閉,但要注意防水的設計。

    ▲降溫風機

    ②主動式降溫設計

    在這個主動式降溫設計也可以理解為強制降溫的設計,對於這個系統主要是指的風機溼簾的裝置。它的應用就是強制溫室內的空氣流量,已達到降溫的目的。對於風機和溼簾為主的設計而言,採用的是對立模式。一般東側為風機、西側為溼簾,這樣的更有利於降溫。在溼簾風機系統中降溫效果關鍵是溼簾的水池大小,越大水溫越低,降溫效果就越好。

    總結:薄膜連棟溫室的設計思路也是有普通的連棟溫室演變而來,只不過在整體的結構發生了一點變動。其中主要的變動就是頂部的弧形屋頂與傳統的三角屋頂不同,而其他的設計結構基本是一樣的。而這樣的結構設計帶來最終的變好就是整體的造價降低很多,基本在220元/平米就可以建設膜連棟溫室。

  • 2 # 一道農業

    薄膜連棟溫室

    薄膜連棟溫室是指以熱鍍鋅鋼製骨架,薄膜作為採光材料的溫室,該類溫室主體結構簡單實用,造價成本低。頂部可採用雙拱膜或單層薄膜覆蓋,四周可以採用雙層膜,單層膜,pc板或玻璃覆蓋,可實現全自動控制,配套設施可選,電動外遮陽系統、電動內遮陽系統、風機水簾降溫系統、頂開窗通風系統、補光系統、苗床育苗系統、噴淋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等。

    覆蓋材料:頂部覆蓋8~15絲薄膜

    跨度:8.0m

    簷高:2.2m-6.0m

    柱間距:4.0m

    頂窗:卷膜器開窗通風

    側窗:齒條外翻窗、推拉窗、電動垂直推拉窗、捲簾

  • 3 # 玫瑰的花香戀

    一、加大牆體和後坡厚度增強溫室保溫效能  溫室的蓄熱麵包括三面牆體、後坡和地面。當蔬菜植株遮嚴地面後,牆體、後坡就成為主要的受熱面。要求增加牆體和後坡的厚度主要是為了增加其蓄熱量,當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溫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熱保溫就成為溫室冬季生產成敗的關鍵。實踐證明,要想抵禦冬季的災害性天氣,溫室土牆體底寬應達2米,上寬應達1.5米,呈一梯形。若砌磚牆,厚度應不少於1.2米,即內50釐米為吸熱層,中空80釐米,內填打成捆的麥秸,作為隔熱層,外18釐米作為防寒層。冬季後牆外還應再靠30釐米厚的玉米秸。  

    二、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於土溫提高  若建土牆溫室,可以把牆體南邊的部分土推到牆體上,並用推土機壓實牆體,然後把內牆壁削直剷平。因牆體用土較多,所以室內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釐米。半地下式畦面雖然南邊有少許遮光,但室內畦面低於室外,室內的土溫不至於降低過快,能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這就是冬季溫室低畦栽培能夠增產、增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增加後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溫室的後坡面朝北,同牆體一樣也是主要的散熱面,因此建造後坡時,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後坡成為一個理想的受光蓄熱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難以受光蓄熱,還會遮擋後牆體,影響牆體的受光蓄熱。  後屋面的厚度應在50~60釐米,目前多數溫室的後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頂南沿只有10~15釐米厚,這一問題要引起重視。  

    四、增加跨度和長度提高可利用面積  溫室是一種高投入設施,在原基礎上再稍許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擴大室內面積。根據計算表明:溫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積就會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釐米即可達到比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溫室的長度也是減少投入、擴大種植面積的一種辦法。更主要的是室內空間增大後,溫度變化平穩,尤其是夜間降溫速度慢。因此,在地塊長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目前多數為50米長的溫室加長到100米,甚至更長些。  五、保護好前屋面  溫室的前屋面(薄膜覆蓋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掃,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間是最大的散熱面。因它的表面積等同於室內土地面積,這麼大的散熱面如若保護不好,牆體、後坡的蓄熱性再好,也會功虧一簣。目前,人們多采用草苫覆蓋的方法來保護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釐米以上。蓋時要前苫壓後苫,在連線處相壓的部分不少於20釐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層防雨保溫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溼草苫,降低其保溫性。據測定,草苫外蓋防雨膜的溫室比不蓋防雨膜的溫室室溫可提高1.5℃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血壓產婦生產經驗,及月子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