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忍齋
-
2 # 信天翁咕
1950年代的鄭愁予,曾被讚譽為“臺灣新詩史上最迷人的男低音。”而這首1954年2月發表於《現代詩》雜誌的《鄉音》,就是其早期創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足以顯示鄭愁予詩歌所特有的融“仁俠”精神的豪放與婉約心曲的柔美於一體的氣質神韻。
不過,與人們所熟知的鄭愁予的那些明顯化用古典詩詞意象的抒情名篇不同,以陳述語句與生活細節為構架的《鄉音》一詩,突出了新的現代人生經驗。作為抒情主人公的旅人所抒發的,也是經過現代時空意識更新了的生命感。尤其是結尾一句,以凝練的悖論式語言,傳神地表達了現代遊子對於故鄉複雜而糾結的心緒,蘊含著飽嘗離亂與漂泊況味的詩人所特有的生命體驗與深沉感喟。
當然,作為其早期詩歌的代表作,《鄉音》的肌質也在於將敘事轉化為富於象徵暗示的畫面的手法。而且,在大跨度的時空轉換中,現代詩歌所特有的張力油然而生,強烈的人生滄桑感瀰漫其間。另外,此詩雖然篇幅不長,卻有多重的對比組接,“宇宙”與“圍場”的同樣“冰冷”,地上“吉普賽”與天上“流星”的神似,“太陽”與“火盆”的疊合,大與小、遠與近、冷與熱、當下與昔日,恰如七彩絲線,在詩人嫻熟的手藝中經緯交織,成就出一幅巧奪天工的詩歌錦緞。而這幅錦緞的底色,正是延伸至全球化時代的不再單純的中國古老鄉愁。
-
3 # 行走文化邊緣
我試著來解讀一下,首先了解一下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事件,鄭愁予是臺灣著名詩人,童年隨父親走遍大江南北,抗戰全面爆發期間,又隨母親經歷各種逃難,轉徙於全國各地,後隨父母到臺灣,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便開始創作新詩。參加過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獲耶魯大學無限期續聘,被稱為邊塞詩人,婉約派、山水詩人等是現代詩與中國古典詩詞結合的典範,有“中國的中國詩人”稱號。一生中浪跡天涯的經歷,加之天涯思鄉者形象,也可稱之為“浪子詩人”,我知道的作品應該比較出名的是《錯誤》,其中有一句比較經典: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其次在理解這首《鄉音》前我們來找找詩裡面的事件、物件、空間、時間、情感描寫關係,1、事件:吉普賽、同槽栓馬、有了名姓、失去旅伴並手烤過、對酒歌過。一幅和同伴流浪相處打鬧豪放的畫面和經歷以敘事般手法展現了出來,2、物件:馬槽、小棧房坑、銅火盆,槽是餵馬料的物件,小棧房坑表述在旅客住宿的環境,坑更是有專屬區域的使用範圍,銅火盆是盛炭火取暖的專用工具,對環境氣候生活條件不經意間就描繪清楚。3、空間:宇宙、圍場、地球、小棧房,由大空間襯托小空間體現遙遠與寬廣,4、時間:想念、舊日、昔日、冰冷、火盆、當下。想念、舊日、昔日都是對以前時光的追憶,冰冷、和火盆是對季節氣候時間的交待,在溫暖的地球是對當下自我的描述。5、情感:凝望、想念、失去、孤獨、想告訴、納悶,從望遠到追憶到思緒一步步在情感上進行鋪墊直到納悶用疑問式收尾。6、手法:運用上本詩運用了敘事和對比手法。
重難點詞彙分析:這詩裡面有兩個詞意思比較隱,比較難以解析,一個是名姓,古人見面需先報上“名和姓”清、孫枝蔚《村居雜感》就有雄心閒自笑,名姓竟誰知。但韋昭注:名姓又稱謂為舊族,現在統用姓名。第二個是圍場,圍場為舊時皇帝貴族打獵的場地,我只能理解為戰水紛飛的艱難處境。第三個是熱源,為什麼用熱源?我理解為只是想表達溫度。
解讀:我對這首題為《鄉音》的詩大體解讀意思就是,我注目遠望著流星,想念他為宇宙中的流浪者,它讓我想起曾經在冰冷惡劣的環境中,我和我的同伴們流浪時一起栓馬在同一個馬槽旁相處的時光,當我回到家鄉並有一定名聲時,卻找不到了那昔日的一起流浪的同伴,感覺很孤獨,我想告訴他們,我還記得曾經一起在小客棧裡坑上小銅火盆旁喝酒唱歌合力作過許多事情,那裡有我們美好的記憶,這些事情和回憶象熱源一樣隨時溫暖著我,可是物是人非,為什麼有種遠處懷念,而近鄉則怯感覺,讓我也深深納悶著。
結語,詩人用大的場景,以遠帶近,以大帶小,透過冷暖對比,用敘事方式帶動情感,把對鄉音的期望糾結心緒自然代入讀者心中,同時最後用疑問引發思考。
-
4 # 杜彩萍
鄉音
鄭愁予
我凝望流星,想念他乃宇宙的吉普賽,
在一個冰冷的圍場,我們是同槽栓過馬的。
我在溫暖的地球已有了名姓,
而我失去了舊日的旅伴,我很孤獨,
我想告訴他,昔日小棧房坑上的銅火盆,
我們並手烤過也對酒歌過的——
它就是地球的太陽,一切的熱源;
而為甚麼挨近時冷,遠離時反暖,我也深深納悶著。
解讀鄭愁予老先生這首詩,其心思所想,它不僅僅只是表現在這幾行文字上,而是它內裡有著深刻的內涵,也富有層次。透過讀詩,我瞭解到他的少年,青年時代都是在戰亂流離、流浪、逃難中渡過,就不難理解他寫下這首詩的深刻用意和創作背景。
“愁”字,帶了鄉愁,那就會揀取人生留下最有意義的部分畫面,在腦海久久不去,沉澱為厚重樸實的文字,寫出來觸動人心。
“流星”、“圍場”、“小棧房炕上銅火盆”,都是刻在他腦海裡不能忘記的故鄉情結,也是永遠放不下的鄉戀。因身處當時戰亂年代,逃亡輾轉,所以,留在腦海裡的永遠是那一幕寒冷中帶著溫暖思鄉之情的時代片斷。因而,讓他寫出“而為甚麼挨近時冷,遠離時反暖,我也深深納悶著。”這首打動人心的詩句。
回覆列表
與流星同鄉,何等開闊,又何等孤獨。
對自身孤獨與消逝的感知,也擴大到萬事萬物的流逝。
這種無可奈何的寂然、消散、流走,在後來的詩作中不再直接表露,而是漸漸隱退到具體的描摹和抒懷中。
有哀傷也是不濃的,像變幻的夜色,像流轉的季節,讓人覺得自然而然,對此做不了什麼,也就接受了。
流逝感是一種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