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鳳路經略安撫使
-
2 # 5號
學醫必須得有個純潔的良心。要不然有點小成就就會膨脹反而坑蒙拐騙,矇蔽雙眼。
找師傅還是學校還是自學都好。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學醫是修心的過程。心浮氣躁沒法安心的領悟到中醫的精髓的。
學校出來的學生,又被社會環境所影響心神不定,心浮氣躁就會被社會上的人說是庸醫。
而再社會上坑蒙拐騙的庸醫,是被利益所趨勢,矇蔽雙眼,走上不歸路。
所以怎麼學是一回事,問題是學之前得考慮一下初心永不變。
-
3 # 雲行客1
中醫,只需要知道這兩點,醫術就不會太差。 醫術的高低取決於醫者所站的平臺。如果是站在氣或者運動的層次,透過觀察氣的運化與運動模式的改變,就能夠輕易的掌握病症的規律,自然疾病也就會很容易的被解決。如果站在藥物或者器械的層次,則自然要面對萬千藥物及器械,那對疾病的把控則難以明說了。 其實。醫術的作用只是在於解決病症,在於幫助人體恢復本身的秩序,恢復生命的結構的自維持運動而已。 所以,第一點,就是要相信炁的真實性存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單位是“炁”,無論中醫中藥、文學詩歌、建築風水、服飾禮儀等等都以“炁”為根據來構建其理論體系的。所以不知“炁”根本就不可能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中醫師不知“炁”如何能夠讀懂中醫古籍?通曉中醫治療技術?又如何望、聞、問、切?不懂炁,又怎麼會明白什麼是陰陽、五行。看古版的《黃帝內經》“炁”字曾出現過3000多次,若不懂“炁”又怎麼明白“恬淡虛無,真炁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含義?不懂炁,精炁神怎麼談?又怎麼練武術、太極?又怎麼吐納導引?不懂炁,身心靈的修煉如何進行?不懂炁,怎麼能明白“大道自然”的規律?不懂炁,你辟穀養生怎麼能做到?不懂炁,又怎麼明白領袖氣質從何而來? 諸多方面莫不如此,無論你服不服氣事實就是如此,宇宙真相,是“一”不是二。 所以,要繼學好中醫,首先要知“炁”,要學古籍經典,練習太極,搞養生,只有在養生修煉的時候才能夠真正感覺、體會到“炁”,才能夠自如的調動“炁”,才能夠最終明白傳統中醫的真諦所在。而要摸到“炁”並不需要練習多長時間的動功或靜功。最多一週足矣。 也許,有些中醫人會認為以上說法沒有道理,“炁”是摸不到的,那麼,我可以斷言,抱有這個思想的人想要真正的提升中醫水平,是不可能的。 第二點,就是認識並認可瞑眩反應。我打你一巴掌,你臉會覺得疼,這就叫反應。同樣,治病也是,吃下去的藥物或者採取的治法,身體也應該會有反應。在調理病症的過程中,身體執行秩序經過治療調節後必定會出現“鬥藥”現象。所謂的“鬥藥”現象,其實就是中醫裡面常說的瞑眩反應。藥與病邪相鬥,邪氣不服輸,正氣不相讓,一旦正氣佔了上風,邪氣便自己退去。特別是大病、重病和久病,出現瞑眩反應的可能性會比較大,這是疾病向愈的佳兆。瞑眩反應,少則一時半刻,多則數日乃至數月。這裡需要強調的,每個人出現瞑眩反應的輕重程度也不相同,身體越虛,病情越重,病情越長的,治療方法對路,出現強烈暝眩反應的可能性越大。判斷身體的不適症狀是身體惡化還是身體好轉而出現的瞑眩反應, 要看自己是否精神旺盛,身體有勁了。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修復調整功能和自我痊癒能力,比如,出現腹瀉,瞑眩反應的腹瀉一般排完之後,身體會非常輕鬆,精神也非常充沛。而身體惡化的腹瀉,則會感覺虛脫無力。所以,要明白瞑眩反應,就是由病態向健康態過渡過程中身體內部正邪鬥爭的效應。 可悲的是,現在的中醫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瞑眩反應越來越少了。這和現在的中醫喜歡開一些滋陰的藥物有關係。要知道滋陰藥下去,即便不對症甚至是誤治,比如向一個虛寒病人投以滋陰藥物,病當然是好不了的,但是病人吃個半年一年的,也不會有什麼明顯不對。但是身體越滋陰越陰寒,等到病人一旦發覺不對,往往已經需要花大力氣才能挽回甚至難以挽回。而陽藥不一樣,一下去,容易產生暝眩反應不說,一旦向陽證病人誤投薑桂附,那強烈反應會立竿見影。所以,喜開滋陰藥的中醫總是主流,這裡面大概也有醫家為減低自身風險的因素在裡面吧。 不過話說回來,倘若以服藥後舒不舒服,來衡量一位中醫的醫術水平,毫無疑問,喜用陰藥的醫家要佔絕對優勢。 至於西醫治病為何沒有瞑眩反應,那就不多探討了,中醫西醫的爭論毫無意義的,解決病症,體恢復本身的秩序,就是好醫術。 所以,對於一箇中醫從業者,若是能夠站在氣的層次,去理解疾病。那麼醫術的提升將會非常的快。而無論是對於病人,還是大夫,認識到瞑眩反應都很重要。如不理解瞑眩反應,以為是疾病加重或誤治,很容易認為治療無效果甚至起反作用而放棄。 私以為,中醫真正的希望,不在於方子藥物越來越多,中醫最不缺的,就是方子和藥。中醫的真正的希望,也不在於中醫從業者越來越多,不在於國醫館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大。從某種意義上,我想說,中醫真正有希望的標誌是:能夠站在氣的層次去理解疾病,並在治療病人後,有過暝眩反應的病人越來越多。所治病人
回覆列表
學中醫,無非三種套路,1,師徒傳承。2,學校學習。3,自學成才。
我覺得最理想的是師徒傳承。中醫博大精深,不可能有通才。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專攻其一門,才可能出類拔萃。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效率低,一位老師帶三五個徒弟得好幾年,學的好壞還不能預計。
學院式學習,就像規模化生產產品。看似無所不能,卻是泛泛而已。將來醫生的量是出來了,質肯定不如師徒傳承。
自學成才這一路,需是天縱之才。當然有這愛好都覺得自己有天賦,但是能像張元素這樣的有幾人?
有人把醫生診斷分三六九等,豈不知望聞問切本身就是診斷的四種方式,是並列的,只是醫生所精通的手法不一樣。有人一看氣色便能胸有成竹,有人一切脈便諸事明瞭。所以不能以診斷方式確定醫術高低。還有人以為針灸比較簡單。針灸一般作用於藥物不能達到的部分,對於十二正經以外的部分要非常清楚。恰恰這些好醫生所學內容很偏,是中醫的中藥補充。只是現在以針灸為方式的江湖騙子很多,壞了這一門的名聲。但是這一門絕對不淺薄。
據說張元素寫了《醫學啟源》教徒弟李杲,師徒俱是宗師級。初學者可以仔細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