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看到東西,是因為光源照射到物體後放射到人眼成像。那麼光源改變後,物體的顏色會發生變化,那麼物體的本色是什麼顏色。人類瞭解的這個繽紛的世界會不會只是陽光下的謊言,萬物的本色是否欺騙了我們的雙眼。
回覆列表
-
1 # 郭城3點14壹伍玖
-
2 # 江蘇高考諮詢導師
謝邀。我們的太陽是一顆黃色G型星,可是太Sunny卻是從X射線到射電全頻幅波譜。即便是換成另一個“顏色”的母星,肯定也是全波譜,哪怕是M紅矮星在可見光段也不會“缺少”顏色,我們看母星會有變化,看身邊物體不會發生變化。物體本色?在物理學家看來,物體沒有“本色”,只有物質對不同頻率電磁波的吸收和反射。從這個意義上講,“顏色”,確實是大腦對人眼成像的主觀判斷,是一種假象。
-
3 # 時空通訊
這個問題很好,也有一定難度。顏色是透過
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還包含心理等許多因素,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不同顏色光感下,如果還是人類這種生理狀態下,我想看到的應該是與地球Sunny下不一樣的顏色,至於是什麼顏色,要根據那個恆星的顏色和那種環境下人類的心理狀態而定。
-
4 # 影片小螞蟻
答案應該是會發生變化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可見光的所有顏色是可以透過紅綠藍三中三原色透過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而我們的太陽發出的白色光就是這三種顏色疊加的原因。
其次,我們看到的不發光的物體顏色是其反射的光的顏色,比如大海,就是因為海水把其他顏色的光都吸收了,反射了大部分藍色光,我們才能看到海是藍色的,我們看到的發光的物體顏色是其發出光的顏色。這是我們看到物體顏色的本質。
那麼如果是另一個顏色的太陽照射地球,就會因為某種顏色的缺失,使物體反射的顏色也缺失,最後顏色疊加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同的顏色。
另一個顏色的恆星照亮世界?太有想象力了。由碳基生命的分子結構決定,比紅外線低頻、比紫外線高頻的電磁波都不會有利於生命的存在和演化,那麼考慮的範圍可以繼續留在可見光的範圍內。
第一個問題,恆星的顏色都換了,那麼人眼看到的顏色也一定會出現變化。這是最淺表層面的考慮。讓我們再考慮深入一些。看得見紅外、紫外的動物有很多,它們眼裡的世界肯定與人類眼裡的世界大相徑庭。其間的差異,應該是來源於各自的進化壓力帶來的不同進化路徑選擇。那麼問題來了:人眼的進化,也一定會受到恆星光譜結構(顏色)的影響,這一影響必然參與到人眼的進化過程中,並決定了感光功能的最終結果。這樣,連彼時的“可見光”與我們眼下的可見光都不會是一個光譜結構了!只有那個(假如說是偏)綠色恆星照耀下進化出來的眼睛自己去感受了。此時,老祖宗莊子的話可以用上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第二個問題,物體的本色。說到這裡,我們又面臨著一個相似的老問題:假如世上沒有眼睛,世界是否就是一片全然的黑暗?
說實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地球上的動物都不長眼睛!它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著生存,和進化,於是進化的速度極其緩慢。當具有感光功能的單細胞動物進化出來並最終演化成多細胞動物的感光器官(就是眼睛唄!)後,萬古長夜漫漫終於結束,動物們也看清了自己的發展道路,至少捕獲獵物的效率提高的太多了,畢竟咱長了眼啦!於是地球生命進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了。
好了,這不是重點。剛才我們說到了“萬古長夜漫漫”?對!當全世界的生命都不長眼睛的時候,普照大地的Sunny給誰看呢?那時的植物肯定需要Sunny,因為它們要進行光合作用。但它們也沒有進化出感光組織,也沒有那個必要,植物需要Sunny是幹活出力的,不是提供資訊的。
我們可以進行一次久遠年代以前的考古推測,即便人類尚未出現,長著眼睛的動物已經遍佈大地,那麼,那個時候地球上各種物體的顏色一定都由那時候的太陽的來決定。如上提及,假如(比現在)偏綠。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推測一下,即使是寒武紀之前的地球,也一定是一個Sunny燦爛,綠光閃閃的世界。雖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那時的世界裡,沒有哪怕一隻眼睛在感受那時的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