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獨志士
-
2 # 南柯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摘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譯文】建隆二年(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藥進食不離左右。杜氏病情加重時,召丞相趙普來聽取遺命。杜氏問宋太祖說:“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嗎?”宋太祖悲泣不能回答。杜氏再次問他,宋太祖說:“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 杜氏說:“不對,只是由於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長德高的皇帝,天下難道會成為你的嗎?你去世後應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天下太大,頭緒太多,如能立長者為君,真是國家的福氣!” 宋太祖叩頭悲泣說:“我不敢不聽你的教導。” 杜氏對趙普說:“你一起記住我的話,不可違背。” 命趙普在床榻前寫下誓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把它藏在金匣裡,命令謹慎小心的宮人掌管。摘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上面就是昭憲太后令宋太祖趙匡胤傳位給宋太宗趙匡義的歷史記錄,史稱“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本來兄弟五人:老大趙匡濟(早夭)、老二宋太祖趙匡胤、老三宋太宗趙匡義、老四趙廷美(趙匡美)、老五趙光贊。宋太祖趙匡胤還有個兒子趙德昭。
"金匱"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宋太宗趙匡義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此次為趙普所獻,併為太宗發現和公開的"金匱之約"正為"獨傳約(意思是隻約定了趙匡胤傳位給趙匡義)" ,北宋官方文獻中《實錄》、《國史》等所記錄和承認的"金匱之約" 也只是"獨傳約"。 此即金匱之盟的由來。
另一方面,北宋時期的私史稗乘對金匱之盟多有"三傳約"的記錄,即"太宗傳之廷美(趙匡胤四弟),而廷美復傳之德昭(趙匡胤的長子)"。通俗的說就是趙匡胤的媽媽告訴趙匡胤說:“老二(趙匡胤)你把皇位傳給老三(趙匡義),老三(趙匡義)老了再把皇位傳給老四(趙匡美),老四(趙匡美)老了再把皇位穿給老二家的兒子(德昭)”。
趙媽媽畢竟是婦道人家,頭髮長見識短,她既不瞭解人性,也不瞭解自己的兒子。歷史上如果真的存在“金匱之盟”,那麼在趙媽媽說出那段話的時候,就註定了趙氏子孫必定骨肉相殘。
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到目前為止,學術界普遍認為金匱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對金匱之盟的具體內容有較大爭議,多數學者支援三傳論。也就是說趙媽媽確實是要求(逼迫)趙匡胤傳位給其弟弟趙匡義了,但是作為後來的皇帝的張匡義篡改了趙媽媽的話“金匱之盟”,選擇性的履行了趙媽媽的臨終遺言。
後來的“燭光斧影”以及德昭自殺等事件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再此不再敘述。
-
3 # 歷史這樣說
昭憲太后杜氏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魏王趙廷美的生母,要分析這個問題,還要還原到當時的環境下去考量。
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
“建隆二年(961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
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在這段文字裡,交代了這樣一個事實:杜太后臨終前,叫時任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的趙普進宮寫遺命,告誡宋太祖要吸取後周恭帝柴宗訓因年幼(被宋太祖逼迫退位時僅8歲)失國的教訓,百歲後將皇位傳給三弟晉王趙光義,宋太祖哭著答應了,昭憲太后杜氏還讓趙普寫了約誓書,並藏在金匱中,秘密儲存在皇宮裡。
應該說,這份被後世稱為“金匱之盟”的臨終囑託,威力還是比較大的;但結合杜太后去世的那一年,宋太祖可以選擇的皇位繼承人條件,也不難理解這一點。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當時大宋剛剛開國第二年,宋太祖時年35歲,膝下倖存的兩個兒子:二兒子趙德昭11歲,四兒子趙德芳才3歲。
如果這個時候宋太祖有個三長兩短,皇位傳給兩個兒子中的任一個,確實會有“主少國疑”的隱憂;而時年23歲的三弟趙光義,從鞏固大宋江山的角度來說,繼承宋太祖的皇位,肯定是最合適的選擇。
事實上,不僅杜太后有這樣的想法,宋太祖也一直把三弟趙光義當接班人來培養:
宋太祖生前,一直沒有給趙德昭和趙德芳兩個兒子封王,二兒子趙德昭官拜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兒子趙德芳官拜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
而他的三弟趙光義呢?
早在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就封趙光義為東都留守,別賜門戟,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可以這麼說,除了明明白白的皇太弟,趙光義就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
因此,杜太后並不是逼迫宋太祖傳位給弟弟,而是從大宋社稷的角度出發,而宋太祖後來的選擇,也是基於這一根本利益。
至於後世衍生出來的“燭影斧聲”,也就另當別論了。
回覆列表
肯定不太可能。對於至高的皇位來講,親情是隨時可以捨棄的廉價品。即便是親生母親,也沒有資格或者能力逼迫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改變自己的心志。趙匡胤傳位給他弟弟,很大程度上不是自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