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蘭韻聖香雪

    1.學會做個認真的傾聽者。

      一個明智的家長要做到少說話、多傾聽,不要急於對孩子的話下一些終結性的判斷。應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你才能聽到孩子最純真的心語。所以,只有學會親切而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才樂開向你傾訴。

    2.學會對孩子的話感興趣。

      當孩子講話時,要表現出認真和感興趣的姿態。要知道,當你對孩子的話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比如,你的身體姿勢和麵部表情都要表現出樂於傾聽的暗示,孩子才會樂於傾訴。

    3.凡事都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凡事都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不要急著訓斥,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改過自新。如果不願意聽孩子解釋,會讓孩子變得有話不敢說,漸漸變得不再喜歡跟你說話,孩子的表達願望也會被阻止。

    4.不要遏制孩子的言行。

      好家長切不要過度管束孩子的言行,而要給孩子的每一“言”一“行”都給予鼓勵和尊重。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意味著他在獨立思考。只有鼓勵孩子,才能促進他想表達的意願和想法。

    5.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

      好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批評孩子的語氣和方式。以防止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接受你的建議。即使孩子不肯向你透露任何想法,也不要衝他發火,因為你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什麼都不肯說。所以,孩子犯錯後不要過於指責,因為物極必反。

  • 2 # 爾雅休養札記

    一位在集中營裡倖存的中學校長請求所有的老師:“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製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

    打賞直播、充值遊戲、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犯罪,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可家長們還沒有足夠重視,總感覺我的孩子很乖、學習很好,這樣就夠了。

    其實,當心理問題突然爆發的時候,孩子身上隱藏的性格基因,以及心中隱忍的東西,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如果家長能夠及早發現並重視再加以正確引導,便能防患於未然。

    心理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真正決定命運。即使你的孩子十分優秀,但內心卻千瘡百孔,恐怕最後帶給你的肯定只有傷痛。

    孩子心理問題的表現過分內向

    內向並不是壞事,重點在於“過分”。這是由於孩子的性格過度平和或過度完美,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而且自尊心非常強。

    當父母給予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或者碰觸了孩子的心理雷區,就會產生早期的這種性格創傷,為以後的心理問題埋下炸彈。

    過分敏感

    孩子很容易生氣、很容易哭,甚至一句對大家來說很平常的話,他就會產生情緒變化。

    對於活潑型性格的孩子,父母經常指責,或者經常表達“如果你做得不對,我就不愛你”,就會很容易導致這種狀況。

    他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喜歡取悅別人,以別人的開心為開心。這類孩子活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自我。

    過分對抗

    你說什麼,他懟什麼;你要求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這類孩子很容易成為問題少年,甚至會釀成大錯。

    這一方面是溝通不暢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性格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原生家庭中父母不和諧的關係造成的,特別是父親人格的不健全。

    過分懶散

    孩子幹什麼都沒有激情,懶懶散散,不想奮鬥,整天很喪,甚至沒有夢想。

    這種過早佛系的表現是很危險的,試想一下,一個缺乏夢想的人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

    過分表現

    這類孩子特別熱衷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渴望獲取他人的關注和讚賞。他們沒有更多的心思去讀書或做事,喜歡做白日夢,做些不接地氣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了眾人的關注,那麼他就會感覺人生黯淡無光,生活無趣,從而一蹶不振。

    過分早熟

    現在孩子的認知大都很早熟,但如果孩子在裝扮、情感、兩性等方面過分早熟,出現不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行為,很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規避和引導孩子心理問題堵上原生家庭的黑洞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父母的反應或結果。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父母在性格上不要複製各自原生家庭的黑洞,不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樣子,讓孩子重演原生家庭的悲劇,要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

    扮演好父母各自的角色

    猶太人有一句俗語:“父親塑造孩子的大腦,母親塑造孩子的靈魂。”

    母親的角色是溫柔,給予孩子安全感,塑造孩子的性格、語言、情緒和行為等方面;

    父親的角色是力量,給予孩子方向感,讓孩子學會堅強、勇敢和規則,心理上產生強大的自信。

    如果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錯位,如“虎媽貓爸”,或者父母中有一方的角色缺失,就會給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混亂,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給予足夠的陪伴和尊重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錢、不是佳餚、不是玩具,而是陪伴。與其以給孩子掙錢的理由拼命工作,不如留出時間陪伴孩子,用親情滋養孩子的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思想和人格,他們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如果父母一味粗暴地指責、阻止、強制,只會換來孩子更強烈的對抗。

    父母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換位思考,瞭解孩子的心理,平等地溝通,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想法。

    一個人,只有從小感受快樂,才會擁有健康Sunny的心態;只有從小被溫情滋養,才會善待別人;只有從小被尊重,才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和生命。

  • 3 # 侯翠新

    用心!用心!用心!

    第一,用心傾聽。最好的溝通是聽到對方愛說。用心聽孩子說話,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孩子語言背後的含義。

    第二,用心覺察。用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

    第三,全心陪伴。

  • 4 # 華哥演講口才正能量

    第一、父母放下自己的主觀看法,很多父母最大的問題是用自己的經歷經驗去確定孩子的想法,多數百分之九十都是錯的,很多父母以為理解孩子,其實最不瞭解的就是孩子。所以不要用自己認為。先讓自己裝作什麼都不懂。

    第二、和孩子情緒保持一致,建議大家學學父母效能訓練:裡面把孩子與父母的情緒分為:

    父母開心,孩子不開心

    孩子開心,父母不開心

    父母與孩子都開心

    父母與孩子都不開心

    心理學講同頻共振,不同頻無法溝通的。所以想了解孩子心理,與孩子溝通,要情緒同步。

    第三、透過發問,問孩子,一定問開門問題,不要問關門問題,開門問題是一個問題可以引發很多回答,講很多話,關門問題是回答肯定或者否定,比如是,不是,對,不對,都是關門式問題。

    第四、傾聽,不要解釋,不要批評指責。點頭,微笑,不要給意見,父母在這裡一定要忍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特幣現在有可能崩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