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疆士歸途
-
2 # DoubleTyler
光做個外形,再好看也沒有用,現在中國產車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給你法拉利的外形,但是是別人淘汰下來的技術,,消費者絕對不會買單,土豪有錢想買更好的駕駛感受或乘車感受,中國產車還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小資階級想弄臺出去比較有檔次的車,開起來還算滿意、省心,中國產車仍需努力,小家庭的消費能力有限,於是中國產車就向這群人發出猛烈攻勢,大打價格牌,標榜配置多高,能吹上天的就吹上天,能滿足這幫消費者的就盡力滿足,結果外觀好看了,研發的錢都去做外觀設計了,奧迪的外形Alto的心,這樣的車誰買回來不罵的,後來再有想買車的只能買合資車或進口車,從此對中國產車就失去了信心,同樣的價格為什麼不要中國產要合資或進口,就是消費者被糊弄太多了,不再買單,口碑重要還是業績重要,這些車企是不會管的,因為做再差,有國家買單,積壓就賣到非洲去,研發一臺車,領導要增加什麼配置就什麼配置,領導說這個沒必要,這個就是多餘,這樣的設計方式,永遠都不會進步
-
3 # 劍走偏鋒49440501
中國產不是壞的,格力就很優秀,壞就壞在汽車老總身上,先賺錢在搞技術的一直都不會把技術搞上去,不是不支援你,支援你就一個下場上當,老百姓的錢真不容易,噴子們喜歡為你解說起步晚,南韓呢?印度呢?想想自己的問題吧!4S店都說中國產連個真正的高階技師都沒有,問你都是怎麼研究的?合資車把技術都給你還能為了賺錢偷工減料你還有什麼可以拯救的,技術不是靠口號就能喊出來的,日久見質量。
-
4 # 左小可ZJ
當初華人看不起中國產家電,那時覺得日本的松下,日立,索尼,那就是牛逼,有面兒。後來呢,華人又看不起中國產手機,那時覺得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西門子拿起才叫牛Ⅹ,倍有面兒。再後來呢,華人覺得中國產車丟份,合資的才牛Ⅹ,有面兒。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國很多人在努力,在奮鬥,在趕超。但許多華人的不自信,卻從來沒改變。相信中國的汽車產業,透過十到二十年的變革,來痛打這些不自信華人的臉。那天一定會到來。
-
5 # 狼影飛刀
對於中國工業水平來評論!大型部件覺實是不如國外的技術,這也是中國產的一個短板,很多製造出來的零部件與國外處理方法也不同,主要還是鋼鐵的製造汽車零部件與國外的要求不同,中國產造不出好鋼好鐵,自然而然就沒別人耐用,但不管怎樣往後我們一定會攻破鋼鐵壓縮技術。
-
6 # QQ網友21355379
因為中國產車雖然近幾年進步很大,但是就三大件來說,確實還有很多年的路要走,我們一直愛國,渴望自主品牌崛起,但是自主的進步方向和自覺性欠缺,經常是質量沒上去,追求利潤把價格和所謂的檔次提上去了,導致價效比質量等欠缺,現在消費越來越理性,大家自然不好接受
-
7 # 使用者5801307917
所以看不起中國產車的人大部分是年輕人. 為什麼年輕人看不起中國產呢?第一 我們汽車工業起步晚,汽車底子薄. 第二 受老一輩的影響. 在老一輩接觸的都是進口車或者合資車,中國產車很少. 所以認為外國品牌好. 第三 汽車文化的影響. BBA 沃爾沃 雙田,福特 別克等等車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一堆的經典案例. 第四 大部分年輕人來說 汽車是個超級裝飾品. 顯示這自己的能力 金錢 和向異性散發出來的荷爾蒙.第五 當然我們有部分車企做的真的不夠好.
中國的汽車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的汽車應該很快就會佔領世界市場讓外國消費者滿意. 但是這樣也不一定能征服中國的消費者,看看我們的華為 經典案例啊.
最後 加油吧中國企業,爭取早點佔領世界市場,走自己的路,讓有些人臉紅吧....
-
8 # 漫步152773242
外國車好像西餐,講究品質,講究情調,講究文化。感覺是從骨子裡就想造輛好車。中國產車就像盒飯,產的快造價底,開蓋漂亮雖然菜給很多但都很垃圾。就是想用漂亮的賣相騙消費者。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造車理念!
-
9 # 試駕時間
無論是購買進口車、合資車還是自主品牌汽車,都是有充足理由的。
以題主疑問為例,平門知事認為,不購買中國產不代表不喜歡中國產車,更不代表不支援中國產車,而是車主們依據自身實際需求和切身利益出發綜合考慮的結果。
在高階豪華車領域,自主品牌從品牌力、技術水平、工藝製造水平還真的遠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可以蒐羅一下,哪一款自主品牌汽車能用於高階商務接待?連紅旗都無法支撐自主高階品牌形象,其它品牌暫時不要想了。
為了突出所謂的價效比,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越來越精通於做表面文章,在外形設計、內飾裝修、功能配置等看得見的地方窮盡想象,而在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等看不見的核心大件上極盡縮減。三缸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AMT變速箱、板車懸掛等。
品牌力、技術、基礎配置的羸弱,也使自主品牌汽車的保值率一直處於比較低的水平,尤其是SUV,轉手虧一半,自虐嗎。
浮誇的車企大行其道,認真造車的車企舉步維艱,長此以往,隨著懂車的人越來越多,購買合資車的人也將水漲船高。
從2018年春節開始,有跡象證明,合資車的市場比例有所抬頭。
這必須引起自主品牌車企的注意了。
平門知事指出問題,不是為了羞辱或打擊一些自主品牌,而是——我們不僅需要直面現實,更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共同努力,真正執行造車的初心,自主品牌一定會更好!
-
10 # 汽車問診所
每一種事物或現象讓大眾接受或信任,必須要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考驗。
男人除了老婆和房子外,車子算是他最為在意的一件物品,就像手機一樣,品牌力量是需要市場的驗證和口碑的積累才能夠一脈相承下去的。況且我們自主品牌的質量還沒有達到上榜的資格。
大部分物品都分個三六九等,蘋果公認的好,但小米的價效比也不錯,只不過在系統應用體驗上差那麼一點意思。汽車亦如此,也許發動機耐用行上達到或快達到與合資車同一水平線,但在操控性,駕乘感受,做工品質上依然不如合資車技術紮實。
另外我們依然停留在一錘子買賣的思維中沒有出來,中國產車銷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4S店銷售人員跟你簽完合同,給完錢往往就出現"翻臉不認人"的樣子,口頭答應的一概反轉,提車以後啥都不管。
在解決好品質的前提下,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後這三點,沒有賣不好的中國產車!
-
11 # 愛車大家說
那要看你說的“不喜歡”具體是什麼程度了,第一種無非是不信任中國產車的質量,畢竟中國產車起步晚,最初發動機自動變速箱都得買別人的,車型很多也是模仿借鑑來的,雖然現在很多品牌也都有自主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了,但總共也沒多少年,整體效能還有待時間驗證。所以對於這類比較保守謹慎的人來說他們買車時幾乎不會去選擇中國產車。但是這些人僅僅是不會買,但並不牽扯到討厭。
還有一種人是不看好中國產車,甚至一提到中國產車他們就認為是低端,總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中國產車。目前來看中國汽車消費其實並不算成熟,汽車並不僅僅是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徵。我們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人們總認為合資車比中國產車更有面子。這些人看來中國產車就應該保持以前的局面,低價低質低階,只能做綠葉,紅花就應該是合資車,即便是合資車裡最便宜的也是紅花。
所以,他們開著合資車覺得高了一個檔次,中國產車必須要低端才能襯托出他們的高階。簡單說就是你不能太高階,價格不能太高,這樣就能相安無事,一旦你出了一款高階一點的車,價格也很高,比他的合資車還貴,那就壞了,他們會崩潰的。
所以簡單來說這類人是這樣的心理:你中國產車價格低,是因為你檔次低,我開合資車就有優越感。你價格和我持平,我心裡肯定不舒服,但是我會說你是模仿,靠配置和外觀來取悅使用者,三大件不行,買這個的都是為了面子。當你價格比我還高的時候,那我就崩潰了,會把你貶的一文不值。
大概就是這樣吧,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
12 # 車無定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身邊無偉人,枕邊無美女。也就是說因為距離太近,反而讓人無法發現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的好。
而且中古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對外來事物的密之推崇。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時候只要有好的東西一般都是西域開的,近代例如清朝裡,只要出現好的東西就是西洋的。
所以,久而久之,我們對於外來事物總有一種比自家東西更好的錯覺。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說到中國產汽車,如果說十年前是因為技術不行,質量穩定性不高,而不喜歡中國產汽車,這也能理解。畢竟汽車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都是大件,自然要儘量挑質量更好的。
但是到了今天,自主汽車已經與國外品牌的差距逐漸縮小,特別是十萬級別的車型,自主品牌完全不遜色於國外品牌的情況下,依舊剛愎自用的不喜歡中國產車。那我只能說,這就是典型跪的太久,不知道怎麼站起來了!
-
13 # 電影蜂子
其實這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吧,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生產小轎車的數量真的很有限。
我們接觸到最多的就是合資車,當時滿街都是桑塔納(現在的計程車也是),Jetta,Accord,所以合資車存在已久。中國產車最近幾年才算是繁榮,要想得到華人的認可,還需要更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我們看到中國產車其實不會賣得比合資車差,在五月份釋出的汽車銷量排行
SUV已經是中國產車的天下了。
而我們的中國產神車更是將第二名的拋得遠遠的。
唯一缺乏中國產車的是小轎車,只有1臺中國產車前十。
-
14 # 同硯四驅
1.過分抄襲
代表廠家:眾泰、長城,這些車我想大家都知道,基本就是抄襲國外的成功車型案例進行高仿,而這樣的抄襲只會給我們感覺就是LOW,其實每個人心理都想追求個性,但如果你買一輛車,一直被人覺得LOW而看不起,勢必減弱你買車的品味,這種只會減分。抄襲也讓我們覺得中國產車只會學別人,而自己從來沒好好想過如何設計車和造車來開啟自己的格局。為什麼大家敬佩日系或者歐美系品牌和車型,不就是根據自己的特性進行原創,不完全依賴別人進行搬運。
2.技術落後
車和電器一樣,核心技術代表使用年限和返修率。我家裡買了一個三菱重工空調,用了5年沒出過問題,而我之前買過一個春蘭空調,5年修了8次。這就是事實,硬技術落後導致我們無法選擇中國產產品,對於車的技術來說就是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過去技術不發達情況下,中國產車大部分使用三菱發動機,但目前三菱已經被收購,產品和技術滯後,很多中國產車仍在使用三菱發動機,其他廠家為了節約成本,可以讓車利潤提高,使用別的合資品牌一直被詬病的產品,譬如別克的變速箱。為什麼不靠自主研發好好弄一個出來或者利用合資技術調教一款穩定硬體呢?
3.譁眾取眾
這個是目前很多中國產車普及的概念文化,我們不管硬體技術如何,先把外觀和內飾做出科技感和美學。比如VV7、名爵6、領克等等車型,首先追求外形的概念化和美觀,而目前使用者趨於年輕化,往往最關注先是外觀的洗腦,其次在看其他東西,當外觀足夠吸引你的話,其他的佔優比就很低了。這個我說一下典型的案例,鈴木羚羊這車很醜,但在同價位裡油耗是最低的,故障率也是最少,無可厚非這是一輛好車,可是顏值的敗筆,能選擇他的人少之又少。時下年輕購車普及化情況下,顏值至少佔70%。
總結:以上就是我認為不喜歡中國產車的原因,核心問題還是不思進取,沒想過從根本上脫穎而出來展現中國產車的特色和精華。如今中國產車,真的就是把外觀、內飾、指導價做的很好,並且加重科技配置來迷惑消費者對車本身關鍵部位的重視度,況且消費者也吃這一套,成為了一拍即合的畫面。
-------------------------------
吉利也是因為收購了沃爾沃,拿沃爾沃技術移植到吉利上,並不是自己的。這個只是利用“自己”技術在造車。
-
15 # 天馬行空T59
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的看侍,中國產車的確與合資車存在差距。只是這個差距在慢慢變小了。看看現在賣得好的中國產車,其實或多或少地還是用的國外的技術和三大件。有的甚至直接全部照搬過來,但賣得比別人便宜。再說中國的基礎工業落後,行業技術標準都比不上人家。所以,造車還是跟別人有差距的,儘管現在合資車也在中國造,但核心技術別人還是保留了的。所以,中國產車用的都是別人過時的技術。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國產車的技術引數。至於行業標準,包括,排放標準,安全標準,連燃油標準都是比別人落後的。這些,是不得不承認的吧。當然,不是一點優點都沒有,價格要比合資車便宜嘛!
-
16 # 天和Auto
汽車工業發展的今天仍舊有一些人不認可中國產車,其實這是正常的不用難過或者“憤慨”,沒有一種事物是可以得到所有人認可的,僅是進口車也不例外。而中國產車不認可的群體比較大,原因應該有三點:
1、崇洋媚外,這點作為第一點是沒有錯的,大部分對於中國產車嗤之以鼻的群體極少數真正用過中國產車,只是人云亦云而已。而對合資或進口車非常認同,這點有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西方文化的湧入有一定關係。
受到不同文化的衝擊似乎打開了全新的視野,看到了曾經的先進而無法自拔,從恐懼到羨慕、從羨慕到崇拜、至此無法自拔,而第一批有消費能力的群體也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優越感,強者的選擇自然成為標杆,也就成為了很多人追求的方向。
崇洋媚外的思想就這樣慢慢形成了,即使是洋垃圾也是這些人豔羨的物件。這種思想只有等這批人沒有消費能力,新生代有思考能力的年輕人成長之後才會有改觀。
2、中國產車初期的定位,在強者如雲的汽車市場中國產車想要發力只能從低端入手,從早期的QQ、自由艦之類到現在的哈弗、遠景,這些車仍舊是入門級或者消費級的中低端,十數年來已經形成了品牌定位,在很多買得起或買不起的消費者眼裡中國產車確實成為了廉價的代名詞。
但發展總會進步,中國產車也已經步入了中高階,只是品牌定位並不是很容易改變。曾經街頭買燒烤的即使開了五星級酒店,在很多不明所以的消費者眼裡也就是農家樂,而且價格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從可能買得起到忽然遙不可及,這種心理落差也從排斥變成了怨恨,實事求是的說只是無能的體現。
3、中國產車的品質仍舊有一些品牌確實很低,一線自主有很多優秀的廠家提供了優秀的作品,但仍舊有眾泰、Mustang、長安、華晨、奇瑞之類的企業以低品質低品控的產品無限拉低中國產車形象,用車體驗確實不如高階合資。
這種企業也是中國產車形象提升很難的原因,一個國家有太多汽車品牌是不健康的,在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大浪淘沙洗出這些企業,中國產車才到真正爆發的時機。
中國產車不再是曾經新三年舊三年、之後三年總修車的年代了,技術的發展需要認同,但那些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會去認同的群體,同樣需要淘汰。
-
17 # 小金師父
可以把這問題引申為為什麼有些消費者購車時不考慮中國產車?
按消費三要素:信心、需求、購買力的思路來回答吧。
首先,有些消費者對中國產車的認知還停留在類似“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的意識當中,覺得即便是被邊緣化、常常拿做競品比較的南韓車也比中國產車好。的確、十年前的中國產汽車工業體系不是很成熟,人家最最起碼都要三四十年的造車史。
但要用辯證的方法看待中國產車。第一,汽車大大小小約有兩三萬個零件,還不包括一些易損件的正常損耗,故故障率也是個機率問題,我也在合資車中看到消費者一提新車就發動機故障要更換的,也有符合三包法,重要部件三年十萬公里內三次大修換車的,這機率和之前新聞報道的小夥遊拙政園被雷劈機率相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第二,現在中國產車大部分也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了,關鍵零件或改用合資車的,質保最多可以延長到百萬公里。君不見,馬路上跑得最多的是中國產SUV,空間大,配置高,相較合資車價格適中。當然這也和購買力有關。
需求,中國產車的受眾使用者大多是工薪階層,一些雲貴川的農村消費者更傾向於買中國產SUV,他們對外觀,空間,配置,價格比較在意。不排除少數人買輛中國產小車買菜過渡用。
購買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產車之前價格區間保持在15w以內,現在不斷髮力突破至30w以內,當然也存在消費者認為中國產車的水準就在15w以內,中端端合資車在25w以內,30w以上基本都是BBA為首的一線豪華車陣營起步了。這觀念反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買車無非提升生活品質,圖個開心。
-
18 # 車行聊車
更多的是因為汽車質量和效能不能滿足需要。中國產車普遍價格不高 配置高,但是技術不夠成熟,噪音大,動力不足等都是劣勢。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產車發展迅猛,無論是技術上還是零配件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其實國產自主汽車公司很多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就像比亞迪、奇瑞、長安、江淮、吉利等等都在不斷引進和提高新技術來力求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和縮小與進口車之間的差距,且這種差距近幾年明顯在不斷縮小。但是很多大眾觀念認為國產車開著沒面子,或者熱情度不高往往又使國產車的市場佔有率低。第二,在購買轎車時,車輛的推銷人員的服務以及車輛售後服務也是買車人的顧慮之一,而有的國產車4S店的服務卻不盡人意。也不能說國產車4S店的服務就不好,但對比起國外車的4S店的服務,還是差了些。這也跟公司的服務理念有關,在這一方面,國內4S店的老闆還是應該多多注意一下。
回覆列表
對於不少消費者而言,中國產車的標籤就是“山寨”、“廉價”、“質量差”,無論是買日系、美系、德系車,還是韓系、法系、瑞系車,就是不買中國產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產車的質量差就是硬傷。
其實近年來中國產車取得了飛躍式的進步,在安全性、操控性、技術含量上並不輸合資車,看看哈弗H6、吉利博瑞、比亞迪唐等車型就知道。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覺得中國產車質量差呢?其實華人不買中國產車的原因也不外乎是以下4個方面。
1 覺得安全性差
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中國產車,覺得中國產車在細節上做得不好,屬於中看不中用型,安全性沒保障。
2認為質量差,只會“山寨”
不少消費者覺得中國產車只會“抄襲”、“山寨”合資車,質量沒保障,而且小問題非常多,使用壽命不長。其實,這些問題對於前十年八年的中國產車確實是有的,但現代的中國產車在品質上已經有了很多大的進步,難道不是嗎?
3 認為售後服務態度差
不少人覺得中國產車售後服務態度差,一旦交錢提車出店後就不理了。這種情況對於個別4S店確實是存在,但不少的合資車4S店不同樣是“交錢前當你是大爺,交錢後去你大爺的”嗎。
4 認為買中國產車面子掛不住
這是華人的通病,覺得買車就是炫富,覺得花錢買輛大家都不認識的中國產車,覺得在面子上掛不住。所以要買輛中國產車,不如去選一輛配置低一些的合資車。
說到中國產車,你會買中國產車嗎,還是不買中國產車?還是買國外車?你買或者不買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