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素質主要由資訊意識、資訊智慧、資訊道德等構成。在資訊化社會中,教育技術人員具備這樣的素質將會對教育技術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資訊意識
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是指教育技術人員對資訊和資訊工作的感覺、知覺、情感和意志等。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對其資訊行為必然起著控制性作用,資訊意識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技術人員資訊行為的效果。
1、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體現在對資訊化社會教育技術中心變革的歷史必然性的一種自覺認識。教育技術中心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佳化的現代化教學實施和保障單位,而資訊化社會的網路資訊環境給教育技術中心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學生不再僅停留於坐在教室與教師之間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坐在終端前就可以從計算機網路上透過區域網(校園網)和Internet網際網路獲取各種資訊。教育技術中心何去何從?這個挑戰性的問題給教育技術中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教育技術人員清醒地認識到:要在資訊化社會中生存發展,教育技術中心不能只停留在“拍片子、放帶子、修機子”的水平上,要從單純的教學服務型提高到以教學為基礎的教改型,其職能覆蓋電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多媒體網路教學等內容,必須用現代化的手段對各種教學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管理,促進資訊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在交流中讓資訊增值。最終向學生提供最佳化的、針對性強的、高效快捷的全方位的教學資訊服務,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體現在對資訊價值的自覺認識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分析力上。從哲學的角度看,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外界獲得資訊和加工資訊的過程,而人類改造世界的過程,則是把加工處理外部資訊得到的“主觀”資訊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資訊的價值已被現代人普遍認同,更被資訊化社會里的教育技術人員深刻地認識到,開發利用好資訊已被各大高等院校看作是拓寬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認識到資訊的價值,就能形成教育技術人員自覺的資訊意識,化成自身的自覺行動,使其面對浩如煙海的資訊,敏銳地發現有價值的資訊,將其傳遞給使用者。
(二)、資訊智慧
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智慧是指教育技術人員運用資訊學知識和現代資訊科技知識,憑藉現代化手段對資訊資源進行管理、評價、設計、開發和運用的能力。
1、資訊智慧是教育技術人員職能轉變的客觀要求。資訊化社會里的教育技術中心是資訊高速公路的一個站點,其資訊資源的組成部分有:影片資料資訊資源;電子載體的資訊資源;網路資訊資源等。因此,教育技術中心的職能已不再只限於視音訊資訊處理的單一媒體的教學方式,而是透過資訊網路在更大的範圍內開展的教學資源共享。教育技術人員的職能則發生相應的變化。
(1)資訊管理者。資訊的激增,資訊傳播渠道的四通八達,需要教育技術人員轉變為資訊管理者,對各種資訊資源如師生上網的教學資訊,浩瀚的網上資訊進行認知、甄辯、選擇、重組,使之有序化,建立起一個教學所需的資訊資源系統。
(2)資訊開發者。憑藉所接受的專業訓練,教育技術人員參加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建成各類專業資料庫,並有重點有計劃地將其上網;可透過構建有特色的網上資源來開發各種資訊;承擔各種相關的資訊諮詢。教育技術人員成為資訊專家,透過這些開發出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文、圖、聲、像等資訊產品,使資訊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駕馭現代資訊科技的能手。資訊化社會中,圖書館教育技術中心內部首先組建一個區域網(LAN),實現自身的數字資訊交流的網路化,再與外部網路掛接,並建立起自己的WEB伺服器,透過主頁向用戶提供。教育技術人員負責教育技術中心自動化的管理,對普遍使用的各種現代資訊科技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的應用駕輕就熟。並承擔使用者資訊資源的利用能力和培訓教師使用各種軟體技術工具的能力。
職能的重新定位要求教育技術人員除了以往的專業知識外,還要順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掌握有關的資訊學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科技知識,以提高自身的資訊智慧。
2、資訊智慧是教育技術人員開展資訊科技工作的內在要求。資訊智慧的知識基礎是資訊學知識與現代資訊科技知識,其表現形式是教育技術人員加工利用資訊的能力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1)資訊是一種無形資源,資訊的產生,在時空上表現出較大的隨機性和離散性,具有不宜認知和難以把握的特點。教育技術人員須有一定的對資訊資源價值進行認知與把握的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判斷力、洞察力、創新力和對資訊的加工處理能力,為教育技術中心的資訊科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資訊是一種再生性資源,可反覆利用與共享。教育技術人員要使資訊資源深入、廣泛和持續開發利用,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教學資訊服務與物件的研究、物件利用資訊的心理與行為規律、資訊利用方式和效果的分析評價、教學資訊的開發與運用等。由此,教育技術人員才能保障資訊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達到教學最最佳化的最終目的。
(3)資訊形態轉換具有可增值性。傳統的教育技術工作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投影或播放教學錄影等二次或多次加工的資訊形態轉換,併產生資訊增值效果。利用現代網路化、數字化技術手段對資訊的存在形式做必要的合理的轉換,使資訊具有不同的時空表現特徵,從而更容易為使用者所識別和利用。因此,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構成了教育技術人員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具體包括:計算機原理及體系結構、程式設計與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網路資訊資源開發與管理、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的設計與應用、資訊系統設計等。教育技術人員憑藉對資訊科技應用的能力,就能最佳化資訊形態合理轉換的方法,使教育技術工作錦上添花。
(三)、資訊道德
資訊道德是指整個資訊活動中的道德,是調節資訊開發者、服務者、使用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規範的總和。資訊化社會的教育技術人員應自覺遵循一定的資訊道德準則,以此規範自己的行為與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資訊交流與社會整體目標協調一致;遵循資訊法律法規,抵制違法資訊行為;尊敬他人智慧財產權;正確處理資訊開發、傳播、使用三者之間的關係等。
比如,在資訊科技工作中遇到的資訊引用、複製、諮詢等智慧財產權問題;出版發行教學出版物所應承擔的權利與義務問題;網路資訊規範化管理與應用的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教育技術人員具有規範化管理的資訊道德意識。
資訊素質主要由資訊意識、資訊智慧、資訊道德等構成。在資訊化社會中,教育技術人員具備這樣的素質將會對教育技術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資訊意識
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是指教育技術人員對資訊和資訊工作的感覺、知覺、情感和意志等。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對其資訊行為必然起著控制性作用,資訊意識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技術人員資訊行為的效果。
1、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體現在對資訊化社會教育技術中心變革的歷史必然性的一種自覺認識。教育技術中心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佳化的現代化教學實施和保障單位,而資訊化社會的網路資訊環境給教育技術中心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學生不再僅停留於坐在教室與教師之間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坐在終端前就可以從計算機網路上透過區域網(校園網)和Internet網際網路獲取各種資訊。教育技術中心何去何從?這個挑戰性的問題給教育技術中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教育技術人員清醒地認識到:要在資訊化社會中生存發展,教育技術中心不能只停留在“拍片子、放帶子、修機子”的水平上,要從單純的教學服務型提高到以教學為基礎的教改型,其職能覆蓋電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多媒體網路教學等內容,必須用現代化的手段對各種教學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管理,促進資訊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在交流中讓資訊增值。最終向學生提供最佳化的、針對性強的、高效快捷的全方位的教學資訊服務,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意識體現在對資訊價值的自覺認識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分析力上。從哲學的角度看,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外界獲得資訊和加工資訊的過程,而人類改造世界的過程,則是把加工處理外部資訊得到的“主觀”資訊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資訊的價值已被現代人普遍認同,更被資訊化社會里的教育技術人員深刻地認識到,開發利用好資訊已被各大高等院校看作是拓寬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認識到資訊的價值,就能形成教育技術人員自覺的資訊意識,化成自身的自覺行動,使其面對浩如煙海的資訊,敏銳地發現有價值的資訊,將其傳遞給使用者。
(二)、資訊智慧
教育技術人員的資訊智慧是指教育技術人員運用資訊學知識和現代資訊科技知識,憑藉現代化手段對資訊資源進行管理、評價、設計、開發和運用的能力。
1、資訊智慧是教育技術人員職能轉變的客觀要求。資訊化社會里的教育技術中心是資訊高速公路的一個站點,其資訊資源的組成部分有:影片資料資訊資源;電子載體的資訊資源;網路資訊資源等。因此,教育技術中心的職能已不再只限於視音訊資訊處理的單一媒體的教學方式,而是透過資訊網路在更大的範圍內開展的教學資源共享。教育技術人員的職能則發生相應的變化。
(1)資訊管理者。資訊的激增,資訊傳播渠道的四通八達,需要教育技術人員轉變為資訊管理者,對各種資訊資源如師生上網的教學資訊,浩瀚的網上資訊進行認知、甄辯、選擇、重組,使之有序化,建立起一個教學所需的資訊資源系統。
(2)資訊開發者。憑藉所接受的專業訓練,教育技術人員參加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建成各類專業資料庫,並有重點有計劃地將其上網;可透過構建有特色的網上資源來開發各種資訊;承擔各種相關的資訊諮詢。教育技術人員成為資訊專家,透過這些開發出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文、圖、聲、像等資訊產品,使資訊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駕馭現代資訊科技的能手。資訊化社會中,圖書館教育技術中心內部首先組建一個區域網(LAN),實現自身的數字資訊交流的網路化,再與外部網路掛接,並建立起自己的WEB伺服器,透過主頁向用戶提供。教育技術人員負責教育技術中心自動化的管理,對普遍使用的各種現代資訊科技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的應用駕輕就熟。並承擔使用者資訊資源的利用能力和培訓教師使用各種軟體技術工具的能力。
職能的重新定位要求教育技術人員除了以往的專業知識外,還要順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掌握有關的資訊學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科技知識,以提高自身的資訊智慧。
2、資訊智慧是教育技術人員開展資訊科技工作的內在要求。資訊智慧的知識基礎是資訊學知識與現代資訊科技知識,其表現形式是教育技術人員加工利用資訊的能力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1)資訊是一種無形資源,資訊的產生,在時空上表現出較大的隨機性和離散性,具有不宜認知和難以把握的特點。教育技術人員須有一定的對資訊資源價值進行認知與把握的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判斷力、洞察力、創新力和對資訊的加工處理能力,為教育技術中心的資訊科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資訊是一種再生性資源,可反覆利用與共享。教育技術人員要使資訊資源深入、廣泛和持續開發利用,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教學資訊服務與物件的研究、物件利用資訊的心理與行為規律、資訊利用方式和效果的分析評價、教學資訊的開發與運用等。由此,教育技術人員才能保障資訊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達到教學最最佳化的最終目的。
(3)資訊形態轉換具有可增值性。傳統的教育技術工作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投影或播放教學錄影等二次或多次加工的資訊形態轉換,併產生資訊增值效果。利用現代網路化、數字化技術手段對資訊的存在形式做必要的合理的轉換,使資訊具有不同的時空表現特徵,從而更容易為使用者所識別和利用。因此,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構成了教育技術人員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具體包括:計算機原理及體系結構、程式設計與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網路資訊資源開發與管理、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的設計與應用、資訊系統設計等。教育技術人員憑藉對資訊科技應用的能力,就能最佳化資訊形態合理轉換的方法,使教育技術工作錦上添花。
(三)、資訊道德
資訊道德是指整個資訊活動中的道德,是調節資訊開發者、服務者、使用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規範的總和。資訊化社會的教育技術人員應自覺遵循一定的資訊道德準則,以此規範自己的行為與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資訊交流與社會整體目標協調一致;遵循資訊法律法規,抵制違法資訊行為;尊敬他人智慧財產權;正確處理資訊開發、傳播、使用三者之間的關係等。
比如,在資訊科技工作中遇到的資訊引用、複製、諮詢等智慧財產權問題;出版發行教學出版物所應承擔的權利與義務問題;網路資訊規範化管理與應用的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教育技術人員具有規範化管理的資訊道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