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車大家說
-
2 # 汽車概況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大眾車主?大眾車輛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大眾儀表盤時速表分度值為不等分,一般情況下,當車輛速度在60km/h以下的時候,速度分度值為5km/h,速度在60km"/h以上時,速度分度值為10km/h,大眾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大眾為了客戶著想,增加車主對較低車速的敏感度,提醒車主減速慢行;另一種是,大眾為了增加車輛的運動錯覺感,故意減小低速區域的分度值。哪種說法更準確?
車主更容易識別車輛速度值大多數車主買車,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家用,車輛使用最多的路況就是城市路況,上下班行駛路況,這樣的路況車輛行駛速度都在60km/h以下,並且道路周邊有很多限速攝像頭,車輛速度只要一超速,等著被拍吧,所以,車主們開車時,最為關注的速度區間就是60km/h以下。但是大部分車主開車還有一個壞習慣,比較喜歡以較高的車速駕駛車輛,比如車輛限速60,車主們都喜歡壓著最高速度值60km/h駕駛。大眾早就知道了車主們的駕駛習慣,因此,可以把儀表盤時速表設定為不等分結構。
車主經常開車的速度區域,時速表上下裕度值比較大,車主可以一眼識別自己車輛的實際速度值,簡單高效,大眾這種設計思路也體現了大眾對車主的人為關懷,以增加客戶體驗為標準。
更能體現車輛的運動感車輛是否運動,車輛動力效能究竟如何,各位車主如何判定?一部分車主根據車輛加速推背感為基準,還有一部分車主以車輛速度上升值為標準。
尤其是起步加速和城市超車加速,車主開著大眾車輛,由於其分度值劃分細密,所以,車輛在駕駛過程中,同樣的0~60km/h,車輛速度指標便會跨過很大的角度,車主看到車輛速度指標以肉眼可見的速率向上走,是不是感覺車輛動力超級強悍?
除此之外,大眾車輛儀表盤在30km/h和50km/h位置都會設定紅線,這樣設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車主更容易識別車速。大眾的這種習慣與德國道路息息相關,德國城市道路也有限速,30km/h限速點為學校、行人密集區域,50km/h限速點為正常狹窄的城市道路,這樣的設定可以幫助車主更好地準守當地交通法規。大眾不僅把汽車研發技術引入中國,還把德國的一些文化特徵載入到大眾車輛上。不過我認為,大眾可考慮在30km"/h和60km/h位置設定紅線,這樣更容易體型中國車主注意行駛車速。
你認為大眾把時速表分度值設定為不等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處於客戶考慮,還是居心叵測,讓車主認為自己的車輛運動感較為強悍?
-
3 # 卡卡多少
你是說紅30和紅50的存在嗎?那是因為德國在市區行駛有30或者50的限速區域,所以這兩個速度被單獨標識在錶盤上了。
回覆列表
絕大多數汽車的時速表刻度都是按照0-20-40的分度值標註的,刻度數字之間相差20。
而大眾很多車型時速表刻度卻不同,車速表剛開始分度值為10,然後變為20。比如上圖這個車速表,從0-60之間車速表分度值為10,而從60-280分度值則變為20。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我想這個問題只有設計師自己最清楚,我們也只能瞎猜了。所以我經過反覆思考後得出了這麼一個觀點跟大家分享:
這可能是個很“雞賊”的設計這個時速表可不簡單,會從這幾個方面讓你覺得這車“很強”。
1、加速時
上圖是最常見的分度值為20的時速表,可以看到從靜止到100公里/小時指標轉動角度大概是90度多一點。這車油門幹到底百公里加速大概在10秒左右。也就是說這輛車拼了老命可以在10秒左右讓車速表指標掃過90度多一點的範圍。
而這是大眾的儀表盤,儀表盤指標掃過90度多一點後差不多剛好指在60公里/小時。假設這輛車百公里加速也需要10秒左右,那麼全力加速時同樣的時間內車速表指標掃過的範圍更大。
這樣問題就來了:兩車加速時大眾的車速表指標轉動更快,一腳油門下去車速表指標“蹭”一下就抬起來了,而別的車指標還在慢慢往上爬,這時候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加速凌厲的錯覺。
2、勻速行駛中
人們幾乎都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相同車速和擋位下,發動機轉速越低說明動力越好。雖然這話有點絕,並不嚴謹。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確實如此。而我們有時候並不會刻意去觀察具體轉速和車速,而是透過轉速錶指標和車速表指標抬起的角度去判斷擋位。一般來說低速擋轉速錶指標高,高速擋兩個指標高度一樣或者時速表指標高。長此以往人們潛意識裡都會覺得行駛中時速表指標比轉速錶指標高代表動力更強。
而大眾的時速表設計剛好可以讓人們有很強的滿足感:轉速錶指標才剛抬起沒多少,但時速表指標已經接近垂直了。兩個指標高度落差巨大,無形間讓你感覺到一股巨大的驅動力。對於喜歡高擋位低轉速行駛的車主來說這指標看起來太舒服了。
3、視覺效果
一般我們把時速表最大刻度稱為“表底”。比如某車時速表最大刻度為180公里/小時,那我們可以說這輛車表底為180。一般來說表底越高、佔用儀表盤面積越大人們就覺得這車效能越好。而大眾的儀表盤剛好可以從視覺上滿足一部分人,因為時速表前段是以10為分度值,這樣時速表刻度值整體要往後推,這樣一來時速表刻度不僅佔滿了時速表絕大部分割槽域,而且刻度密密麻麻,表底標高一點顯得特別自然。看起來也有種很高階的感覺。如果沒有之前多出來的幾個刻度那時速表刻度整體就很稀疏,看起來太假。
這同時也是很貼心的設計大眾時速表在低速行駛時可以讓你更精準的控制車速,比如上圖這個時速表,從0-100之刻度分度值都是10公里/小時。這樣我們更容易把車速控制在相對精確的點上。
經常開大眾車的人應該會發現其車速表刻度盤上有處刻度是紅色的。那就是30公里/小時和50公里/小時這兩處。設定這兩個點與德國一些特殊限速有關。
在德國有兩個比較特殊的限速,那就是限速30和50。這都是根據道路條件來判斷的。哪些路需要限速30,哪些需要限速50都是有規定的。而這項規定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政府部門也會在響應區域做特別提醒。
這時候大眾儀表盤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這兩個速度在儀表盤上都有專屬位置,而且不僅有數字,刻度都標註成紅色了。很容易就能把車速穩定在限速內。
雖然大眾這麼設計的原因我們並不知道,但是這樣設計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